《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14038 上传时间:2022-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1曾看过一本叫哑舍的书,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哑舍里的古 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因为它们 都不会说话”。当一个朝代覆灭,一段历史结束,时光慢慢消磨了那 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也只能从这些历史的吉光片羽中去找寻当年文化 存在过的痕迹。我在故宫修文物 以一种极为亲和的态度, 为我们展现了文物 修复者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没有激动人心,有的只是平淡温馨的 日常。曾经我认为,他们与文物之间的态度就像是臣子和皇帝,带着 敬畏与小心。 但我发现自己错了, 那些文物修复人员与文物的相处没 有我想象中的如履薄冰,反而带着一种

2、处惊不变的悠然。文物修复工作肯定是比较枯燥无味的,纪录片中他们反复强调: 做这项工作第一就是要坐得住。 经过岁月洗礼的文物们身上都带着一 股安静的味道, 在被故宫的红色宫墙隔绝出的另一方世界里, 浮躁喧 嚣的人是无法真正做好这份工作的。 这些人身上, 尤其是那些几十年 的老师傅,有着现代社会上的人很难见到的坚持。在故宫这些老师傅中, 王津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 位儒雅的老人看着展窗里那些被修复好的钟表, 细细回忆着当年修复 它们时的点点滴滴, 真是温柔极了。 我想,那些曾被他修复过的文物, 一定也会记得,有一双温暖的手,带着耐心与细心,一点一点轻柔地 抚平他们身上的伤疤。突然觉得,

3、文物修复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对 文物的一种陪伴、一种长情的告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找一种方 法,让自己在世界上留下存在过的痕迹, 可是岁月总是会无情地抹去 一切。但我想只要文物这种历史的见证者还存在, 人们就不会忘记这 些文物修复者的名字。总有一个词让我感动, 它叫传承。 许多老师傅深受父辈的影响选 择这门工作,手艺也是从父辈或者师傅那里传下来的。直到现在,故 宫采取还是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 这种手艺之间的代代相传, 又何尝 不是在保护文物?毕竟文物护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很开心, 如今 还是有很多年轻人, 愿意去承担起这份护养文物的责任, 去成为传承 中的一环。斗转星移, 沧海桑田, 天

4、空之下那片土地已换了不知道多少个王 朝,但总有一些东西躲过时光的侵蚀。故宫简朴的房间里,那些得历 史青睐的人和物,相知相伴,守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2 记得四五年前我独自去北京办签证。 等待递材料的日子又长又无 聊,我几乎把能叫得上名字的地方都去了一遍, 最后再没地方可以逛, 就去了故宫。不为什么,只是觉得那是个氛围挺沉重的 . 地方,不适 合我当时焦灼的情绪。春末的北京阳光那么好, 因为并不是节假日, 故宫里并没有太多 的人。我一个一个进去那些光线幽暗的展厅, 玻璃展柜上粘满了无数 游客留下的手印子和脸油印子。 那些展品发着暗暗的雅雅的光泽, 我 很缓慢的一件一件看,

5、很精美, 想着它们被保存下来所经历的那些岁 月或是战火,不由得肃然起敬。后来我不止一次逛过卢浮宫, 庞大的馆厅和拥挤的人群, 注定我 只能走马观花的略一遍那些举世闻名的画作和雕塑, 使劲举着手机拍 一些满是后脑勺的照片发发朋友圈。 巴黎那么热闹的地方, 总有更带 劲的去处, 博物馆只是浮躁的匆匆一瞥, 我是最典型的卢浮宫游客之 一。这记录片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四五年前的那段时光里。 我一个人背 着小包,里面装着 711 买的海苔包饭矿泉水跟一点零食, 在故宫里晃 悠一直到广播说关门, 随时走累了就坐下晒晒太阳, 春风和煦的吹拂 着我的脸和手臂, 心里对未来期待又惴惴不安。 即使我现在回想起这 一切

6、来,也觉得微微的震荡,曾经向往的远方终于在脚下。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320xx 年 1 月 7 日至 9 日,央视纪录片频道一连三晚播出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城门外的我们第一次看到城门里的故事,神秘 又日常,古老又鲜活。繁复的修补和整饰,这群有情怀的匠人手中塑 造和传承的其实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形态。钟表组的王津师傅十几岁进入故宫, 从事钟表修复工作。 赞叹古 人钟表技艺精湛的同时, 我们也佩服于王津师傅长年累月的坚持。 是 他们让钟表重焕光彩。 “总想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一句平淡而朴素, 却道出他们最朴实的心愿。文物的修复,使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唐 代三彩马的修复工作为王五胜师傅带来了不

7、少的挑战:一点点修复, 一点点上色,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亦是对文物的尊重。为了精益求 精,他还去参观了许多陈列馆,使作品达到极致。他们长年累月专注 于他们的修复工作,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们都一丝不苟地对待,这 都是匠心的体现。木雕组的屈峰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修复师, 他对文物有着自己的见 解:文物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对 文物体悟。文物是为了传播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还有漆器组的闵 峻嵘,纺织组的陈杨,他们都是有深厚的职业责任感的,不断的付出 着。无论是哪一个修复组,他们的匠心精神令我们感动。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十分的可贵,更十分需要。他们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一以贯之

8、; 他们苦心技艺、甘于寂寞、坚持不懈。工匠的 日常生活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让快步走的人且行且欣赏, 让一味追 逐潮流的人,感悟到真正的美。 说到这些,想起了李宗盛的致匠心, 他说:“一个人的天分与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的联系, 我有耐得 住性子的天分”。他开创了 Lee Guitars 品牌。文物修复也是如此耐 得住性子才能成就一件好的作品。我们需要有工匠精神, 对待任何事情不着急, 不匆忙,静下心来, 静静地感受 ; 我们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另一方面,我想我在故宫 修文物还想告诉我们的是:传承文化。我们痴迷于现代科技发展的 成果,是否渐渐淡去了对“过去”的怀念呢 ?殊不知,真的美就是那 些传统! 那些文物一直都有鲜活的生命,它们赋予我们了解过去的方 式,使我们感悟美,使我们喜爱那些文化。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文 化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做一个爱传统文化的人。这个世界,需要匠心精神,也需要传承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