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605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17386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605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605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605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605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605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54分,12题12分,13题5分,14题4分,其余各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i) 不逊(xn) 解剖(fu) 抑扬顿挫(y)B描摹(m) 侮辱(w) 发愣(lng) 深恶痛疾()C禁锢(g) 犀利(x) 闪烁(shu) 广袤无垠(mo)D彷徨(fng) 鞭挞(t) 胆怯(qu) 长吁短叹(x)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苍茫 急燥 嬉戏 粗制滥造 B犀利 篷勃 愚钝 翻来覆去C睥睨 凄惨 奥秘 拖泥带水 D翡翠 滞留 迁徙 不可明状3.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肃然起敬:敬佩之情。 B.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C.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和仪表在一群人里闲得很突出。 D.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她脸上早已没有了初来时期期艾艾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的自信。 B.在秋阳午后,细雨晨间,轻捧一本书浅吟,品味一种不可名状的美妙感觉。 C.房屋倒塌,田野毁坏,屋后那片竹林所剩无几,家乡这一切令他黯然失色。 D.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壮丽迷人,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长吁短叹,倍感骄傲与自豪。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有关单位在此次质量大检查之后

3、,务必健全和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工作。B.作家只有深深的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C.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6.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

4、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7.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踏浪亭地处崖边,进入亭中,峡谷美景一览无余。离石马上方不远处,有一座玲珑的观景亭,唤为踏浪亭。在这深山之中,赏石浪,观石马,确实别有一番风情。此区域奇石众多,其中多有形似浪花者,猜想此亭因此而得名。A. B. C. D.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既赞美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又通过朔方的雪来赞美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战斗和献身精神。 B.胡适,字适之,著名学者。我的母亲是作者中年时

5、回忆童年时代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C.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马说通篇采用的是对比的写法,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D.高尔基,俄国作家,散文诗海燕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勇敢形象,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A.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B.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D.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

6、告诉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10.文学常识连线有错误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自传-胡适自传-胡适-现代学者 B海燕-散文诗-高尔基全集-高尔基-前苏联作家诗人 C五柳先生传 -自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诗人D赤壁-诗-樊川诗集-杜牧-宋代诗人11.下列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云是蜀国五虎将之一,以骁勇善战著称。一杆长枪,两救幼主,征战无数,屡建奇 功。(三国演义)B、王熙凤的性格是多面性格的交融:协理宁国府,机警能干;弄权铁槛寺,敛富贪财;毒设相思局,阴险毒辣。(红楼梦)C、菩提祖师住在灵山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传授美猴王武艺的师傅

7、,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西游记)D、宋江原是一刀笔小吏,怒杀阎婆惜后被逼上梁山。人称“孝义黑三郎”的他,在回沂州接老父时,曾杀了四只吃掉老父的老虎。(水浒传)12. 经典诗文默写 ( 12 分)(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2) , ,此事古难全。(3)海内存知己, 。无为在歧路, 。(4) 不戚戚于贫贱,_ _。(5) ,身世浮沉雨打萍。 (6)抽刀断水水更流, 。(7)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 呀!(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作者对世事变迁和潮起潮落的豁达开朗的句子是: , 。13.名著阅读(5分)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国科幻小说家

8、,主要讲述 ( )潜艇的故事。1866年, 。14.请完成下列仿写,要求修辞一致,形式相似。(4分)品悟鲁迅,就随他去回忆夏夜偷豆的美好童年,就随他去寻访坚韧文字里的雪的精魂,就随他去深度剖析国人的精神世界。 品悟 , 二、阅读理解(共36分)【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文章,完成15-18题。(8分,每小题2分)植物的意识200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伐木工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树砸死。警察找不到这棵树倒下的原因,因为伐木尚未开始。有一位植物学家指出,这是树林在反击,树林里的树木不愿再受到砍伐,它们形成了一个警报链。伐木队一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

9、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这样的解释尽管让人费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伐木这一行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植物根尖的某些细胞能分析土壤的质量、侦查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必要时还会给别的植物发一个信号,让它们往别处长。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一棵黑麦有600千米长的根系和140亿条根须

10、,根脑处理来自感觉器官和根尖细胞的数据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有意思的是,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植物的信号是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随着植物汁水一起从下往上输送(比如从地下14米的根尖一直送到40米高的树冠)。作为个体,每一棵植株的智能不会很高,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沙漠地区的植物在非常干旱的时候会发出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进行植株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研究者认为,植株根系间的信息传递受到土壤中真菌丝的支持和牵系,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植株间的通讯网就像一个万维网。植物是有意识

11、的,但它们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明显,所以被称为MC(微意识)。某些玉米品种用一种有意识的杀灭方法对付它们的第一号敌人玉米螟。只要有第一条玉米螟的幼虫啃咬某一植株,该植株便会进行唾液分析,确定敌人的种类,然后释放一种气味,向整片玉米地发出警报。其他植株纷纷响应,玉米地于是笼罩着这种气体,引来大群马蜂。马蜂在螯刺玉米螟虫茧时同时送进一枚卵,接着从茧内长出一只马蜂,关起门来吃掉玉米螟。最多两个星期,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螟幼虫便死于这场“血洗”。种种研究和结果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伐木工被树木压死的原因正是树木的反击。 15.依据文章第段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填空。某一植株玉米被咬 、 、 其他植株引来大

12、群马蜂 。16.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说明方法: 作 用: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 18.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植物的意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2 分,每小题3分)母 亲 (莫言)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

13、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

14、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

15、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

16、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19.文章第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20.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1.第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

17、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22.文章结尾说“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对“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的理解。 【古诗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3-29题。(共16分,每小题2分)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18、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9、( ) 例:弗之怠A策之不以其道 B何陋之有?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马之千里者24.下列句中的“以”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C.俯身倾耳以请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C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D才美不外见 于舅家见之26.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D腰白玉环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8.统领全文,奠定全文基调的句子是 ,能总结作者青少年时期学习生涯的文中词是 。29. 甲、乙两个文段的主人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三、作文(60分)30. 要求:不得抄袭,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班名、人名。少年心中,自有一片旖旎风景。岁月的风铃将它轻轻摇醒,荡起一路欢歌,晒在阳光下,声声动情。那些幸福或者悲伤,孤独或者思念,温暖或者荒寒,在我们一次一次地品悟中更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时间赶不走,抹不掉,化不了。请以“岁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先拟题目再作文。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