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评课稿.doc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42458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地理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地理评课稿张聪慧11月12日上午,高中地理学科“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荥阳实验高中举行。荥阳高中和玉贤老师讲新授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验高中李瑾老师讲高三一轮复习课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的影响。现对这两节课进行评论。一、荥阳高中和玉贤老师的新授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点: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运用视频,重庆米汤泉泉水颜色的变化,当地村民据此观察天气的变化,预知农业的丰收。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今天新课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态度来进行这堂课的学习。2.依据课标,依据学情,学习目标叙写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强。整堂课,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控制、测评功能。教

2、学设计和目标相匹配。学习目标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出示,学生在目标提出后马上根据要求来解决目标对应的问题;学生学习时大都神情专注,积极参与。学生展示学习效果时,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和点评。目标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大量材料的阅读和思维导图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从听课老师课中观察“学习目标的适切性和达成度”的观察量表来看,90%学生能够达到完全掌握学习目标要求的内容,课堂的目标达成度特别高。3.课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问题设计明确,针对性强,思维量高,有思维梯度。在问题驱动下学习,效率更高。通过适度的情境、案例的分析,概括归纳出地理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感悟新知识、获取新知识。从“教师课堂提问

3、的有效性” 的观察量表来看,95%的提问清晰,有思考价值,指向单个学生,而且候答时间适当,教师理答肯定鼓励称赞,评价适当。而且,根据需要,追问学生,促进学生思考,用地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语言优美清晰,表达准确,有感染力。有助于目标的达成。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的维度” 的观察量表来看,由于教师问题设计寓知识于兴趣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0%学生在准备、倾听、互动、自主等方面都做得较好。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认真专注,积极在课本上标注,展示学习效果时,积极主动,师生互动效果好。合作探究环节,由黄土高原两幅景观图片的对比,学生总结土壤、地貌、植被、气

4、候、水文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继续追问,这些要素在演变过程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又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探究;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追问,出示思维导图。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5.板书优美,用框架图总结本节知识。同时出示视频,引导学生用学到的地理原理解释导入新课时的地理问题,首尾呼应。学生兴趣高涨,目标达成度高。建议:由于计算机的兼容性,链接的视频,个别课件播放时,不够流畅,需稍作修改。二、实验高中李瑾老师的高三一轮复习课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点:1.认真分析考纲,对本节课进行高考切脉,依据课标、考纲、学情、整合知识

5、科学叙写教学目标,目标可操作、可测量性强,目标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2.运用导学案,理清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给人总体感觉思路清晰。整节课,学科素养和高考相衔接,加强了考纲和试题的研究。符合高三一轮复习课的要求。3.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巩固。知识点的设置,简明清晰。导学案和课件的制作不重复,相互补充,制作了基于需要的导学案。4.精选习题,加强训练。形成知识原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学。5.培养读图能力,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课堂上把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综合讲授图像的判读方法,加强学生在新图像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

6、并进行图文转换等技能的培养。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思维过程的时间,关注学生,关注落实。7.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如在复习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时,出示荥阳市城市规划图让学生说出荥阳市地域形态未来的空间变化趋势及原因,利用身边的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促进目标的达成。建议:1.优化课堂环节,准确把握时间。自主回顾基础知识的时间稍短,部分学生还没有填完知识体系。仅有2分钟。合作探究的时间稍长,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探究的价值不大,用时接近15分钟。学生做练习题用时较短,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

7、维过程的时间。2.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及恰当的点评。3.阅读图像信息时,要注意获取信息的全面性,运用图像讲解时,要注意广度与深度。如让学生在地图上看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时,老师仅仅说出城市沿河流分布,没有分析原因。应该分析出具体的原因:中南半岛山河相间,河运便利。供水方便。河谷地带,地形平坦。 农业发达。4.作业练习,不能只关注答案结果,要让学生说明思维的逻辑性。5.注重过程性试题的选择,在练习中进行规律技巧的总结,构建思维模型,智能并用,突出能力培养。 两节课虽然课型不同,但精彩各异。大家听了这两节课,在沟通中进步,在交流中提高,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2014年11月13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