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201806060144.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19045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20180606014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20180606014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20180606014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20180606014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201806060144.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24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司法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25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26唐朝政府曾专门

2、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27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 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C. 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 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28下表反映的是1895年与1913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 经济逐渐

3、丧失独立地位 B.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洋务企业获得重大发展 D.民族工业快速发展29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 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30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在抗日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

4、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开放党禁 B.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C.官僚资本受到抑制 D.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311979年3月,陈云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按比例部分);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带有盲目性调节的部分)。该主张( )A. 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 B认识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存在不足C主要目的是扩大我国私营经济 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32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在公元前304年,弗拉维乌斯将有关诉讼的材料公布于众,使罗马人第一次了解到法律诉讼的文字程式;二是公元

5、前254年,第一位平民祭司长提贝鲁斯克伦卡尼乌斯第一次公开地讲授罗马法,向公众提供咨询意见。据此可知在这两件大事发生前( )A平民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B法律知识垄断在少数人手中C罗马法处于习惯法阶段 D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较小3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据此可知( )A.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 B.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C.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 D.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34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

6、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A.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 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C.国会的补教对新政的成效不大 D.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35下图为“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统计图”。该图反映这一时期( )A. 美国经济因冷战对峙而陷入低迷 B.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并有高速发展C.经济力量决定一超多强政治格局 D.日本国力超越美欧跃居世界首位41(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

7、、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异。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

8、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

9、成下列要求。材料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各国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至60年代末,美国率先提出和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主导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70年代以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又被各国逐渐采用。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不仅包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围

10、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初废弃元朝服制,对服饰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明初服饰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相关法令有上百项之多。明代皇室及百官的衣帽服饰按用途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礼服、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等;衣帽鞋履的样式、尺寸、衣料、绣样、色彩有严格界定,各等级间不得僭越。庶民服饰鞋帽甚至发型样式也有严格限制,庶民不许穿靴,服饰“不得绣金锦煊丝绞罗,止用细绢素纱”。民间妇女的首饰不得用金玉珠翠,礼服不许用金绣,只能用紫、绿及各种浅淡颜色。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不许穿细纱。如有违犯

11、,则予以惩治。明初服饰总体保持俭约拙朴的传统习气,各阶层也无甚僭越。明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僭越无等,甚至“不以分制,而以财制”。服饰风气也一改明初的风格,追求华丽时尚,色彩面料变幻繁多,形式异常丰富,既有外来服饰,更有复古之风、好异之风。摘编自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探微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服饰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9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

12、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四点”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

13、想的转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9分)历史答案2429:BCBCAB 3035:DBBBAB 41、(25分)(1)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6分)原因: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僵化; 近代科学的传入。(6分)(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宗旨;学习西方;付诸于实践;体现近代化;派别众多。(7分)意义: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14、丰富了中学的内涵;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了救亡图存、近代化运动的开展;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6分)42、(12分)答案示例:论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外贸易政策。(3分)阐述:工业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二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综上所述,国家经济实力薄弱时,往往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保护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强大时,往往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利用竞争优势发展经济。(9分)(其他论题如:国际环境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等也可得分)45

15、、(15分)(1)传承传统服饰;规定详细明确;等级森严;为专制统治服务;体现传统礼教的道德伦理。(6分)(补充答案要点:“政府主导”。可以同义替换为:“法律保障”“自上而下”)(2)明朝政府的管控能力下降;社会生产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人们社会观念变化,追求个性和奢华。(9分)(同义替换:经济角度:“商品经济发展”可以替换为“市民阶层壮大”或“资本主义萌芽”。说明:任何没有实质联系的答案不给分,比如“早期民主思想”不给分。)46、(15分)(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一战爆发,美国逐步转变政策,力图扩大国际影响;部分精英要求美国主动控制海洋;英国仍然是世界海洋霸主,美国希望打破这种局面。(答出1点得2分,共6分。)(2)转变:从倡导“绝对海洋自由”转向谋求“海洋霸权”。(答出1点得2分,2点得3分,共3分。)原因:“自由中立主义”在美国国内仍有很大影响;分权制衡体制下国会制约了总统意志;英国仍有实力应对美国的挑战,霸主地位难以撼动;威尔逊身体状况恶化,政策无法继续推行。(答出1点得2分,共6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