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1课程课程介绍介绍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看,由于其跨越计算机和的理论基础看,由于其跨越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理论比较高深,初学者难以在较短通信两个领域,理论比较高深,初学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彻底了解其体系和方法。局域网作为计算机时间内彻底了解其体系和方法。局域网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网络的基础,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局域网有助于计算机泛的应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局域网有助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开设网络的学习。开设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助于将计课程有助于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实
2、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能巩固其理论基础并加深对理论的理际动手能力;能巩固其理论基础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解,并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2理论与实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注重实践教学。针对本课程的需要重实践教学。针对本课程的需要,开设多个实开设多个实验,和项目设计,能全面覆盖验,和项目设计,能全面覆盖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管理技术课程的知识点,使学生能通过实验实践,把课程的知识点,使学生能通过实验实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对实际系统的感性认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对实际系
3、统的感性认识,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本课程特点本课程特点3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的结构,先建立基本框架,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的结构,先建立基本框架,然后自下而上逐渐细化,逐步充实。然后自下而上逐渐细化,逐步充实。对于那些尚未深入涉及的概念,要点是掌握它对于那些尚未深入涉及的概念,要点是掌握它在当前框架中的位置,着重掌握它和其它概念的在当前框架中的位置,着重掌握它和其它概念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 要要重视理论和实验的结合重视理论和实验的结合 善于把善于把教材教材前后贯穿前后贯穿4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Chapter 1Chapter 15学习目标和重点与难点学习
4、目标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拓扑结构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拓扑结构掌握数据通信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数据传输的类型、方式、同步技术、交换技术掌握数据传输的类型、方式、同步技术、交换技术掌握掌握OSIOSI七层模型的功能七层模型的功能掌握掌握TCP/IP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重点与难点掌握掌握OSIOSI七层模型的功能七层模型的功能掌握掌握TCP/IP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模型的各层功能和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6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面向终端
5、的计算机通信网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资源集中在一台主机上,远程终端共享主机资源资源集中在一台主机上,远程终端共享主机资源通信通信装置装置通信通信装置装置通信通信装置装置终端终端主机主机前置机前置机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公用电话网公用电话网7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v 网络为网络为通信子网通信子网和和资源子网资源子网v 采用分组交换方式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1979年提出了年提出了OSIOSI模型,对网络模型,对网络体系结构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系结构思想的
6、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InternetInternet的普及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的普及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v InternetInternet的出现与普及,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出现与普及,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v 宽宽带带综综合合业业务务数数据据网网、高高速速局局域域网网、异异步步传传输输模模式等技术逐渐成熟起来,并得到应用式等技术逐渐成熟起来,并得到应用8 功能功能v 资源共享资源共享v 数据通讯数据通讯v 提高可靠性提高可靠性v 协同处理协同处理v 分散负荷分散负荷1.1.2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计算
7、机网络是由多个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相互连接,进行信系统,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集合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集合。9 计算机网络的二级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二级结构1.1.3 1.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网络的二级结构网络的二级结构通信子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资源子网资源子网资源子网v通信子网负通信子网负责数据通信责数据通信v资源子网提资源子网提供各种软、硬供各种软、硬件资源件资源10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按数据传播的方式分类按数据传播的方式分类点到点传播的网络
8、广播式传播的网络点到点传播的网络、广播式传播的网络 按其他方法分类按其他方法分类q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星型网、环形网、总线型网、网状网、混合网星型网、环形网、总线型网、网状网、混合网。q 按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分类按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分类 窄带网、宽带网窄带网、宽带网q 按运营方式分类按运营方式分类 公用网、专用网公用网、专用网q 按传输介质分类按传输介质分类 光纤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光纤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1.1.4 1.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11.1.5 1.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a a)物理连接物理连接
9、b b)拓扑图拓扑图网络的物理连接与拓扑图网络的物理连接与拓扑图结点结点链路链路通路通路基本术语基本术语12星型结构星型结构星型结构星型结构v 所有结点与中央结点连接所有结点与中央结点连接v 结构简单、控制简单结构简单、控制简单v 结点出现故障易于隔离结点出现故障易于隔离v 中央结点的可靠性致关中央结点的可靠性致关重要重要13环型结构环型结构环型结构环型结构v 通信控制分散在各个结点,提高了可靠性通信控制分散在各个结点,提高了可靠性v 各结点共享环路各结点共享环路v 采用令牌控制,重负载时吞吐量较大采用令牌控制,重负载时吞吐量较大14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网状(不规则)结构网状(不规则)结构v 端
10、结点之间存在多条通路,需选择路径端结点之间存在多条通路,需选择路径v 可靠性高可靠性高v 通信控制复杂通信控制复杂15总线结构总线结构总线型结构总线型结构v 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可靠性好v 各结点共用总线,广播式传输各结点共用总线,广播式传输v 扩充性好,增减结点容易扩充性好,增减结点容易v 总线长度有限总线长度有限16 数据和信息数据和信息数据是携带含义的实体。数据的含义就是信数据是携带含义的实体。数据的含义就是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解释,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解释,是数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数据所要表达的内容。1.2 1.2 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通信基础1.2.
11、1 1.2.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在时间上和幅度上都是不连续的号在时间上和幅度上都是不连续的 17雪六角形凉白色信息数据信号18信息:人对雪花和马的认识信息:人对雪花和马的认识数据:文字,二进制数,十进制数数据:文字,二进制数,十进制数信号:电压,光,磁场强度信号:电压,光,磁场强度19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以连续值的形式出现的数据是模拟数据,例温以连续值的形式出现的数据是模拟数据,例温度、压力、声音度、压力、声音以离散值的形式出现的数据是数字数据以离散值的形式出现的
12、数据是数字数据 ,例,例整数、文字的数字编码整数、文字的数字编码 比特比特一个二进制位叫一个比特(一个二进制位叫一个比特(bitbit)信道信道用于一路信号传输的通道,称为信道,一条物用于一路信号传输的通道,称为信道,一条物理线路常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信道理线路常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信道 20 带宽带宽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的频率范围称为信道的带宽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的频率范围称为信道的带宽 ,带宽常被用来衡量通信系统传输数据的能力带宽常被用来衡量通信系统传输数据的能力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比特数)称为数据每秒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比特数)称为数据传输速率,常被用来衡量通信
13、系统传输数据的能力传输速率,常被用来衡量通信系统传输数据的能力 延迟延迟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过的时间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过的时间21 面向连接与无连接面向连接与无连接面向连接的通信由面向连接的通信由3 3个过程组成个过程组成v 建立连接建立连接v 传输数据传输数据v 撤消连接撤消连接无连接的通信在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联系,无连接的通信在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联系,发送方可以随时发送数据,但数据中要携带目的发送方可以随时发送数据,但数据中要携带目的地的地址,网络按照目的地地址把数据传送到目地的地址,网络按照目的地地址把数据传送到目的地。的地。221.2.2 1.2.2 数据传输的类型数
14、据传输的类型 基带传输基带传输基带传输基带传输基带传输是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 传输类型传输类型传输类型传输类型:数字信号传输数字数据数字信号传输数字数据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 数据编码方法数据编码方法 不归零码 差分不归零码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23数字数据的编码数字数据的编码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0 1 1 0 0 1 0 1 0 1 1不归零不归零差分不归零差分不归零曼彻斯特曼彻斯特差分曼彻斯特差分曼彻斯特24 频带传输频带传输 通常是指在电话网上传输数据通常是指在电话网上传输数据q 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调
15、制是用交流信号承载信息的过程,即用要发送调制是用交流信号承载信息的过程,即用要发送的信息调制载波的信息调制载波解调是从载波中还原发送的信息的过程解调是从载波中还原发送的信息的过程q 3 3种基本调制形式种基本调制形式v 幅移键控(幅移键控(ASKASK)即调幅即调幅v 频移键控(频移键控(FSKFSK)即调频即调频v 相移键控(相移键控(PSKPSK)即调相即调相253种调制技术的波形种调制技术的波形数据数据 1 0 1 1 0 0 1ASKFSKPSK(绝对绝对)PSK(相相对对)26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脉冲编码调制(脉冲编码调制(PCMPCM,Pulse Code Mo
16、dulationPulse Code Modulation)是波形编码中是波形编码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均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现在的数字传输系统大多采用均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现在的数字传输系统大多采用PCMPCM体体制。制。PCMPCM最初并不是用来传送计算机数据的,采用它是为了解决最初并不是用来传送计算机数据的,采用它是为了解决电话局之间中继线不够,使一条中继线不只传送一路而是可以电话局之间中继线不够,使一条中继线不只传送一路而是可以传送几十路电话传送几十路电话。PCMPCM过程主要由采样、量化与编码
17、三个步骤组过程主要由采样、量化与编码三个步骤组成。成。27模拟话音模拟话音模拟话音模拟话音采样时钟采样时钟采样时钟采样时钟PAM PAM 信号信号信号信号PCM PCM 信号信号信号信号采样电路采样电路量化和编码量化和编码 数字化数字化数字化数字化声音声音声音声音-话音信道带宽话音信道带宽4KHz 28KHz (2倍倍话音话音最大频率最大频率)-量化级数:量化级数:256256级级 (8(8位二进制码表示位二进制码表示)-数据率:数据率:80008000次次/s*8bit=64Kb/s/s*8bit=64Kb/s 每路每路PCMPCM信号信号的速率的速率 =64000bps=64000bps编
18、码后的信号称为编码后的信号称为PCMPCM(Pulse Coded Pulse Coded ModulationModulation)信号(脉码调制信号)信号(脉码调制信号)28PCM转换过程举例3.23.23.93.92.82.83.43.41.21.24.24.23 34 43 33 31 14 4011011100100011011011011001001100100 原始信号原始信号 PAMPAM脉冲脉冲 PCM PCM 脉冲脉冲 (有量化误差)(有量化误差)011100011011001100011100011011001100 PCM PCM 输出输出输出输出291.2.3 1.2
19、3 信息的传输方式信息的传输方式 通信方式通信方式q 单工通信单工通信发送站发送站接收站接收站信息流向信息流向单工通信单工通信30发发收收发发收收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发发收收发发收收全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q 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q 全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31q 串行传输串行传输把每个二进制位按顺序排列成串,形成比特流,把每个二进制位按顺序排列成串,形成比特流,逐位在信道上传送逐位在信道上传送 同步控制同步控制发送端发送端接收端接收端b0b1b2b3b4b5b6b7串行信道串行信道发送时钟发送时钟接收时钟接收时钟串行通信串行通信 传输方式传输方式32q 并行传输并行传输多个比特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
20、行的信道上同多个比特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的信道上同时传输时传输 道道信信行行并并b0b7b6b5b4b3b2b1b0b7b6b5b4b3b2b1并行通信并行通信331.2.41.2.4数据同步技术数据同步技术 同步是指通信的收发双方发送和接收数据在时间同步是指通信的收发双方发送和接收数据在时间 基准上必须保持一致。基准上必须保持一致。同步方法分为异步方式和同步方式。同步方法分为异步方式和同步方式。SYNSYN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SYN字符字符控制字符控制字符数据字符数据字符控制字符控制字符同步传输的字符块结构同步传输的字符块结构q 同步传输方式同步传输方式34b0位宽位宽字符字符1字符字符4
21、字符字符3字符字符2启始位启始位7个信息位个信息位校验位校验位 截止位截止位一个字符一个字符接收时钟同步接收时钟同步发送时钟发送时钟接收时钟接收时钟发送的字符发送的字符tb1b2b3b4b5b6异步传输中的比特流结构异步传输中的比特流结构q 异步传输方式异步传输方式35传统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和存储交换。传统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和存储交换。1.25 1.25 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电路交换要经过电路交换要经过3 3个阶段个阶段v 建立通路建立通路v 传输数据传输数据v 撤消通路撤消通路数据交换数据交换36主机主机B B主机主机C C主机主机D D结点结点A A结点结
22、点B B结点结点E E结点结点F F结点结点G G结点结点C C结点结点D D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主机主机A A37建建立立信信道道撤撤消消信信道道数数据据传传输输 B B C C E GE G呼叫请求呼叫请求撤消呼叫撤消呼叫呼叫应答呼叫应答撤消应答撤消应答报文或分组报文或分组应答应答38缺点缺点v 线路的利用率比较低线路的利用率比较低v 不适合少量的突发性数据的传输不适合少量的突发性数据的传输v 要要求求收收发发双双方方不不“忙忙”,有有相相同同的的数数据据传传输输速速率率v 不能完成编码格式、通信规程等方面的转换不能完成编码格式、通信规程等方面的转换v 中间结点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中间结点不具备
23、差错控制能力v 当网络通信量很大时,会使线路的连接失败当网络通信量很大时,会使线路的连接失败优点优点传输的实时性好,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交互式信息的传输的实时性好,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交互式信息的传输。传输。39 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q 特点特点v 信道的利用率高信道的利用率高v 可以对数据单元进行差错检查和纠正可以对数据单元进行差错检查和纠正v 每个结点可以动态选择路径,不存在呼叫失败每个结点可以动态选择路径,不存在呼叫失败v 可以平衡网络的流量分布,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可以平衡网络的流量分布,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v 没有呼叫请求的等待时间,对
24、于数据量小和突发没有呼叫请求的等待时间,对于数据量小和突发性数据的传输有比较高的效率性数据的传输有比较高的效率v 结点可以进行数据编码、传输速率的转换等工作结点可以进行数据编码、传输速率的转换等工作v 每个结点要有一定的处理和存储能力每个结点要有一定的处理和存储能力v 实时性比电路交换差实时性比电路交换差40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号报文号目的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源地址数数 据据校验校验典型的报文结构典型的报文结构q 主要缺点主要缺点v 由于报文一般都比较长,延迟比较大,对结点由于报文一般都比较长,延迟比较大,对结点存储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存储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v 产生差错后要重传整个报文,降低了传
25、输的效产生差错后要重传整个报文,降低了传输的效率,增加了延迟率,增加了延迟41 报文分组交换报文分组交换(简称分组交换简称分组交换)q特点特点v 减少了延迟减少了延迟v 出现误码后,只重发有误码的分组出现误码后,只重发有误码的分组v 在接收下一个分组的同时,就可以转发上在接收下一个分组的同时,就可以转发上 一个分组,提高了吞吐量一个分组,提高了吞吐量v 由于分组比较短,可以存储在内存中,减由于分组比较短,可以存储在内存中,减 少了存储时间少了存储时间v 技术实现比较复杂技术实现比较复杂42主机主机A A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主机主机D D数据报方式数据报方式主机主机C C主机主机B Bq 数据报方式
26、数据报方式43主机主机A A主机主机C C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主机主机D D虚电路方式虚电路方式主机主机B Bq 虚电路方式虚电路方式44网络中的问题需要规则和约定或说明体系结构45 协议组成要素协议组成要素v 语法语法 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形式或格式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形式或格式。v 语义语义 需需要要发发出出何何种种控控制制信信息息、完完成成何何种种动动作作以以及及 做出何种应答。做出何种应答。v 时序时序事件发生的时序关系。事件发生的时序关系。1.3 1.3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1.3.1 1.3.1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的概念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守事
27、先规定好的规则,即网络协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好的规则,即网络协议。议。461.3.2 1.3.2 协议的层次化协议的层次化优点优点 v 简化了协议,便于实现、调试和维护简化了协议,便于实现、调试和维护v 各层相互独立,某一层只需知道下一层通过接口所提供各层相互独立,某一层只需知道下一层通过接口所提供的服务,而不需了解其实现的细节的服务,而不需了解其实现的细节v 功能的追加和变更,限定在相关的层中,使得功能扩充功能的追加和变更,限定在相关的层中,使得功能扩充比较灵活性比较灵活性v 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选则最适合的实现技术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选则最适合的实现技术服务服务第第n层
28、层第第n-1层层系统系统系统系统A A A A服务服务第第n层层第第n-1层层系统系统系统系统B B B B第第n-1n-1层协议层协议第第n n层协议层协议471.3.3 OSI1.3.3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1979年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年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OSIOSIOSI模模型型分分为为7 7层层,在在同同一一个个结结点点上上,下下层层为为上上层层提提供供服服务务,在两个结点之间,对等层之间通过该层协议进行通信在两个结点之间,对等层之间通过该层协议进行通信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结点结点2结点结点1系统系统B物理层物理层链路层链路层
29、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会话层会话层表示层表示层应用层应用层系统系统A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物理层物理层链路层链路层网络层网络层物理层物理层链路层链路层网络层网络层物理层物理层链路层链路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会话层会话层表示层表示层应用层应用层481.3.4 OSI1.3.4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q 服务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SDUSDU)用户数据(上层传来的数据单元用户数据(上层传来的数据单元)。)。q 协议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PDUPDU)对等实体之间传送的数据。由对等实体之间传送的数据。由SDUSDU和本层的控和本层的控制信息组成。制信息组成。49物理层物理
30、层数据链数据链路层路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会话层会话层表示层表示层应用层应用层PB系统系统B物理层物理层数据链数据链路层路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会话层会话层表示层表示层应用层应用层PA系统系统A物理层物理层数据链数据链路层路层网络层网络层物理层物理层数据链数据链路层路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介质传输介质OSI中的数据流中的数据流报文报文分组分组帧帧结点结点2结点结点150TCP/IP模型是异种网络互连的唯一协议体系,适用于不同机型(从PC到巨型机)、不同类型的网络(从局域网到广域网)。Network Access TCP/IP参考模型参考模型51OSI与TCP/IP的比较52不同之不同之处处
31、OSI模型包括了七层,TCP/IP模型只有四层。TCP/IP将OSI中的上三层合并成了一个应用层,将OSI中的下二层合并成了一个网络存取层TCP/IP由于层次更少显得比OSI更简洁TCP/IP作为从INTERNET上发展起来的协议,已成了网络互连的事实标准。目前还没有按OSI实现的网络产品,OSI模型仅作为理论的参考模型被广泛使用。53TCP/IPTCP/IP的的应应用用层协议层协议1物 理 层2网络接口层4传 输 层3网 络 层应 用 层54TCP/IPTCP/IP的的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12网络接口层4传 输 层3网 络 层应 用 层55TCP/IP网络层协议12网络接口层4传 输 层3网
32、 络 层应 用 层56TCP/IPTCP/IP协议栈协议栈 571.4 局域网的定义和组成 局域网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LAN(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在有限是一种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将大量的地理范围内将大量PCPC机及各种设备互连一起实机及各种设备互连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581.4.2 局域网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局域网可分成总线型、树型、环型和星型。按按拓扑结构分,局域网可分成总线型、树型、环型和星型。按使用介质分,可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两类。使用介质分,可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两类。有线网
33、中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网,而无线网指用红外、有线网中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网,而无线网指用红外、微波作为传输介质的局域网。在有线局域网中,又可分成基带微波作为传输介质的局域网。在有线局域网中,又可分成基带网和宽带网,基带网一般采用同轴电缆(网和宽带网,基带网一般采用同轴电缆(5050)或双绞线作为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传输介质。591.4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冲突检测法 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返回本章首页返回本章首页我要发送数据,网络我要发送数据,网络是否是空闲的?是否是空闲的
34、60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Access)是一种适合于总线结构的具有信道检测功能的分布是一种适合于总线结构的具有信道检测功能的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其控制手段称之为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其控制手段称之为“载波侦听载波侦听”。实际上,当一个站开始发送信息时,检测到本次发送有无实际上,当一个站开始发送信息时,检测到本次发送有无冲突的时间很短,它不超过该站点与距离该站点最远站点信冲突的时间很短,它不超过该站点与距离该站点最远站点信息传输
35、时延的息传输时延的2 2倍。假设倍。假设A A站点与距离站点与距离A A站最远站最远B B站点的传输时站点的传输时延为延为T T(图图4-14-1所示),那么所示),那么2 2T T就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就作为一个时间单位。61CSMA/CDCSMA/CD又又被被称称之之为为“先先听听后后讲讲,边边听听边边讲讲”,其其具具体体工工作作过过程程概概括括如如下:下:(1 1)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信息。)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信息。(2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侦听,直到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如果信道忙,则继续侦听,直到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3 3)发发送送信信息息后后进进行行冲冲突突
36、检检测测,如如发发生生冲冲突突,立立即即停停止止发发送送,并并向向总总线线上上发发出出一一串串阻阻塞塞信信号号(连连续续几几个个字字节节全全1 1),通通知知总总线线上上各各站站点点冲冲突突已发生,使各站点重新开始侦听与竞争。已发生,使各站点重新开始侦听与竞争。(4 4)已已发发出出信信息息的的各各站站点点收收到到阻阻塞塞信信号号后后,等等待待一一段段随随机机时时间间,重重新新进入侦听发送阶段。进入侦听发送阶段。CSMA/CDCSMA/CD发送过程可描述如图发送过程可描述如图4-24-2所示所示。62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 令令牌牌环环是是一一种种适适用用于于环环形形网网络络的的分分布布式式介介质
37、质访访问问控控制制方方式式,已已由由IEEE802IEEE802委委员员会会建建议议成成为为局局域域网网控控制制协协议议标标准准之之一一,即即IEEE802.5IEEE802.5标准。标准。在令牌环网中,令牌也叫通行证,它具有特殊的格式和标记。在令牌环网中,令牌也叫通行证,它具有特殊的格式和标记。令牌有令牌有“忙(忙(BusyBusy)”和和“空闲(空闲(FreeFree)”两种状态。两种状态。具具有有广广播播特特性性的的令令牌牌环环访访问问控控制制方方式式,还还能能使使多多个个站站点点接接收收同同一一个个信信息息帧帧,同同时时具具有有对对发发送送站站点点自自动动应应答答的的功功能能。其其访访
38、问问控控制过程如图制过程如图4-34-3所示。所示。63图图4-3 传送过程传送过程返回本节返回本节64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令令牌牌总总线线访访问问控控制制方方式式(Token-BusToken-Bus)是是在在综综合合了了CSMA/CDCSMA/CD访访问问控控制制方方式式和和令令牌牌环环访访问问控控制制方方式式的的优优点点基基础础上上形形成成的的一一种种介介质质访问控制方式。访问控制方式。令令牌牌总总线线控控制制方方式式主主要要用用于于总总线线型型或或树树型型网网络络结结构构中中。该该方方式式是是在在物物理理总总线线上上建建立立一一个个逻逻辑辑环环。一一个个总总线线结结构构网网络络,如如
39、果果指指定定每每一一个个站站点点在在逻逻辑辑上上相相互互连连接接的的前前后后地地址址,就就可可构构成成一一个个逻逻辑环。如图中辑环。如图中ABDEAABDEA(C C站点没有连入令牌总线中)。站点没有连入令牌总线中)。65图图1-4 1-4 总线结构中的令牌环总线结构中的令牌环返回本节返回本节66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特点:(1)(1)介质访问延迟时间有确定值。介质访问延迟时间有确定值。(2)(2)通过令牌协调各结点之间的通信关系,各结点之通过令牌协调各结点之间的通信关系,各结点之间不发生冲突,重负载下信道利用率高。间不发生冲突,重负载下信道利用率高。(3)(3)支持优先级服务。支持优先级服务。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