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上课讲义.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09065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上课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上课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上课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上课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上课讲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般指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 和谐的人际 环境和健康的文化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 始的有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 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简单的谈一 下我的做法:要善于布置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存环境, 特别是作为按照人的身心 发展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学习环境,应迁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 思想、行为、习惯和气质的形成。因此在设计室内学习环境时,我做 到以下几点:1、条理整洁,舒心怡神。教室内应该整洁卫生,窗明几净。器 物不得乱放,墙壁不得涂画。学习的课本,

2、作业要放置有序。除本节 课必须的书籍文具外,桌面上尽量不放其他的书籍、薄本等,以免文 具散乱,“书山”迭现,诱发学习随意、杂乱的不良习惯。 2、座列井 然,整齐划一。教室内,桌凳要规定座距行间,定点排列;座位横看 成行,竖看成线; 学生高矮座列有序, 使人感到整齐和谐。 桌椅排列, 除了重视整体的美观, 还应尽量避免座位间不必要的相连, 同时给教室的周边让出一定的空间,尽量避免“教室死角”的产生3、注重黑板的装饰。前黑板左侧名人名言,一般每人每天一句。 开学初,有些同学写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天天行不怕千万 里,日日做不怕千万事。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4、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教室和走廊

3、可适量张贴中国和世界地 图,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画像,名言警句等,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和追 求真善美的感情, 使学生的人为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同时应 注意各类图画的数量和色彩与教室气氛协调一致, 以防干扰教师的注 意力。(二)善于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1 师生之间关系和谐。首先从自己做起,自塑良好的形象:端 正大方,平易近人;多才多艺,开拓进取;热爱本职工作,有较高的 师德修养。其次要能真诚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是自己学习的楷模。这样,教 师的“传道授业”才能通过学生感情的“过滤”和“催化” ,变成学 生的需求和行动。 当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

4、鸣, 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时, 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2 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提倡同学之间在 学习上互帮互助。成立学习互助组;生活上一人有难众人相助,多次 开展向希望基金会捐款活动;思想上相互交心,彼此理解;感情上亲 密融洽,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和谐氛围。3 师生共建文明班风。学生在班集体中,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班 集体风气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 。这就要求教 师强化班风建设, 运用集体力量去影响每一个同学的行为, 进行养成 教育。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班级精神”和“奋斗目标” ,

5、针对初一 学生年龄的特征提出了“勤勉、创新” “文明、上进”等具有感召力、 激励性话语作为班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使之在学生内心深深扎根, 并 成为自觉遵守的准则,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配合政教处班内体制改 革的实施,使班内民主气氛更浓。(三)能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 学生通过影视、 书刊等渠道接受 越来越多的社会信息,这无疑起到开阔眼界和思路的作用。但是,社 会的信息本身是良莠混杂的。青少年社会经验少,识别能力弱,对各 种信息往往不易正确分辨选择,可能对积极的信息持怀疑或排斥态 度,而去追求一种不健康的信息,这就容易形成“信息污染” 。例如, 由此出现的“追星”

6、“早恋”等。因此,我们对涌入学校的各类社会 信息进行及时的筛选、转释,保留有利于教学、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 的信息,并利用优质信息排除劣质信息的干扰, 形成正确的舆论向导。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辨和选择信息,用优质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 精神生活,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同时我们把班级小报办得异彩纷呈, 生动活泼,使之成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舆论阵地,成为学生施展 才能,发挥特长的天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学习起到很好的向 导作用。有人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那么环境呢?同样可以。良好的教 育教学环境就如同一股清泉,流入学生的心田,冲刷掉不和谐的音符, 使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心。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教育环 境的初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