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间窝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86694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骨髁间窝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股骨髁间窝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股骨髁间窝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股骨髁间窝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髁间窝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股骨髁间窝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股骨髁间窝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摘 要】目的:观测股骨髁间窝的形态及大小,以及与前交叉韧带损伤、性别、身高、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屈膝45后前位投照法对62个正常人膝关节行股骨髁间窝穿通位摄片。在肌腱沟水平测量股骨髁间窝宽度及股骨髁宽并计算股骨髁间窝宽度指数。结果:正常髁间窝形状呈倒“U形。62个髁间窝宽为(18.94.8)mm,男为(19.83.8)mm,女为(18.35.3)mm,(t=1.29,P 0.05)。髁间窝指数平均为0.240.05。髁间窝指数与身高(r=-0.11)、体重(r=-0.13)、年龄(r=-0.28)不相关。结论:屈膝45

2、髁间窝穿通位像可完整显示髁间窝的形态与宽度。该测量可为临床上股骨髁间窝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放射学根底。术前对髁间窝进行影像学测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股骨髁间窝;髁间窝指数;放射摄影术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1-0348-01 髁间窝作为股骨下端的1个解剖结构,有其结构上的特点,它的大小及形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而股骨髁的大小也因人而异。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前疼痛、伸直受限与髁间窝狭窄有关。文献报道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以及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髁间窝 大小有关1、2。因此了解髁间窝的形态和宽

3、度对有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对62个正常膝股骨髁间窝平片进行了测量,观察股骨髁间窝的形状和大小。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健康成人62例,共62膝,左膝32 例,右膝30例。年龄20 50岁,平均33岁。男35例,女27例。所有被检查者无膝关节疾患病史,职业不限。摄片前测 量身高、体重。 1.2 股骨髁间窝穿通位投照方法:被检查者俯卧位于 X线床面上,屈膝45,双手、双膝撑于床面,小腿与床面平行,使股骨纵轴线与胫骨中轴线的延长线夹角为45。将暗盒置于膝关节之下,投照中心线与床面垂直,X线管与暗盒 距离100 cm。摄片时股骨放于中立位不能旋转,投照中心线与床面垂直,否

4、那么不能完整显示股骨髁间窝的形态。 1.3 股骨髁间窝测量方法:在股骨髁间窝穿通位片上首 先确定股骨内侧髁、外侧髁最低点连线I,在肌腱沟最深处与上述连线平行画一线。线上与股骨髁内外侧边缘交 点之间的距离(cd)即为股骨髁的宽度,与股骨髁间窝内、外外侧壁交 点之间的距离ab即为股骨髁间窝的宽度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男女之间各项测量值 的比拟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法做相关分析。 2 结果 本组62例受试者身高(1656.6)cm(147178 cm),体 重61 kg(4075 kg)。正常髁间窝形状呈倒“U形。62个股 骨髁宽度为(78.310.3) mm,男35例为(83.07.

5、9) mm,女 27例为(74?510.2)mm,两者间差异具有非显著性意义(t= 3.88,P0.05)。髁间窝 宽度平均为(18.94.8)mm(95%可信限为17.820.1),男 为(19.83.8)mm,女为(18.35.3)mm,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29,P0.05)。髁间窝宽度与身高(r=- 0.27,P 0.05)、体重(r=0.09,P0.05)无相关关系。髁间 窝指数平均为0.240.05(95%可信限0.230.25),男为 0.240.04,女为0.240.06,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 0.57,P0.05)。髁间窝指数与身高(r=-0.11,P0.

6、05)、体重(r=-0.13,P0.05)、年龄(r=-0.28,P0.05)无相 关关系。32例左膝股骨髁宽度为(78.911.2)mm,30例右膝股骨髁宽度为(77.99.34)mm,左膝与右膝之间差异无显 著性意义(t=0.39,P0.05)。左膝股骨髁间窝宽度为(19.4 4.7)mm,右膝股骨髁间窝宽度为(18.74.8)mm,左膝与右膝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4,P0.05 )。左膝髁间窝指数为0.240.05,右膝髁间窝指数为0.240.05,左 膝与右膝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2,P0.05)。 3 讨论 3.1 股骨髁间窝的解剖:交叉韧带位于股骨髁间窝内,其

7、在膝关节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髁间窝与交叉韧带 之间的关系国外研究报道较多,髁间窝的大小、高度与前后 交叉韧带损伤率的上下有着重要关系。髁间窝狭窄的病人, 前交叉韧带损伤率提高【3】。另外,与正常人比拟前交叉韧带 损伤病人髁间窝的宽度与高度也较小4、5。临床上,因膝关节退变、骨赘形成可致髁间窝狭窄,前交叉韧带与股骨髁间 窝发生撞击引起膝关节疼痛、伸直受限。故探讨股骨髁间窝 的大小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股骨髁间窝穿通位的临床意义:股骨下端骨骺18 20岁愈合,髁间窝大小及形状不会再有变化【6】,而50岁以后 由于膝关节退变、骨赘形成,极易形成髁间窝的狭窄,影响测 量结果,故本

8、研究选择2050岁的人群进行测量。 由于股骨髁间窝的顶与股骨纵轴之间有一夹角,常规膝 关节正位片因髁间窝前后出口相互重叠不能显示髁间窝的 形态和大小。必须采用髁间窝穿通位,使X射线平行穿过 髁间窝,从而完整的显示髁间窝。是否能完整地显示髁间 窝,取决于2个因素:一为射线平行穿过髁间窝内外侧壁,这 就要求投照时股骨不能有旋转。另一因素为射线是否平行 髁间窝顶,这就要求了解股骨髁间窝顶与股骨纵轴的夹角, 以便在投照时使股骨与X线有1个适宜的夹角,使射线平行 于髁间窝顶。在摄股骨髁间窝穿通位时,股骨与胫骨之间的 角度各家报告不一。Ireland等【1】,取膝关节屈曲70位投照, Muller 【7】

9、称髁间窝顶与股骨纵轴的夹角为40,Shelbourne 等【8】采用屈曲45摄片。本研究测量的结果显示这个夹角为 45,因此采用屈膝45位摄片应能取得最正确髁间窝像。摄片 时如屈膝角度与45偏差超过10那么明显影响髁间窝的完整 显示及宽度测量,但不影响股骨髁宽度的测量【1】。因此在摄 片时保持屈膝45位非常重要,否那么影响髁间窝宽度测量和 髁间窝指数计算的准确性。 股骨髁间窝像最早主要用于诊断关节内游离体、前交叉 韧带撕脱骨折等【8】。随着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诊断和治疗 的开展,发现股骨髁间窝狭窄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 素,人们对髁间窝的放射学特征引起重视。在X线片上髁 间窝的形态多呈倒“U形

10、,有的作者认为近似“A形,但 可以肯定的说形态不完全相同。目前尚不知髁间窝不同形态的临床意义。Shepstone等【9】利用摄像技术在尸体股骨上研究,认为髁间窝的形态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关,骨性关节炎者髁间窝内侧缘平直,非骨性关节炎者凹陷。而Ireland等在X线片上观察认为髁间窝的形态没有什么鉴别意义。看来髁间窝不同形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说明,股骨髁宽度男比女大,髁间窝宽度亦有类似倾向。为消除投照放大倍数对髁间窝宽度绝对值的影响, 髁间窝指数常作为衡量髁间窝宽度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显示髁间窝指数为0.240.05,与国外报道的0.2338 相近似10。髁间窝指数未发现有

11、性别差异,与Anderson 等报道一致。髁间窝指数与身高、体重无相关关系,因此 不应根据病人的身材大小来预测髁间窝的宽度。 参考文献: 【1】 Ireland ML, Ballantyne BT, Little K, et al. A 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intercondylar notch a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1, 9:20

12、0-205. 【2】 LaPrade RF, Burnett QM2nd. Femoral intercondylar notch stenosis and correlation to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 prospective study. Am J SportsMed, 1994, 22:198-203. 【3】 Lund-Hanssen H, Gannon J, Engebretsen L, et al. Intercondylar notch width and the risk for anterior cruciate l

13、igament rupture: a case-control study in 46 female handball players.Acta Orthop Scand, 1994, 65:529- 532. 【4】 Wada M, Tatsuo H, Baba H, et al. Femoral intercondylar notch measurements in osteoarthritic knees. Rheumatology (Oxford), 1999, 38:554-558. 【5】 Shelbourne KD, Facibene WA, Hunt JJ.Radiograph

14、ic and interoperative intercondylar notch width measurements in men and women with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1997,5:229-233. 【6】 郭世绂,主编.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789-791. 【7】 Muller Kinematics of the cruciate ligaments. In: Feagin

15、 JA, ed. The crucial ligaments. NewYork:Chruchill Livingston,1988.217-233. 【8】 Strobel M, Stedfeld H.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the knee.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Verlag,1990.214-216. 【9】 Shepstone L, Rogers J, Kirwan JR, et al. Shape of the intercondylar notch of the human femur: a comparison of osteoarthritic and non- osteoarthritic bones from a skeletal sample. Ann Rheum Dis,2001,60: 968-973. 10 Souryal TO, Moore HA, Evans JP,et al. Bilaterality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ssociated intercondylar notch stenosis. Am J Sports Med, 1988, 16:449-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