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02265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五滑动轴承特性测试及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滑动轴承的动压油膜形成过程与现象。2 .通过实验,给出滑动轴承的特性曲线。3 .了解摩擦系数,转速等数据的测量方法。4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绘出滑动轴承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与承载量曲线。(二)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实验台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底座1,箱体2,轴3,轴瓦4,压力表5,加载祛码6, 加载杠杆7、8,测力百分表9,测矩杠杆14,测力弹簧片10,控制面板11, V型传动带12, 直流电机13等组成。轴瓦4与测矩杠杆14联成一体,压在轴上,直流电机 13通过V型传动带12驱动轴3 旋转,箱体内装有足够的润滑油,轴将润滑油带到轴与轴瓦之间

2、。当轴不转时,轴与轴瓦之间 是直接接触的,开始启动时,当轴转速很低,轴与轴瓦之间处于半干摩擦状态,当轴的转速达 到足够高时,在轴与轴瓦之间形成动压油膜,将它们完全隔开。当轴旋转时,由于摩擦力矩的作用,在测矩杠杆14与测力弹簧片10的触点处产生作用力Q,其大小可由测力表(百分表)测出:Q=K :(N)式中:K弹簧片刚度系数-测力表读数设轴与轴瓦之间的摩擦力为(N/格)(格,1 格=0.01mmF,根据力矩平衡条件,可得:2L Kd式中:d轴的直径(60mmL测力杠杆的力臂长(160mm (轴中心至测矩杠杆触头一端的距离)而作用于轴瓦上的载荷 W是由祛码通过加载杠杆系统7、8加上去的,它还包括加载

3、系统和轴瓦的自重,故有:W iG+G= 42.627G + 342(ND式中:G祛码6的重力(N)Go 轴瓦、压力计等自重力,为 342N i-加载系统杠杆比,为 42.627因此轴与轴瓦之间的摩擦系数f可用下式计算:而单位压力q可用下式计算:wq = (MPa)d B式中:B轴瓦宽度(mm在轴瓦宽度的中间,7&圆周均布钻有7个直径为1mmB勺小孔(图2),每个小孔联接一个压力表。当轴的转速达到一定的数值,在杠杆系统上加适当的祛码重量,轴与轴瓦间就会形成 压油膜,呈液体摩擦状态。此时,从压力表上就可看到滑动轴承沿圆周各点的径向油膜压力, 记录下各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力值,选定一定比例尺,便可绘制出

4、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图5a).(三)实验台有关数据1、轴瓦:材料ZQAL图294表面粗糙度宽度B =75mm2、轴:材料一45表面粗糙度-直径d=60mm3、电动机:型号一130SZ02额定功率p=355W额定转速n=1500rpmV带传动:型号。型内周长一L=1120mm根数Z= 2中心距a=350mm传动比一一1 = 3.175润滑油:牌号一一45号机油粘度一一y =0.34(Pa.S)6 .加力杠杆比:42.6277 .测矩杠杆力臂长 L = 160mm测力弹簧片刚度系数一一k=0.0753或0.0751 N/ 格(四)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台,使各个机件处于完好状态;

5、2)检查实验台地线是否接好3)在箱体油池中注入足够的经过过滤的45号机油;4)去掉加载祛码6;5)在弹簧片端部安装百分表,使其触头与底座接触有一定予压值;6)为保证图3所示电路中轴与轴瓦之间除通过直接接触外,其它部分是绝缘的, 轴瓦不得与轴座相接触。2 .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1)观察动压油膜的形成过程与现象动压油膜形成过程中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油膜形成过程的电路系统来观察,电路系图3观测油膜形成过程电路图统如图3所示。K,有较大的电流流过灯泡,可以看到当主轴没有转动时,轴与轴瓦是接触的,接通开关灯光很亮。当主轴在很低的转速下慢慢转动时,主轴把油带入轴与轴瓦之间,形成部分润滑油膜,由于油为绝缘

6、体,使金属接触面积减小,使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因而灯光亮度变暗。当主轴转速再提高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了很薄的压力油膜,将轴与轴瓦分开,灯泡就不亮了。这时我们就得知动压油膜已经形成。2)求出滑动轴承在刚启动时的摩擦力矩与摩擦系数实验时,可以用手缓慢地转动 V型带轮(这时要求不加祛码, 载荷只是杠杆系统的自重 G, 或也可慢慢启动电动机,当轴刚有转动趋势的时候,读出并记下百分表的最大格数。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重复做三次,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中,根据记录的数据,代入(1)、(2)式子,求出启动时的摩擦力矩和摩擦系数,最后求得一个平均值。3)绘制滑动轴承的特性曲线图4滑动曲线g |-f曲线B为轴

7、瓦宽度;f为摩擦系数。f的大小是和转速有关的,主轴刚启动时,轴与轴瓦为半随着转速的增加,压力油膜使轴与轴瓦的接触面积不断减小,a0后为液体摩擦区,即为滑动轴承的正常工作区域。实验时,滑动轴承的Y n/q,f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 但由于本实验进行的时间短,压力也不大(在 油的粘度近似地看做一个常数。根据查表可得 0.34pa.而n为转速,是个变量,可实际测得,Wq = 一( Mp3dB式中:W为载荷;d为主轴的直径;从特性曲线可以看出,摩擦系数 干摩擦,此时摩擦系数是很大的。摩擦系数明显下降,当达到临界参数Y为油的粘度,它是受压力和温度影响的,5Mpa=50大气压以下)温度变化也不大,因此把45

8、号机械油在室温(20oC)时的动力粘度= q为平均单位载荷(也称比压)可用下式计算:我们用改变转速n(即改变刀n/q),将各转速下所对应的摩擦力矩和摩擦系数求出,记录在表2中(并绘出y n/q-f特性曲线)具体实验方法参看使用说明书。4)绘制轴承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启动电机,控制转速在250300转/分,然后加上载荷,观察指示灯,看是否形成油膜,图5 径向压力分布与承载量曲线当形成压力油膜后,待各压力表的压力值稳定后,由左向右依次记录各压力表的压力值,并记 录在表3中,根据测出的油压大小按一定比例绘制油压分布曲线,如图 5a所示。具体画法是 沿着圆周表面从左到右画出角度分别为22 30, ,4

9、5 ,67 30 ,90 ,112 30,135 ,157 30等分,得出孔点1, 2, 3, 4, 5, 6, 7位置。通过这些点与圆心4连线,在它们的延长线上,将压力表测出的压力值 (比例:0.1Mpa=5mmD画出压力向量11,2-2 ,7-7.经1,2 7 各点连成平滑曲线,这就是位于轴承中部截面的油膜径向压力分布曲线。为了确定轴承载量,用p1 =Sin9(i =1,2.7)求得向量1-1 12-277载荷方向(即丫轴)的投影值,角度 i与Sini的数值见下表:i22.54567.590112.5136157.5Sin i0.38260.7070.923810.92380.7070.3

10、826然后将PSini这些平行于 Y轴的向量移到直径 0 8上。为清楚起见,将直径 0 8平移 到图5a的下部,如图5b,在直径08”上先画出轴承表面上油孔位置投影点1“,2”8”,然后通过这些点画出上述相应的各点压力在载荷方向上的分量,即1 ,27等点,将 各点平滑地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即为在载荷方向上的压力分布。在直径0-8”上做一个矩形,采用方格坐标纸,使其面积与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那么 该矩形白边长q平均即为轴承面上油膜径向平均单位压力。轴承处在液体摩擦工作时,其油膜承载量与外载荷相平衡,轴承内油膜的承载量可用下式 求出:P =W =B d - q平均式中:p为轴承内油膜承载能力w为外加载荷少为端泄对承载能力影响系数q平均为径向平均单位压力B为轴瓦宽度d为轴瓦内径端泄对轴承压力分布及承载能力影响较大,通过实验,可求得其影响,具体方法如下:由实验测得的每块压力表上的压力,代入下式,可求出轴瓦中点截面上的径向平均单位压 力:二 qiSin i- i mq平均=7q1 Sin 1 q2sin 2 q7sin 7一7端泄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系数,用下式求得:B d q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