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垢热阻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74350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垢热阻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污垢热阻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污垢热阻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污垢热阻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垢热阻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出=Kt式中 应为污染状态下的污垢抽阻Jnr -为污染状态下的总传热泵数小一 K冷丄为洁净状态下的 总传热系数.W7(m2 * K).T-=打I上十R.十仏(刃Jnbr.+ = Wir + Rn + Ru + Rt2 + Rii( 10)A i将式刃,10)代入武卩)得Ri = (Ru- Rw)气(K-i- g+ Rn + Rti (11) 式(9) ( 11)中也阳分别力污染状态下业而两侧的对 流换热热阻Jn? -屜分别为洁净状春下壁面曲侧的对流换热船毗(屏 K)E ;R帰分別为汚染状 念卜建面两侧的汚垢热阻j显 K)/W;K为壁面的导热 热91 Jm3 - K)/W.rX.耳谓淸掾塩faj

2、b并枭矗站血|擱丛箭铮戰2践嘉看外傭网览层n鼻拱忡片期祁轴绘ffl 1講洁和冇污染的换热面甚阳分布示愆期近似认为Ru= K“ . Rmu /?如因此(12)Kt =町十恥首先测量洁净状态下的总传热系数 Kc,然后在相同工 况下,监测污染状态的总传热系数 Kf,即可 由式(8)和(12 计算得出对应工况下的污垢热阻。如果可以在线测得K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就可以得到污垢热阻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压降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是所有污垢监测方法中操作最为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一种监测手段。只需测量换热管进、岀口或换 热器进、岀口的压差,就可以通过污染前后压降的变化来反映污垢的积聚情况。换热管进、岀口的压差包括沿程阻力和

3、局部阻力(14丿武(13)414)中 刃为沿程附力,九;人齿沿程IS力系数汀 为换热行轉长皿为换热計管饥叫P为流体密tkg/ m3;t为换热曽断血平均漩速.mH; pm为局部阻力门匕J 为局部阻力素数.如图2所示,在一般的壳管式换热器中,污垢使换热管 内径减小,粗糙度增加,分析式(13),(14) 可得:1)由于管内侧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使得沿程阻力系数加大,引起沿程 阻力增加;2)由于换热管内径减小而引起沿程阻力增加;3)由于污物在管内进出口处的长期积聚,使得局部阻力系数加大,引起局部阻力增加。ffl2管内污染启流动截面亦总阳5换热器污垢监测的实验方法如前所述,污垢热阻的求取公式为式(8),式

4、中污染状 态下的总传热系数 Kf可由设计工况下的传热方程求得。(15)06)(门)A Ah.fQ ein (N-J式(13) - (17)中 Q为单位时闾内由管墜传给流体的热 为总的换热面积即换热管内蔻而面积川 加为 换热器内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差,c;乙、A分別为污水进、 出口温度.G 厶A分别为中介水进、出口水温*9; All. 血 分别対污水进血口处冷热流体温羞.C; 3対由流动方式决定的愠签修正系数;“为水的比宦压热容k(kg K”m为中介水的质量St量* kg/鼻.将A 16)和式(17)代入式(15)中得由式(18)可以看岀,只要测岀流体的质量流量,冷热流 体进、岀口温度,便可以计算岀

5、换热器内的 传热系数,也就可以得岀换热器内的污垢热阻。根据以上监测原理结合实 验数据对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 结构情况进行了监测。6实验过程及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管内污垢生长特性实验的总体方案包括实验工况的确定、系统的运行和数据采集两个方面。1) 实验工况的确定本实验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污水流量为110 m3/h2)系统运行和数据采集系统全天间歇运行,实验数据的采集由测量仪器定期自动记录。数据监测系统的采样周期为30 min,这样每30 min就可以计算出一个Kf,从而绘制出传热系数的变化曲线。在实验后期由于污垢厚度已经趋于稳定,变化较缓慢,所以将测量频率变为每 2 min测量一次温度,以验证污垢是否达

6、到稳态。实验结果及分析图3为换热器内污垢热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实验运行时间为2007年1月26日00:302月5日13:30,总计 253 h。在这段运行期间内热泵机组根据负荷的变化间歇运行,现场观察发现,当1台热泵稳定运行时换热器内中介水的进水温度为6C左右,当2台热泵同时运行时换热器内中介水的进水温度为3C左右,所以过高的温度都是在热泵停机或是刚开始运行还未达到稳定时记录下的温度,都应该舍去。符合条件的温度记录都通过计算得岀有效的热阻值,然后绘岀变化曲线。R-1 旦二賀述壬国3河垢熟馳时何的变化从图3中可以看出1)测试一开始换热系数就开始波动并有下降趋势 ,这说明换热器内污垢生长并没有诱导

7、期,也就 是说测试一开始马上就有污垢形成。这与换热器内的水质为污水 有关,因为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污杂物, 有利于污垢的迅速 形成。2)图中呈波浪形上升的实测污垢热阻值曲线大体形状接近指数函数曲线,因此可以认为热阻增长趋势与Zubair和Sheikh等人建立的渐进污垢积聚热阻预测模型具有类似的特性方程式。3)污垢热阻在250 h以后渐趋稳定,稳定值为8X 10-4m2 K/W,称之为稳定污垢热阻。对于颗粒污垢,其稳定污垢热阻受温度(换热管管壁温度和流体温度)、颗 粒粒径、流体流速、颗粒物浓度、换热 管表面粗糙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参照Zubair和Sheikh等人建立的渐进污垢积聚热阻预测

8、模型式(7)的结构形式,可以得到在北京悦都 酒店的实际工程中当污水流量为110 m3/h时,在换热器内产生的污垢的热阻预测模型式为(19丿/fr = 8 W将式(19)与实测的污垢热阻值进行比较,由图3可以 看出,在前200 h内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吻 合,在200 h以 后,实测值在一段时间内比理论值明显偏高,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又开始持续偏低但一直在预测值的上下波动,这可能是由于Zubair和Sheikh等人建立的渐进污垢积聚热阻预测模型是针对同一种类的污垢,而具体到某一种的污垢,则会岀现一定的偏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污垢的生长本来就是非线性的,当污垢增长到平衡厚度时其表面的附着力很小,并

9、且底层的生物黏泥由于缺氧等原因也部分开始脱落了,而在脱落的地方污垢的生长速度很快,所以就出现了污垢热阻变化剧烈的情况。7结论在实际工程状态下 , 测得换热器内的黏泥污垢热阻生长规律 , 实际换热器内污垢的生长状态与预 测的污垢的生 长状态基本吻合 , 但仍需修正。污垢达到稳定状态时 , 污垢的热阻会呈现围绕平衡热阻较大的波动。本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热阻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虽然误差可能稍大 , 但在实际工程允许的范围内, 并且实验的数据对以后的工程和具体的换热器计算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工程中所使用的是未经处理的原生污水 ,污垢生长速度快 , 达到稳定的时间短 ,所以没有必要对 换热器进行频繁的清洗 , 只要一个供暖期结束后进行清洗即可。本实验仅采用了污垢热阻法进行监测 ,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还应采用其他监测方法与此方法进 行互相校验 , 例如之前介绍的污垢压降测量法 , 以得到可靠的数据 , 对实际工程进行更准确地指导。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进行负责、考证。2、如本文涉及其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 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