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10038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浙江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 高永敏“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磨课,即是千方百计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我们团队经历“认识时间”一课教学磨课后的最大感受。一、寻找更直观可感的教学呈现方式抽象的知识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教师总是尽可能地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去呈现教学内容,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事实却常常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是我们认为所谓的直观形象实际上并不是最佳的教学呈现方式。例如,教学“认识

2、时间”一课的引入部分,第一次磨课时是直接用小朋友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入的,看起来不仅直观,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似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抽象的时间让学生困惑起来,课始还活跃的气氛马上变得沉闷起来,说明这样的引入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那么,能否加些“调剂品”进去,让学生能主动、有兴趣地去学习时间这一内容呢?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圆盘跳格棋的游戏,这显然比第一次教学时采用的形式更为直观,更易让学生感知。棋盘上分布着大格和小格,游戏设计主要以答题的形成进行,如“圆盘上共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几小格”“大格共有几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答对问题后,奖励前进几大格或几小格。学生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不

3、知不觉地参与了认识钟面的活动。接着,教师提示:“这个圆形棋盘像什么?”这样就把棋盘游戏与钟面上的知识对接起来,使学生对“钟面上有大格和小格”“每大格包含了小格”“大格和小格构成了钟面完整的一圈”等知识有清晰的感知。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注意力也都集中在了这个棋盘上。教师可以在棋盘上再做文章,给棋盘加上等数字,贴上时针和分针,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个钟面的特征,既使他们对整个复杂的钟面有一个完整的感知,又为接下来教学“分”的内容做好了铺垫。有了课始的棋盘游戏,学生对钟面知识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具体运用在认识时间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教学。磨课时,我们感觉到接下来的数格子活动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4、、厌烦,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能导致课堂纪律变得难以组织。既然学生对一开始的棋盘游戏这么感兴趣,何不顺着这样的游戏继续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呢?于是,我们又想到了课前预热时的男女生赛。一听说要进行男女生比赛,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也一下子集中在认识分针上了。这个时候不是教师让学生学,而是学生自己想学、愿学、乐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特别是男生赢了课前预热阶段的赛,此时给了女生转败为胜的机会,符合低段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寻找更直观可感的教学呈现方式,教师需要对教材、学生、课堂环境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自然、巧妙的预设,这样的预设是极富创造力的。二、

5、亲身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数学是抽象的,如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呢?答案自然是多种多样的,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认识几时分”是“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们团队尝试了很多办法。第一次设计教案时,我们把这个教学难点放在练习中,在学生学会如何看时间后,让他们独立练习。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再通过教师操作实物钟面来让学生感知“几时分”,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可这样教学,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在学生认识时间后再来突破教学重点,其实学生已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想要纠正他们的错误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第一次教学时无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第二次

6、磨课时,我们尝试把它放到初步认读时间的环节中进行教学。在学生已经会用分分来看分针后,整体认识时间时,我们预设出示705和750这两个时间来让学生认识。这样不仅解决了“分不满时,要用占位”的问题,而且通过教师拨实物钟面,引导学生突破了“认识几时分”这个教学难点,甚至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分和分的写法,真可谓一箭三雕!但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被这些重点、难点搞得晕头转向,连一些优秀生也茫然了。一连串的失败之后,我们开始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通过实物钟面来突破“认识几时50分”这个教学难点的思路应该没有错,但为什么学生就是接受不了呢?经过讨论,最后我们终于明白,学生缺少的

7、是一种体验。我们为了让课堂教学看起来更加顺利,一直不敢尝试让学生自己拨钟面,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体验,学生对这个知识难点无法理解,教师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依然如云里雾里。如果让学生自己来拨一拨钟面,教学效果会不会好一点呢?就这样,第三次磨课时,我们安排了学生自己拨钟面的活动。从一个整时开始拨,先拨到分,再拨到分,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并自己说说钟面上的时间。这一次的教学效果明显比前两次好多了,已经有一小部分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出是几时分,还能说出理由。但由于拨两次时间的跨度比较大,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无法清楚地看出是几时分。第四次磨课时,我们对这个环节又进行了调整,将两次拨时间的跨度减小,并放慢教学

8、的脚步,让学生有更多体验的时间。学生把分针从拨到,从拨到,从到,再从到,边拨边说说自己钟面上的时间。学生在分针逐渐变化的过程中,慢慢地感受到了时针的变化。在分针指向时,学生能轻松地说出是几时分。为了强化学生的体验,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钟面是几时分。就这样,“认识几时分”这个教学难点不攻自破了。为了突破“认识几时分”这个教学难点,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不断尝试着,整个过程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创设学生自身体验活动的重要性没有体验的学习,即使教师再使劲也是无效的,只有学生自己体验获得的知识才是长久和深刻的。三、沟通已有知识间的联系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件动态呈现分钟走过的路程

9、。如教学中,分针指向“”时,教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是几分?你怎么看?”一位学生说:“妈妈教过我,这是分,个小格。”解释得多好啊,课堂上不正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然后教师让学生按顺序集体回答分针指向、等数字对应的时分,到数字时,教师又停下来,将数学用红色标注,原来这刚好是半圈,并给足学生记忆分钟走了半圈的时候刚好是分。当分针指向数字时,教师又停下来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以此帮助学生记忆后半圈的时分,使他们发现从分开始记忆比较方便。分针继续分别转向数字、,到了时教师又停下来,让学生明白分针走了一圈正好是分。对于教师停顿的这几个点,仔细想想,都是有缘由、恰

10、到好处的。正是因为教师注重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才让学生在积极有效的互动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四、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理想的课堂是在有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善于捕捉生成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予以放大,就能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磨课时,一学生把认读成,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拨一拨分针,并注意观察时针与分针的变化,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操作从分一直拨到分,一分一分地过去,时针与分针也在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学生在操作过后,不仅能准确认读类似于的时间,而且对不是分、分、分、分等之外的其他时间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练习写作息时间时,一位学生把时分写成了3时分。”咦,我们教学的都是整十或者整十五分,怎么会出现分?”虽然学生把分针与时针看反了,但这岂不是说明学生从分到分一格一格数受到了正面启发?课堂教学是生成的,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一课多磨,获益颇多。磨课的过程,能让教学预设更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既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又使教师从容应对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将其化为学生认知的助推器。我想,教师只有在平时的磨课中,注重训练和提高自我的洞察力,认真揣摩课堂教学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精彩!(责编蓝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