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36844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方剂与中成药,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课程目标,掌握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及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熟悉方剂与中成药的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学习内容,发展简史,内 容,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中成药的概念,方剂与治法,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学习要点,1、明确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与关系。2、掌握方药发展史上的主要方书。3、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4、熟悉八法的含义、适应证。5、掌握方剂的组成君、臣、佐、使,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及任务方剂的概念方:药方、处 剂:调配、调和原义:药物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组合成方。

2、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中成药的概念 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中草药为原料按照法定的处方和工艺标准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质量规格的中药制剂成品。 方剂是中成药制作的依据, 中成药是方剂的主要体现。,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第二节:方剂与中成药的发展简史,一、秦汉时期(初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后期) 我国现存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载有丸、散、膏等剂型。 2.黄帝内经(先秦)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理论的书籍 提出方剂配伍原理中“君、臣、使”

3、的概念“七方” 方剂分类法,均为后世方剂学的重要理论。,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 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 其中绝大多数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流传久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经方之祖”。 剂型有膏、丹、丸、散、栓剂、灌肠剂、洗剂、薰剂等,奠定了中成药制药的基础。,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葛洪-东晋) 收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 首次将中成药列专章论述,第一次使用“成剂药”这一名词术语,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三、隋唐时期1.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 -唐代 ) 第一次提出丸剂宜采用蜡密封

4、包裹防潮2.外台秘要(王焘-唐代) 使用了进口药材 汇粹汉至唐名家医方,为研究唐以前方剂学的宝贵资料,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四、宋元金时期(高峰时期)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 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临床实用的方书,收方16834首2.圣济总录 方剂文献的又一次总结,收方20000首3.伤寒明理论(成无已) 首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五、明清时期1.普济方(明) 载方61739首,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大的 一部方书2.医方集解、汤头歌诀(清) 按方剂功效分类、实用性强;便于记诵方剂,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六、近现代时期1.中医方剂大辞典 2.中华人民共和

5、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第二章 方剂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方剂与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在辨明病机、证候之后,针对病症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医宗金鉴:“方者一定之法,法者不定之方。古人之方,即古人之法寓焉。立一方必有一方之精意存于其中,不求其精意而徒执其方,是执方而昧法也”“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从方见法,以方验法” “法随证立”,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理、法、方、药,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

6、章,四诊 望舌尖红,苔薄黄 闻声音重浊,咳嗽 问微发热、咽喉疼痛 切脉浮数 病因:风、热邪 病位:表证 风热表证 病性:热证 发散风热兼以止咳 桑叶、菊花等桑菊饮,辨证论治,“法随证立”(正治),“方从法出”,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二、常用治法 程钟龄医学心悟:“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1)汗法 是通过解表、疏风、宣肺等方法,使邪气从表而解。适用于各种有表证,如外感表证,外感咳嗽、疮疡初起,水肿中的风水等。注意: 汗法不以出汗为目的,主要通过出汗以祛邪外出。,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举例: 张某

7、,男,19岁,学生。3天前因天气突变而受寒,出现发热恶寒(体温38.2),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 属风寒表实证,治疗宜发散风寒,以发汗解表的麻黄桂枝等药物组方治疗,病邪外驱则症状缓解。,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2)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毒物等从口中吐出。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或毒物尚在胃中等。 注意:此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由于刺激咽喉,胃脘,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现已极少应用,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3)下法 是通过泻下的方法,使停留在胃肠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适用于各种积滞为病。如燥屎内结

8、、冷积、食积、痰积、瘀血等。举例 某,女,65岁,常发便秘,三四日一行,感觉燥结不下,下腹胀满,舌淡红苔少。 攻下药:大黄、芒硝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芫花、甘遂,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4)和法 是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表里、阴阳不和的病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少阳病、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表里同病、寒热错杂等病证。举例 某,女,32岁。常见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苔白或腻,脉弦。 肝失疏泄与脾失健运互相影响,肝脾失却正常的协调关系而成的肝脾不和证。治疗应疏肝健脾。,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5)温法 是用温热药祛除里寒的一种治

9、法。适用于各种里寒证和阳虚证。举例 某,女,63岁。症见畏寒怕冷,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平时面色苍白无华,舌淡苔白。 属于脾胃虚寒证,治疗宜温脾散寒。可用附子、干姜一类温里药。,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6)清法 是用寒凉药清除里热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毒以及虚热等。由于热邪所在部位不同,所以清法又分为清气分热、清血分热、清脏腑热等。举例 某,男,38岁。近月许工作压力较大,需要连续熬夜加班,近一周出现明显口腔溃疡,牙龈红肿,疼痛剧烈,口臭咽喉红肿,舌红苔黄。 芦根、天花粉龙胆、黄柏青蒿、地骨皮 明显的上焦肺胃热盛,治疗宜清热泻火。,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7)消法 是

10、通过消导、疏利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邪,得以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注意:消法与下法虽皆治有形之实邪,但两者有所不同。下法是对于病势急迫,形证俱实,必须急下,并且可以从下窍而出的情况下使用。消法则是对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病势较缓,而多虚实夹杂,必须渐消缓散而不能急于排除的病情而设。但两者亦可配合使用。,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8)补法 是通过补养的方法,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脏腑虚损等。 注意: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但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以避免“闭门留寇”之弊。 医学心悟:“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

11、百法备焉”。,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第二节: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一、配伍目的增效、减毒增强原药效综合多药效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或消除),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二、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组方原则的君臣佐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是方剂理论的核心部分,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君,臣,佐,使,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君药,针对 主病或 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说明:a.数量:原则上不宜多 b.用量:一般宜大,超过常量 c.君药必不可少(不可加减) d.

12、方剂的核心,“君者主此一方” e.选择君药的原则:标缓时针对主病, 标急时针对主症,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说明: a.数量不宜多b.与君药的配伍表现为相须或相使c.不同的臣药决定君药不同的作用趋势。d.“不可令臣过于君”,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佐药,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物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解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2.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毒性, 或制约君臣药物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与君臣药味相反,能在治疗中起 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拒。,说明:a.根据病情和制方需要选用不同的佐药。b.用

13、量宜轻。,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使药,1.引经药引领方中诸药到达病位。 2.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 使全方药性不致过偏,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麻黄汤,麻黄,君药,辛温,发散风寒,兼宣肺平喘。,桂枝,臣药,辛甘温,助麻黄发汗解表,又能调和营卫。与麻黄同用,使风寒祛,表气和。,杏仁,佐药,苦温,苦降肺气,合麻黄宣肺以利平喘,温助麻、桂散寒。,炙甘草,使药,甘温,调和诸药,并缓麻、桂发汗太过之性。(佐制),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三、组成变化1、药味增减变化-君药不变,增加或减少其他药物的一种变化形式。 佐使药的加减:一般不发生主要配伍变化,不会引起功用的根本改变。 例如:小柴胡汤,口渴去半

14、夏加天花粉。主治不变,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臣药的加减:改变了君臣配伍关系,必然使方剂的功用发生根本变化。 例如:三拗汤,即麻黄汤去桂枝,主治风寒束肺的咳喘。 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原方加白术12g,治疗痹证初起。,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2、药量加减变化-药味不变,药量增减。若影响原方的配伍关系则功用、主治随之而变。 用药相同,用量不同,其药力则有大小之别,从而改变了君臣地位及其配伍关系,必然使方剂的功用发生根本变化。,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3、剂型更换的变化-药味、药量不变,剂型变化,使药力轻重变化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同一方剂,用药、用量相同,剂型不同,其作用也有差别。a.用于病情的轻重缓急 例: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汤 (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b.改变或扩大方剂的功效与主治 例: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丸 外感风寒湿兼有里热 内伤杂病 桂枝茯苓丸 催生汤 瘀阻胞宫证 临产催生,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药味增减、用量增减都会改变方剂的君臣配伍关系,从而导致功用、主治的改变。 剂型不同也会引起药力和性能的改变,其药力有峻有缓,主治病证则有轻重之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