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供企业高层投资决策参考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21)报 告 摘 要甘氨酸别名:氨基乙酸,氨基醋酸,分子式:C2H5NO2,CAS编号:56-40-6。甘氨酸化学合成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和海因法(Hydantion)三种。甘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医疗、制药、化工、饲料、农药等行业应用广泛。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大多是工业级产品,食品级及医药级甘氨酸主要依靠进口。?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21)?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的背景前提下,将通过对甘氨酸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环境、甘氨酸技术开展情况,甘氨酸消费前景、甘氨酸供需状况以及国外甘氨酸供需状况等几大
2、局部的数据研究来探求甘氨酸行业未来的开展前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研究力图答复如下几个业内人士非常关注的几个问题有: 1、食品级甘氨酸的技术现状与技术开展趋势如何? 2、食品级甘氨酸的需求现状如何?甘氨酸增长潜力有多大?金融危机影响几何?3、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如何?增长潜力如何?金融危机影响几何?4、食品级甘氨酸的进出口情况如何?金融危机影响几何?5、食品级甘氨酸的销售状况,销售渠道如何?金融危机影响几何?6、食品级甘氨酸的市场价格情况,价格变化趋势,影响价格的因素等?金融危机影响几何?7、金融危机对食品级甘氨酸市场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对策? 通过阅读?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21
3、)?,可以使得业内相关人士对甘氨酸整个产业的开展有全面的深入的把握,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特供企业高层投资决策参考版权所有 六鉴网 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0年04月08日研究机构:中国化工投资网 六鉴网 上海六鉴投资参谋 :02151875316 37706207 :上海市三新北路泰晤士小镇649号202室 :02151875317 邮箱: :200126 目 录 版权所有 六鉴网 第一章、甘氨酸的概况51.1 甘氨酸的概况51.2 甘氨酸理化性质61.3 甘氨酸的包装、运输及贮存等7第二章、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方法与技术进展82.1 食品级甘氨酸主要生产方法82.
4、1.1 氯乙酸氨解工艺92.1.2 Strecker工艺92.1.3 改进的Strecker 和Hydantion工艺102.1.4 直接Hydantion工艺102.1.5 生物法工艺102.1.6 甘氨酸的精制102.1.7 几种生产工艺的比照112.2 食品级甘氨酸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开展趋势142.3 食品级甘氨酸质量指标16第三章、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现状与生产企业173.1 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173.1.1 国外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173.1.2 中国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183.2 国内主要甘氨酸生产企业产能统计203.3 国内局部食品级甘氨酸生产企业概况213.3.1 河北东华化工集
5、团213.3.2 元氏县宏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23.3.3 南通市东昌化工223.3.4 许昌东方化工233.3.5 江西电化有限责任公司233.3.6 北京健力药业243.3.7 保定满城东方化工243.3.8 濮阳中原三力实业243.3.9 南通荣耀化工25第四章、食品级甘氨酸的应用26第五章、食品级甘氨酸的消费与需求275.1 食品级甘氨酸市场需求分析275.2 甘氨酸原料市场分析295.3 食品级甘氨酸市场需求预测30第六章、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统计316.1 我国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统计316.2 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分析与预测32第七章、甘氨酸市场价格及市场分析337.1 甘氨酸市场价格
6、337.3 甘氨酸市场分析与预测34第八章、食品级甘氨酸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358.1 食品级甘氨酸上游原料358.2 食品级甘氨酸产业链36第九章、金融危机对甘氨酸市场的影响分析与预测37第十章、食品级甘氨酸拟建和在建设工程38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3911.1 甘氨酸的开展问题3911.2 结论与建议4011.3 甘氨酸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与建议40第十二章、甘氨酸相关资料附件4112.1 国内局部甘氨酸供给商目录4112.2 参考文献目录45法律申明:46表格及图20个图1.1 甘氨酸结构式6表1.1 甘氨酸理化性质7表2.1 氯乙酸氨解法与施特雷克法指标比照12表2.2 氯乙酸氨解法原料消
7、耗及本钱13表2.3 Strecker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13表2.4 改进的Strecker和Hydantion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13表2.5 直接Hydantion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14表2.6 我国食品级甘氨酸的质量指标17表2.7 国外食品级甘氨酸的质量指标17表3.1 2001-2021年中国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统计19图3.1 2001-2021年中国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变化图20表3.2 国内主要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厂家及产能统计21表4.1 2005-2021年我国食品级甘氨酸产、供、需平衡表28图4.1 2005-2021年我食品
8、级甘氨酸产、供、需走势图29表5.1 2006-2021年国内甘氨酸需求量分析表29图5.1 2021年国内甘氨酸需求构成图30表5.3 2021-2021年国内食品级甘氨酸需求预测表31表7.1 20032021年3月国内市场食品级甘氨酸平均价格变化表34图7.1 20032021年3月国内市场食品级甘氨酸平均价格变化表34图7.1 食品级甘氨酸产业链结构图37第一章、甘氨酸的概况1.1 甘氨酸的概况别 名:氨基乙酸,氨基醋酸分 子 式:C2H5NO2CAS编号:56-40-6结 构 式:图1.1 甘氨酸结构式早在1820年,勃拉克诺从明胶中别离得到甘氨酸,因为它是具有特殊甜味的结晶体,故被
9、称为胶糖。1848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将其命名为甘氨酸。甘氨酸存在于低级动物的筋肉中。甘氨酸用途广泛,在各种氨基酸输液配方中,根本上都有甘氨酸;它还可以作为食品的调味剂和添加剂,把甘氨酸添加于食品中可以增加食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提高营养成分;另外,甘氨酸在作为食品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方面效果独特。甘氨酸是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多种常见氨基酸之一,是唯一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氨基酸,因此不具旋光性。由于甘氨酸的特殊结构,使其在新药合成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甘氨酸衍生物药品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应用广泛等特点。甘氨酸是氨基酸系列中结构最为简单,人体非必需的一种氨基酸,
10、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在水溶液中为强电解质,在强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根本不溶于非极性溶剂,而且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通过水溶液酸碱性的调节可以使甘氨酸呈现不同的分子形态。根据甘氨酸的制备工艺和产品的纯度可分为食品级、医药级、饲料级和工业级四种规格产品。本报告主要阐述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现状及消费需求、市场价格等情况。在食品加工中甘氨酸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延长其保质期;在含酒精饮料和动植物食品的加工中,那么作为调味剂、甜味剂、增香剂、营养增补剂,此外,在甜酱、酱油、醋、果汁中添加甘氨酸,到达改善食品的风味和增加食品营养的目的。1.2 甘氨酸理化性质甘氨酸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有甜味
11、熔点232236(分解),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能与盐酸作用生成盐酸盐。表1.1 甘氨酸理化性质甘 氨 酸也称氨基乙酸、氨基醋酸,glycine;glycocoll分子式C2H5NO2分子量75.07熔点232-236(分解)性状有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丙酮和醚。用途食品级甘氨酸主要作营养增补剂和食品添加剂,作为甜味调味剂和酸味矫正剂来改善食品风味;另外还可作食品酿造,肉食加工的配料及糖精钠的去苦剂。Copyright6chem Inc 甘氨酸为白色单斜晶系或六方晶系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有特殊甜味。相对密度1.1607。熔点232-236分解。易溶于水,在水中的
12、溶解度:25时为25g/100ml;50时为39.1g/100ml;75时为54.4g/100ml;100时为67.2g/100ml。极难溶于乙醇,在100g无水乙醇中约溶解0.06g。几乎不溶于丙酮和乙醚。与盐酸反响生成盐酸盐。1.3 甘氨酸的包装、运输及贮存等食品级甘氨酸采用内双层吹塑袋,外层复合袋/纸箱/纸板桶,净重25KG;应注意防止受潮、受热,保持通风,在原包装容器内及适宜贮存条件下的保质期为两年。应轻装轻卸,以防包装破损;防止日晒、雨淋,不能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第二章、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方法与技术进展甘氨酸,化学名称氨基乙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用于医药、农药、食品、
13、饲料行业,我国甘氨酸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有十多种,目前国内的主要合成方法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生物合成法。其中氯乙酸氨解法具有工艺成熟。设备投资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 2.1 食品级甘氨酸主要生产方法甘氨酸化学合成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海因法(Hydantion) 和生物合成法四种。目前国内仍采用在国外已被淘汰的氯乙酸氨解法技术,而国外那么采用改进的施特雷克法和海因法技术路线。由于原料和工艺的不同,氯乙酸氨解法具有生产本钱高,产品质量差的特点,所生产的甘氨酸大多为工业级,纯度一般在95左右,严重制约了其下游的应
14、用,而国外厂商大多利用丙烯腈副产氢氰酸和羟基乙腈生产甘氨酸,该法生产本钱低,产品质量好,一般纯度可以到达99以上。 氯乙酸氨解工艺该工艺以氯乙酸与氨水为原料,在乌洛托品催化剂作用下制得。先将催化剂溶解在氨水中,在良好搅拌下滴加氯乙酸,投料结束后,升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再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用乙醇或甲醇重结晶两次,就可以得到纯度为95%左右的甘氨酸。生产工艺:氯乙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解生成氨基乙酸和氯化铵其反响式如下:CLCH2COOH+2NH3NH2CH2COOH+NH4CL传统工艺将水、氯乙酸、乌洛托品计量参加反响釜,生温、通氨。特点是收率低,乌洛托品使用量大。导致生产本钱高。限制了该工艺的
15、开展。我国经过对传统工艺的改进,实现了较高的产品收率,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使用量。使得生产本钱大幅度的降低,具备产品市场竞争力。该工艺虽然简单且对设备要求不高,但由于产生大量的无机盐,使得产品的提纯非常困难,只能生产工业级甘氨酸。并产生大量富含氯化铵和甲醛的废水,所要求的环保处理费用较高。而且作为催化剂的乌洛托品难以循环使用,使生产本钱增加。2.1.2 Strecker工艺Strecker工艺即施特雷克法。传统的施特雷克法是以甲醛、氰化钠、氯化铵一起反响,再参加乙酸,析出得到亚甲基氨基乙腈,将亚甲基氨基乙腈在硫酸存在下参加乙醇分解,得到氨基乙腈硫酸盐,将此硫酸盐用氢氧化钡分解,得到甘氨酸钡盐,然
16、后参加硫酸使钡沉淀、过滤,滤液浓缩、冷却得到甘氨酸结晶。该法产品易精制,产品质量好,可制食品级甘氨酸。但是使用剧毒化学原料,操作条件要求高,反响后脱盐操作复杂,工艺路线长,同样存在生产本钱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2.1.3 改进的Strecker 和Hydantion工艺为了提高甘氨酸的质量,降低生产本钱和减少环境污染,国外开发了以氢氰酸替代氰化钠或氰化钾改进的Strecker工艺,反响以氢氰酸、甲醛、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反响液在管式反响器中进行。在低温下析出甘氨酸,母液循环使用,通过改变反响体系中副产物的浓度,使平衡向目标产物方向移动,从而到达提高反响收率的目的。虽然该工艺具有流程短、收率高
17、和不产生污染等诸多优势,但由于氢氰酸的剧毒性和易挥发性,无法长距离运输,装置只能放在其原料装置附近,制约了甘氨酸生产的开展。2.1.4 直接Hydantion工艺Hydantion海因法工艺的开展源于寻找氢氰酸的替代品,以消除甘氨酸生产的地域局限性。羟基乙腈是氢氰酸和甲醛的加成产物,其沸点为183 ,在高温下易分解为氢氰酸和甲醛,因此,从生产和化学角度来说,以羟基乙腈为原料来生产甘氨酸,既解决了氢氰酸不易处理的缺陷,又保持了改进Strecker工艺的优点,该工艺目前正成为国外最受关注的技术路线之一。2.1.5 生物法工艺生物法制备甘氨酸工艺目前尚处于技术开发阶段,有些日本公司在该领域较为活泼,
18、申请了许多专利。它以甘氨腈为原料,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使甘氨腈水溶液进行水解反响,从而转化为甘氨酸,同时伴随产生氨,水解时系统中含有至少一种抑制该微生物酶的有机物。2.1.6 甘氨酸的精制由氯乙酸氨解法制取的甘氨酸含量在90%95%之间,杂质含量为4%10%,并带有较深的色泽,如不进行精制处理,无法满足食品及医药级甘氨酸的要求。目前工业上提纯甘氨酸的方法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脱色后进行重结晶。首先将粗甘氨酸溶解在热水中,参加粉状活性炭吸附脱色,再经过滤别离活性炭后加热浓缩,当浓缩液体积为原先体积的二分之一时,冷却至室温,再参加34倍体积的乙醇或甲醇使甘氨酸结晶析出,为了使甘氨酸到达所要求的质量指标,
19、这种精制需反复进行23次。通常精制收率为60%70%,消耗大量的乙醇和活性炭,生产本钱较高。为此,有文献中报道了以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为吸附剂的改进的粗甘氨酸精制工艺,简化了精制流程,提高了精制的收率。2.1.7 几种生产工艺的比照甘氨酸工业化路线各有所长,现将两条合成路线一些指标进行比照,供国内生产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合成路线。两条工业化路线指标比照见表2.1。表2.1 氯乙酸氨解法与施特雷克法指标比照工程施特雷克法氯乙酸氨解法主要原料氢氰酸氯乙酸技术复杂程度氨基乙腈水解后别离及甘氨酸与副产物氨基二乙酸的别离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局部科研机构有成熟工业化技术。工艺技术简单,国内多家科研
20、院所和生产企业拥有成熟的工业化技术。生产本钱由于原料消耗较少,相对本钱较低。原料消耗量大,催化剂回收效果不好,本钱相对偏高。设备要求与投资氨解工序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比拟高,反响条件比拟苛刻,对设备要求较高,投资较大。设备腐蚀性较小,反响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不高,投资较小。产品质量产品质量较高,可以到达99%左右。产量质量尚好,可以到达98%左右,能够满足草甘膦生产需求。副产物氨基二乙酸、硫酸钡。氯化铵环保平安压力氢氰酸作为剧毒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要求较高,生产过程中对平安要求比拟高。而且氰化物对大气和水体有一定污染。尽管氯乙酸也作为剧毒化学品,但是其毒性较小,主要有一定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对环保
21、平安压力较小。针对上表所介绍的两条路线,国内生产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特点选择合成路线,如果选择施特雷克法路线,最好当地能够拥有氢氰酸资源,可以减少和贮运过程中存在的平安问题,同时要考虑采用技术的成熟性,建设规模宜大不宜小,这样可以节省单位投资。而一些拥有或者附近有氯乙酸资源的企业,可以选择氯乙酸氨解法生产,建设装置要快,尽可能快地占有国内外市场,另外氯乙酸氨解法相对能耗比拟高,应结合当地能源价格去综合考虑。表2.22.5分别是几种生产工艺路线原料消耗和原料本钱2007年。表2.2 氯乙酸氨解法原料消耗及本钱原料名称纯度,%单耗/tt-1单价/元t-1本钱/元氯乙酸961.5506 50010
22、075液氨工业级0.8501 8501 573乌洛托品980.307 2002 160甲醇982.102 3004 830合计18 638Copyright6chem Inc 表2.3 Strecker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 原料名称纯度,%单耗/tt-1单价/元t-1本钱/元甲醛370.251 570393氰化钠700.938 5007 905碳酸氢铵701.021 5501 581氢氧化钡801.432 4503 500硫酸900.725380275合计13 654Copyright6chem Inc 表2.4 改进的Strecker和Hydantion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 原料名称纯度,%单耗
23、/tt-1单价/元t-1本钱/元甲醛371.51 5702 355氰化氢1000.57 0003 500碳酸氢铵2.94001 160乙醇950.13 000300催化剂0.005200合计7 515Copyright6chem Inc 表2.5 直接Hydantion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原料名称纯度,%单耗/tt-1单价/元t-1本钱/元羟基乙腈1000.927 0006 440氨水0.12 900290二氧化碳0.12 000200合计6 930Copyright6chem Inc 比照上面几种工艺的原料消耗及产品的收率可以看出,氯乙酸氨解法原料本钱最高,Strecker工艺由于氰化物消耗较
24、大,原料本钱仍高达13654元/吨,改进的Strecker和直接Hydantion工艺竞争力最强。2.2 食品级甘氨酸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开展趋势 我国主要采用氯乙酸氨解法技术,而国外多采用改进的施特雷克法和海因法。氯乙酸氨解法甘氨酸的生产本钱高、产品质量差、纯度在95%左右,严重制约了下游的应用。而国外厂商大多利用丙烯腈副产的氢氰酸和羟基乙腈(施特雷克法)生产甘氨酸,该工艺具有生产本钱低,产品质量好,纯度高(99%)等优点。从国外甘氨酸现有生产装置使用的工艺路线及关于甘氨酸制备技术所申请专利的数量和内容来分析,国外目前甘氨酸的生产完全淘汰了氯乙酸氨解工艺,主要采用以氢氰酸、羟基乙腈为原料的Str
25、ecker工艺和Hydantion工艺,通过工艺的不断改进,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和产品的质量,并有采用生物技术由甘氨腈生产甘氨酸的开展趋势。而在中国氯乙酸氨解工艺生产甘氨酸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为了克服缺点,提高甘氨酸的质量和收率,国内外化学工作者对此法合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新型催化剂的选择与使用上,另外在强化工艺过程控制、优化反响条件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自1969年实现工业化以来,虽然对其进行了众多改进性研究,使甘氨酸收率由约70%提高至85%以上,产品甘氨酸含量从95%提高到98.5%,但其关键性指标氯化物含量仍高达0.06%0.5%,由于所得产品纯度低、杂质含量多而
26、无法满足食品和医药行业生产的使用要求。天津商学院以六亚甲基四胺为相转移催化剂,温度58,催化剂用量为氯乙酸的3%,氨水与氯乙酸投料比为1:5mol,收率70%,产品纯度99%。大连化学工业公司以价格较低的新型催化剂HN代替乌洛托品,反响温度65,时间为34小时,催化剂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0.8,反响终点溶液pH值为6,有力控制了副反响的发生,对醇析有利,产品收率高达85%。国外也有报道采用六亚甲基四胺为催化剂,在水相介质中,温度7073,pH为5.15.6,将氯乙酸氨解生成甘氨酸,产率大于93%。最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企业提出的一种采用氯乙酸氨解法生产高纯度甘氨酸的技术,即首先将氯乙酸溶于烷醇中,并
27、与三烷基胺加热,进行反响,将反响液再与甲醇胺进行反响得到甘氨酸,据报道该路线有效地防止了氯化铵等副产品的生成,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甘氨酸产品。目前国外许多企业采用改进后的施特雷克法,即采用氢氰酸代替氰化钠为原料进行生产,甲醇与氢氰酸反响生成羟基乙腈,羟基乙腈在氨气存在下氨解得到氨基乙腈,然后水解得到甘氨酸。反响温度为170,压力为自生压,产品收率可达73%,由于氢氰酸属于副产,因此生产本钱有所下降。近年来,国外专门针对反响后脱盐繁杂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提出新的改进技术,采用加温、加压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反响易控制,母液可循环使用,无污染等特点。据报道有两条比拟理想的加压、加温路线。一是以氢氰酸无机盐
28、乌洛托品、碳酸氢铵、水为起始原料,该工艺加温、加压的目的是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实现氢氰酸根高压水解,水与氢氰酸根的摩尔比在1:20-100之间。该工艺无需使用催化剂,反响时间短、易控制,随着母液循环使用,产率较高,有一定的副产物生成,如亚氨基二乙酸、氨基乙腈等。二是以乙腈、二氧化碳、氨气、水为起始原料,在高压、高温反响器中反响,然后结晶别离得到甘氨酸,结晶后母液80%回用,20%水解再制取甘氨酸。该路线产品质量好,收率高。目前孟山都公司就是采用氢氰酸方法生产,据报道,国内渝三峡也采用该法建设5万t/a生产装置,目前国内该技术尚不是很成熟,而且需要剧毒的氢氰酸,运输、贮存和使用要求比拟苛刻。甘氨
29、酸作为草甘膦原料,国外采用纯度为98.5%101.5%的甘氨酸,而国内纯度只有97.5%98.5%,而且其中的氯化物含量是国外的30倍,生产合格的草甘膦需两次重结晶,对产品的收率影响很大。虽然中国已经开发成功了以氢氰酸为原料合成甘氨酸的小试技术,但反响收率只有73%,产品纯度只有95%,如要实现工业化还需在反响工艺、产品的精制和连续化方面进行大量研究。陶贤平等人就外表活性剂对食品级甘氨酸的防结块效果进行研究,采用外表活性剂为食品级甘氨酸的防结块剂,并用吸湿性试验和加压加湿强化结块试验考察了外表活性剂种类、用量、溶析剂乙醇用量、结晶过程降温速率及搅拌速率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出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较适宜
30、的防结块剂,用量质量分率为07,产品的抗结块性能提高47倍,4080目粒径的质量分率增至689,甘氨酸含量达991。2.3 食品级甘氨酸质量指标甘氨酸产品的质量决定于所使用的生产工艺和原料,我国HG/T3883-2006食品添加剂-甘氨酸(氨基乙酸)质量标准见下表2.6,食品级符合美国食用化学法典第四版、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七版标准,见表2.7。表2.6 我国食品级甘氨酸的质量指标工程 指标 氨基乙酸含量 ( 以干基计 ) % 98.5101.5 氯化物( 以Cl计 )% 0.010 重金属以Pb计 % 0.002 砷(As)% 0.0001 铅(Pb) % 0.0005 枯燥减量 % 0.
31、20灼烧残渣% 0.10 澄清度试验 合格 PH 值50g/L水溶液 5.5-7.0 表2.7 国外食品级甘氨酸的质量指标规格FCCIV标准USP24,BP98日本标准外观白色结晶白色结晶粉末白色结晶纯度(C2H5NO2),%98.5101.598.5101.5氯 (以Cl计),%0.0070.021重金属, 以铅计,%0.0020.0020.002铅(以Pb计), %0.0005硫酸盐(以SO42-计), %0.0065砷(以AS2O3计),%0.00040铁(以Fe计),%氨(以NH4+计), %烘干失重,%0.20.20.3灰分灼烧残渣,%0.10.10.1PH 值50g/L水溶液澄清度
32、澄明注:USP-24为美国药典;BP-98为英国药典。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七版标准第三章、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现状与生产企业3.1 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 国外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国外甘氨酸生产厂家主要有美国的查特姆公司、法国的斯帕西亚公司、日本的有机合成药品公司、昭和电工公司和味之素公司等,其中日本是甘氨酸生产和消耗大国,在日本甘氨酸生产能力中,有机合成药品公司约占65%,生产方法已由一氯醋酸与氨合成改为买进甘氨酸钠来生产甘氨酸。 中国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我国甘氨酸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甘氨酸产品最初的功能只是在化肥生产工艺中起净化的作用。随着化肥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国内化肥市场的低迷,该产
33、品的功能渐渐弱化,其销售也受到了影响。2006年,全国甘氨酸2021年,我国甘氨酸总产能到达。2021年,全国甘氨酸总生产能力约420012021年中国甘氨酸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见下表3.1和图3.1所表示。表3.1 2001-2021年中国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统计单位:万吨/年年份甘氨酸产能甘氨酸产量食品级甘氨酸产能食品级甘氨酸产量开工率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212021Copyright6chem Inc 图3.1 2001-2021年中国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变化图单位:万吨/年 Copyright6che
34、m Inc 3.2 国内主要甘氨酸生产企业产能统计表3.2 国内主要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厂家及产能统计单位:万吨/年序号企业名称生产能力食品级备注1泰州市新治化工2021年投产2屡次扩产34567由江山股份600389控股89101112原濮阳三力化工总厂,2002投产131415规模较小,依赖购置氯乙酸生产16主要销售给福建三农生产草甘膦17182021年原宿迁化肥厂1920河北新兴化工21自产自用,该企业草甘膦能力较小2223242021年建设25主要销售给浙江新安和镇江江南26合 计Copyright6chem Inc 3.3 国内局部食品级甘氨酸生产企业概况3.3.1 河北东华化工
35、集团河北东华化工集团,始建于1979年,由河北东华化工总公司、河北新东华氨基3.3.2 元氏县宏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元氏县宏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3月,现有员工260人。占地面积3.3.3 南通市东昌化工南通市东昌化工创立于一九九五年一月,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3.3.4 许昌东方化工许昌东方化工位于许昌张潘镇精细化工园区,公司占地面积432亩,3.3.5 江西电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电化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0年,地处中国江西省乐平市,距中国瓷都景3.3.6 北京健力药业北京健力药业2003年在甘氨酸的生产工艺上进行技术革新,极大地促3.3.7 保定满城东方化工保定满城东方化工始建
36、于1991年,地处107国道于顺桥乡政府北侧3.3.8 濮阳中原三力实业濮阳中原三力实业原“濮阳三力化工总厂是中原石油勘探局下属3.3.9 南通荣耀化工南通荣耀化工,位于美丽富饶的黄海之滨如东县。距开发中的苏北大第四章、食品级甘氨酸的应用目前全世界谷氨酸钠味精和甘氨酸是用量最大的调味品。食品级甘氨酸属于甜味类氨基酸,甜度约为蔗糖的0.8倍,具有与糖不同的柔和甜味,在清凉饮料和酒类中作为矫味剂;在糖果、饼干中单独用作甜味剂。食品级甘氨酸与低级脂肪酸甘油酯合并使用时,对引起豆腐腐败的微生物如枯草芽孢菌、假单孢菌、大肠杆菌、乳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目前使用的豆腐防腐剂主要是含有食品级甘氨酸和
37、低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制剂。食品级甘氨酸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点: (1) 用做调味剂、甜味剂,与 DL- 丙氨酸、枸橼酸等配合使用于含醇饮料中;合成清酒和精良饮料时用作酸味矫正剂,在腌制咸菜、甜酱、酱油、醋和果汁时用做添加剂,以改善食品风味、保持原味、提供甜味源等。(2) 用作鱼糜制品、花生酱等的防腐剂,能抑制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繁殖。 (3) 利用它本身的氨基和羧基,对食盐和醋等味感起缓冲作用。 (4) 食品酿造、肉食加工和清凉饮料的配方及糖精钠的去苦剂。 (5) 用作奶油、干酪、人工造奶、速食面、小麦粉和猪油等的稳定剂。 (6) 用作食品加工中对维生素 C 进行稳定。(7) 在味精中有 10% 的
38、成份为甘氨酸。(8) 可用作防腐剂,起到重要的防腐作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食品级甘氨酸允许使用的范围为调味料和豆奶,最大使用量是1g/kg,也就是说,不管是工业级还是食品级的甘氨酸,都不能添加到乳制品或含乳饮料中使用,乳饮料企业添加甘氨酸应属违规超范围使用。第五章、食品级甘氨酸的消费与需求5.1 食品级甘氨酸市场需求分析甘氨酸在医药、食品、水产品、饲料、农药等行业新开发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加,产量扩大迅速。2006年全球甘氨酸的需求量超过30万吨,国内需求已经超过7万吨,且其未来市场仍将扩大。在国内,由于近两年甘氨酸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开展,已经形成饲料级、食品级、医药级等多
39、种用途的系列甘氨酸产品的生产装置,取代了早期需要从国外进口食品级甘氨酸的局面,这用力促进了甘氨酸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扩展,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食品加工业开展蓬勃,2006年食品行业对甘氨酸消耗为1.2万吨。2007年食品行业对甘氨酸消耗为1.5万吨。2021年表4.1 2005-2021年我国食品级甘氨酸产、供、需平衡表单位:万吨/年年份产能产量净进口量表观消费量20052006200720212021Copyright6chem Inc 图4.1 2005-2021年我食品级甘氨酸产、供、需走势图单位:万吨/年Copyright6chem Inc 食品级甘氨酸的用途:1、作为调味剂、甜味剂、增香
40、剂、营养增补剂。用于含醇饮料;动植物食品加工;腌制咸菜和甜酱以及酱油、醋、果汁等的添中剂,从而改善食品的风味和增加食品的营养。 2、作为防腐剂。可用作鱼糜制品、花生酱等的防腐剂以及奶油、干酪等的稳定剂,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3、作为缓冲剂。可对食盐和醋等味感起缓冲作用。 具体见下表5.1和图5.1所表示。表5.1 2006-2021年国内甘氨酸需求量分析表单位:万吨/年工程调味剂/甜味剂防腐剂缓冲剂/稳定剂合计2006200720212021Copyright6chem Inc 图5.1 2021年国内甘氨酸需求构成图Copyright6chem Inc 5.2 甘氨酸原料市场分析氯乙酸是生产甘
41、氨酸的主要原料。我国主要采用醋酸氯化法生产氯乙酸,2021年产能已超过40万吨/年,2套最大的生产装置分别属于阿克苏公司在泰兴化学工随着草甘膦行业的快速开展,对甘氨酸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从而拉动对氯乙酸需求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甘氨酸生产均采用丙烯腈副产氢氰酸和羟基乙5.3 食品级甘氨酸市场需求预测2006年食品行业对甘氨酸消耗为1.2万吨。2007年食品行业对甘氨酸消耗为表5.3 2021-2021年国内食品级甘氨酸需求预测表单位:万吨/年年份202120212021产能产量需求量Copyright6chem Inc 第六章、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统计6.1 我国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统计甘氨酸
42、没有单独的税那么号,无从查询。在我国,甘氨酸始产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 从来自行业内专家的预测数据显示,。6.2 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分析与预测我国近年来进口的甘氨酸根本是食品级、医药级、饲料级。由于国内产品产能、工艺以及产品质量等原因,预计未来几年食品级甘氨酸的进口数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第七章、甘氨酸市场价格及市场分析7.1 甘氨酸市场价格2004年食品级的甘氨酸,每公斤的价格在1617元人民币,2003年食品级甘氨酸已经从1.6万元涨到2005年的2.2万元。正是看到了食品级甘氨酸的良好市场前景,国内企业纷纷上马或扩产。所以,20052006年国内甘氨酸生产能力快速扩张,产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市场供给量大大增加,导致竞争趋于剧烈,价格有所回落。2007年表7.1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