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06544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东湖风景名胜区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湖风景名胜区是 1982 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区之一, 也是目前 我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型风景区。 落雁景区是规划的三大核心景区之一, 与历史上 早期形成的听涛景区、 磨山景区共同构成了整个风景区三足鼎立的格局, 地处东 湖风景名胜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 5 个景区的中心地带,是所有景区 中惟一能与其他景区保持最直接水陆联系的景区。 城市旅游业是近年来武汉市产 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落雁景区由于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 所以成为当前武汉市旅游项目建设的重点。落雁景区北依白马景区,南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临王青公路,规划总 用地 l

2、024 公顷,的湖岸线和别致的水生植物景观。其中现状水面 432公顷。景 区主要特色表现为优美。现状突出问题有三个。 一是区域交通问题。东湖风景名胜区拥有西部的梨园大门、 东湖大门以及南部磨山景区入口, 而缺乏北部、 东部直接的出入口, 而且五人景 区之间缺乏快捷的连通干道。 二是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土地的分散管理以及中心 城区边缘地带的无序建设, 缺乏对天然资源的维系与保护, 造成现有自然生态环 境的极度脆弱。三 是基础配套问题。市政设施建设严重缺乏,是制约落雁景区 建设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总体构思正是基于现状的综合分析,规划研究的重点是在确定景区总体建设目标的基 础上,如何制定最合适的建

3、设控制法则来引导容量控制、 环境培育, 以期真正实 现建立一个优美、 舒适、更人性化旅游景区的目标。 为确保景区用地建设的系统 性,规划确定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 通过对旅游发展的研究策划, 开发 组织了不同主题的景区及景点设施; 并力图将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土地的定性定量 控制与风景区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使规划能更有效地指导风景区的管理建设。基本原则 ?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自然为基础、人为目标 的基本前提,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点。建设发展应体现“整体协调原则” 。落雁景区既是相对独立的景区,又是东 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 因此总体策划必须充分反映个体与全

4、局的协调关 系。景区建设应遵循“滚动发展原则” 。强调规划的整体性与发展的有序性密切 结合,实施风景区滚动开发的战略。旅游资源应实行“分级保护原则” 。规划根据景观资源生态敏感性水平,实 行景源分级保护,规定景区、景源、景点、配套设施等不同的配置水平。建设目标基于对落雁景区区位条件、风景资源、旅游发展、产品开发的综合研究,规 划提出将落雁景区建设为“集休闲、观光、度假、生态劳作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展现楚地风情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考虑到生态性主题的定位要求以及游赏性质、 游览方式、景点吸引度的差异, 参照运用游憩生态允许标准测算的环境容量和市场分析的客源预测量, 确定落雁 景区游客量至 200

5、5年达 442万人次, 2010年达 650万人次, 2015年规划期 末 829 万人次。空间布局按照生态环境基础和功能特征差异,规划将整个用地分为落雁主体游赏区、 旅游产业发展区、康复健身疗养区三大功能区,将风景游赏、旅游服务、村镇自 然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分区,便于景区管理、分期实施。落雁主体游赏区位于城市快速环线以西、 落雁北路以南, 是本景区旅游发展 的核心区域。规划组织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展示观光、 乡情野趣的农耕渔猎度假、 浓郁楚域风情的竞技娱乐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濒湖水上运动, 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 生态休闲游赏区。区内形成“一环、三心、五园”格局。一环为游览主环线:三 心为雁咀、 黄家大

6、湾、长咀三处管理服务中心; 五园为楚天水乡园、 自然生态园、 民俗大观园、楚地风情园、濒湖休闲园,是地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可满 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主题景区。旅游产业发展区处于三环线以东, 用地相对完整独立, 可妥善解决景区开发 与现有村庄生存之间的突出矛盾,成为规划布局配套设施完善、功能结构合理、 交通组织便捷的村镇建设区以及为旅游业、 农业服务的农业旅游产业园、 农业生 态观光园。康复健身疗养区位于落雁主体游赏区以北地区, 规划发展以康复旅游、 健身 休养活动为主的休憩游览区。景源保护规划对落雁景区最具典型特征的“水域、陆域、湖岸线、湖中岛”等生态 景源提出了保护控制要求, 使自然环境的

7、生态性特征得以完整的维护和延续。 水 域分二级保护区;陆域根据自然风景特色、生态环境状况、植被、区位的差异分 为四级保护区;结合湖湾自然发育形态和湖滨观赏要求对滨湖岸线分二级保护, 在景区、景点开发时应保持天然形态构筑不同的滨湖景观湖中岛分特级和一级保 护景点。规划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景源分别制定严格的建设控制要求。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满足大区域东湖风景名胜区和小 区域落雁景区内各重要观景点 及景观点之间互视 的双向观赏要求, 控制要素分景观控制地段和景 观点两个层 次。控制地段指从磨山楚天台、听涛十里长堤、白马青化路自上而下、由远及近 地观赏落雁景区的景观序列展示区和其内特级景点之间的互视

8、观赏面景观点为 落雁景区与磨山景区 (楚天台、 朱碑亭、磨山六峰 )、听涛景区 -(长堤、湖畔杉林 )、 白马景区之间通透视廊所控制的景点以及特级景点、 一级景点, 如落雁岛的雁翎 萧空、南郢水门、走人棋鸟岛、长咀芦洲古渡、濒湖广场、桃花岛、庙家咀、鹅 咀、雁归角。交通组织道路交通规划有效解决了落雁景区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联系、 东湖风景名胜区 五大景区的连通干道以及景区内部游路组织。 景区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侧重于游览 性,保证道路顺而不畅,游路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同时,根据交通及 景观要求, 设计不同类型的道路横断面。 交通设施控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游客集 散点,分别配备停车场和游客休憩广场

9、。绿化植被绿化是风景区的主要构成要素, 对整体风貌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规划 不仅完善了各类绿地布局, 而且实行分区控制, 同时对主体游赏区提出重点恢复 楚地风土植被区, 营造特色风貌植被区, 培养背景林植被区等分类型植物培植措 施。建设控制在风景区规划体系上, 规划对在风景区建设中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 根据风景区的建设特点, 按照人类游憩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扰动程 度划分功能区域, 在生态敏感性 较低的区域相对集中地布置游客活动中心, 对 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要求实施严格的保护与培育措施, 合理地实现了开发建设 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一致。 同时,提出更适合风景区土地使用要求

10、的控制性理论和 控制指标,主要从基本性质、建筑布局、生态环境、配套设施、景观设计五大方 面提出建设要求, 每一方面除包含最基本的建设容量控制指标外, 还融合了景源 保护、空间景观、树种植被、景点设置、建筑风格等限制性规定要求,这一整体 控制的思路具有规划理论探索的前瞻性。规划用地的基本性质严格依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确定,同时将城市 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的地块用地性质作为补充内容; 建筑布局主要提 出适建设施类型、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控制要求;生态绿化从地块的植 物种植、植被景观、生态环境营造、绿化指标等提出生态绿化的控制性规定,包 括绿地率、植被景观类型、生态保护三项指标;配套设施控制公建、市政、交通 出行等景观设计分为湖岸线、建筑控制、视线、景观控制四项具体要求,作为建 议性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