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本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32660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校本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用校本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用校本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用校本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校本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利用校本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场 所。民族学校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长 期以来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和教材,少数民 族学生很少学习本民族历史、 传统文化知识,以至逐步产生了对 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陌生感,而对非本民族文化的崇拜和狂热的追 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与价值多元,使得部 分少数民族学生放弃或冷淡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选择新颖时髦的快餐文化,追求所谓文化与观念上的“现代化”。我们知 道:丧失现代化将意味着民族的贫困, 丧失传统文化则意味着民 族的消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文化的特性,

2、也就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民族。面对民族传统文化正在衰落、消散的现象,作 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传播主要场所的民族学校,应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此种问题的途径。一、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界定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价值 和丰富的内涵。当然,民族传统文化并不等于优秀文化。本文所 指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在少数民族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 积淀的文明成果,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它既体现着民族特性,又 属于民族文化的精粹。这种文化有三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自我认 同性。它能够强化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的人们 在文化与心理素质

3、上的稳定共同体。 二是精粹性。 它能够存在于 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中, 并作为民族核心要素与民族共同体相始 终。三是适应性。它能够和现代文化相适应与融合,形成既具特 色又不落俗的先进文化。二、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1 复兴与衰退并行 随着党和国家逐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保护与复兴工作 的力度, 少数民族人民也有复兴民族文化的愿望, 因此当前少数 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大量建设,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广泛, 许多地区 对传统民族节目开始重视。 但不可否认, 少数民族青年入已在慢 慢地淡忘民族特色, 淡忘本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 同时党和 国家的补救措施还没有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少数民族传统的消散, 致

4、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衰退是深层次的。2 繁荣与变异共存 随着党和国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 “双百”方针, 贯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 工作的主题,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和人民重视了民族传统文化的 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为弘扬本民 族的传统文化起到了带头作用, 促成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复 兴的景象;与此同时,在现代化过程中,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变异 都在发生着,如许多少数民族地方群众仍保持着自己的饮食习惯,但也开始注意吸收其他民族的饮食方式,注重营养、卫生和 多样性。3 表象与内在相异当今传统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复兴, 更多还仰赖一种表层的

5、 人为造设,在下面还泛动着衰退的潜流。如在民族地区,民族特 色的商品堆满货架, 但本族消费者日益减少, 而外族消费者对这 些物品的需求也大多出于新奇; 在少数民族旅游区, 表现民族文 化的各种服饰、 礼仪等随处可见, 但这些东西很多已不是民族传 统文化的自然显露, 而是出于商业利益的着意展示, 与民间的本 色已有相当的距离。三、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与 传承(一) 为什么要利用校本课程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 传承1 有利于系统综合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一般而言,校本课程都是由当地的专家学者或者经验丰富的 教师结合本民族、 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编写的。 其内容比较完整,

6、 重点比较突出, 讲解比较详细, 有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本民族的 传统文化,改变过去由上辈口传身授带来的缺点与不足。2 有利于大面积传授民族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学生, 其学习者是一群学 生,而不是单一的某个人或某些人, 改变了过去民族传统文化单 一传授模式和小规模传授的模式。 这样就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当 地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掌握和认识, 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一 代一代的传承。3 有利于学生学有特色,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 “乡土是学生的教科书”民族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 紧密相联,让他们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一方面有利于改变 传统课程内容,

7、使学生学有特色,满足与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 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他们对本民族的认识与了解。(二)创造条件加强学校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1 加强教育行政法规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进一步提高人 才的培养质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民族地方及民族 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发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十分重 要。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地方传统文化萎缩的现象, 少数民族地方 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出台专门政策,着力开发民族传统文化方 面的校本课程。政府部门应该懂得: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教 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事,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要充分发 挥自身

8、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主导作用, 协调作用,积极创造条 件确保这些课程的实施。2 加强本土教师的培训一方面,要树立一种教师专业化观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必先要对专任教师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 培训;另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具有自 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 程不同, 对教师自身的水平要求也不同, 需要教师与当地有经验 的长辈经常交流, 掌握本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做到上课时游刃有 余。3 转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规范合理的科学评价方案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机制。 当前民族地区的应试教育仍 比较严重,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

9、部门评价学校时, 把考试成 绩、升学率看作重要指标之一,而且主要看重语文、数学和外语 三门所谓“主科”的考试分数, 忽视甚至尽量压缩其他课程的门 类和授课时数, 对一些因地制宜开发的校本课程置之不理。 这对 当地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利的。 其次, 要建立规范合理的 评价方案。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民族学校的课程与教材评价工 作,应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建立适当的评价指标。在评价中, 对校本课程的利用情况要占一定的比重, 以保证校本课程应用的 政策环境。4 在教学组织中, 要利用多种手段渲染民族传统文化气息。 积极推进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课程教学是文化传递和文化整合的最重要组织形式。 教师在 上课时要

10、使学生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还要意识到保 护传统文化不是制造“保留地”,追求“原汁原味”是不现实 的。要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引导健康的、积极的, 而不是消极和腐朽的变异。5 加强校本教材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民族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与教材必须选编本民族、 本地区的 优秀题材,突出民族性、地方性、时代性,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起 热爱乡土、民族和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6 利用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挖掘隐性课程资源, 如利用学校 广播宣传讲解民族文化知识, 开办各式各样的文化节、 民族体育 活动,组织当地民族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 使其成为民族传统 文化课堂外教育的骨干力量; 参与组织和资助当地的主要传统节 日,使其成为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民俗活动, 培育新的“文化积淀 场”等等。 这些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使其接 受传统文化,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