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赏”与“可培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83866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观赏”与“可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可观赏”与“可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可观赏”与“可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可观赏”与“可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可观赏”与“可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观赏”与“可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观赏”与“可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可欣赏与“可培养近日教学?望月?,模糊记得某杂志上曾登载过一位名师的课录,上网搜出,细瞧后,竟也看出了问题。先看课录片断:教师在与学生聊看月的感觉后进入课文第2小节的学习师:环境、心境、观念、想法各不相同,所以看到的月亮不相同,感受也不相同。那么舅舅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样的月亮像什么呢?生:我觉得月亮像一件装饰品。因为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为大地镀上一层银色,所以月亮像装饰品。师:你的想象非常奇特。生:我觉得舅舅看到的月亮不仅是装饰品,而且本身也是非常美丽的。因为月光洒落在长江里,就像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月亮制造了许多美丽,所以月亮是美丽的。师:你刚刚用了个制造,这个词很现代化,月亮

2、就像美的加工厂。请你来读一读。生: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师:你特别关注千点万点、晶莹闪烁,但让我感觉有点吵,再请个同学来读读。另一学生再读,很好,众鼓掌师:真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好师:你觉得这里的月光像什么?这是阅读课的常见形态,也是许多老师追逐的时尚对话。是的,此节教学中,学生的智慧之光不断闪现,教师的情不断与学生的情交映,听课者也投入其中,记录,掌声。没有空寂,没有冷场,时有笑声,还有回味,这样的课堂似乎就是剧场,这样的教学我谓之可欣赏。但热闹寂静之后,我们想想学生会得到什么呢?一地思想的羽片!看看课文第2小节作者写了什么

3、?就全文来讲,这一小节是作为成人的舅舅来到甲板所看到月夜景色,重在写实,在后面小外甥出场后,月亮那么成了有灵性的生命:是月亮把我叫醒的。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受外甥的影响,作者最后也不由轻轻展开了梦想的翅膀。所以,就全文整体行文思路而讲,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去读,体会这月夜,感受这文字。而教者注意点显然不在这儿,舅舅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样的月亮像什么呢,这是在引导学生梦想,而那优美的写实文字竟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一位驾驭课堂的高手,为何如此这般组织学生远离文本语言而玄谈呢?答案可能还是为了可欣赏。你看,学生你方说罢我登场,多活泼;教师的点评调侃穿插其中,多活泼;听课

4、者乐在其中这不正是不少教师上公开课所追求的效果吗?我想的是,如果把课堂比作一道宴席的话,作为教师的掌勺人是应当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像这一课,这一段应当带着学生进入文字,言意互转,体会文字的美好,体会月夜的美丽这段月夜描写写得多有层次。至于梦想,在我受外甥的影响不由自主地展开梦想翅膀时,再进行教学才是合时合宜的。更重要的,这样才顺应了作者的思路和心绪。于是,课堂上,我这样处理这一节内容。学生两次轻声齐读课文,感受月光的美好,然后请一位同学朗读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请读书非常好的单雅读单雅读时,我们闭上眼睛,看看头脑里会出现一幅幅怎样流动的画卷?生读,想象师:你看到了什么?注意,不是一幅画片

5、,是流动的画卷。生:我看到了月亮,它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看到了月光映照下的江面,有无数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看到了两岸那黑色的剪影,伸展,起伏。生: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位长者,把它慈祥的光芒照耀大地。江面被照亮了,波光闪闪,晶莹透亮。江两岸,芦荡、树木、山峰看不真切,如同黑色的剪影,月亮为它们镀上了银色的花边。师:说得真好,看看作者的写作视角:天上引读生:月亮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师:月光洒落在江面,江面生: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师:江两岸生:芦荡、树木、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银色的花边师:天上月亮吐辉,江面波

6、光闪烁,两岸剪影伸展。多有有层次的描写,美好的月夜似乎就在我们的眼前。记住这一段美好的文字吧。相对那位名师可欣赏的教学,我的教学肯定平淡许多,没有奇崛的想象,没有连珠的妙语,只是读,只是将课文捋了一遍。它有意义吗?我的考虑如下。一、这是一段写景文字,教学要让这段景在学生头脑中有形整体的形,不是零碎的片景。月亮、清辉,光斑、剪影在一个立体的时空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他们交相照应,才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夏夜江月图。你看到了什么?注意,不是一幅画片,是流动的画卷,这样提问就是要求学生把视界放宽,作整景统摄。有的老师也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答复一景后,便满意地让学生读一读,接着期待: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再

7、回应。这是指向局部的引导,交流点之间缺少思维相连,其结果不仅割断文脉,而且让课堂组织松散。同样,你觉得这样的月亮像什么的反复提问也是指向局部的引导。学生的答复不管是像装饰品,还是艺术品,亦或淘气的孩子,都是关于片断的归纳,其致命缺陷在于没有整体。二、美文要美读,整体地读,在读中领悟作。我们的许多课堂常常在某一句上下功夫指导读,要求学生读出某种意味。我感觉很滑稽。没有前面文字阅读时情绪的铺垫,单独一句话如何能读出感觉来?上节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诱导学生读整段文字,反复阅读的目的,是要学生将这段美文印到头脑里。学生不积累,不尽可能多地储藏一些这样的写景语言,如何能学会景色描写?天上,江面,两岸,引读中的强调,对于学生,就是写作要有层次的暗示。没有这样整体的写作法眺望,片言只语的捡拾又如何能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有顺序,写作要有层次?可欣赏只能博一时掌声,可培养才是教育的良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