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42281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马青山。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第12 -13页例1、2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体验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情境图、小棒、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

2、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二)新授1教学情境图(1)导入。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如下情境图)!(2)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教师:你看到了什么?(3)学生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4)提问。教师:同学们从情境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可以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诸如某班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某班和另一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等问题。)(设计意图:计算问题往往因其枯燥而使

3、学生不感兴趣,此环节利用情境图中所创设的二年级4个班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很容易提出一些要用加法计算或用减法计算来解决的现实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现实问题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才更富有主动性,也更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价值。)2教学例1(1)导入。教师:好吧!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出示如下例1的情境及问题)。(2)引导学生列式,并揭示课题。教师:要求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后

4、,教师板书:352。教师板书课题:加法。(3)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教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指名学生口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4)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教师:其实,像这样的加法不仅可以用口算算出结果,还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教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试一试。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35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组织学生交流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教师适时出示如下小棒图。(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根小棒。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

5、就是35加2等于37。)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组织学生交流加法竖式的写法及计算过程,教师适时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和算理(如下图)。(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现在我们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了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37人,我们以后计算加法时不仅可以用口算,还可以列竖式笔算。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计算时要注意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设计意图: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掌握算法,而应该让学

6、生在直观操作的体验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感悟算法,明白这样算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此环节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的方法进行计算,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2人用2根小棒表示,合起来时显然是“根”与“根”合起来,非常直观地说明了写竖式时要个位与个位对齐,计算时要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使学生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对位及计算顺序更清晰、更有条理。)(6)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对位方法。教师:下面请看小精灵明明给我们带来了几道什么样的练习(出示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要注意让学生在写竖式前先想一想应该怎样对位

7、。)订正时注意订正要点,如提问:第1小题中的“6”和哪一位上的数对齐、第3小题中“43”应该怎样对位等。3教学例2(1)导入。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37人,那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边说边出示例2)。? (2)指名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32。(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列竖式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帮忙。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算理和算法。在交流、讨论中教师适时出示小棒图、板演加法竖式。同时注意以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列竖式时你是怎样

8、对位的?为什么这样对位呢?”(引导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你算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经验,那么在此环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列竖式计算,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的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小精灵聪聪也给我们带来了几道练习(出示第13页“做一做”第2题),你能正确写出竖式并计算吗?学生独立练习。(注意事先请学生思考:列竖式

9、时应注意什么?)订正时注意订正要点,让学生说一说写另一个加数时是怎样对齐数位的,加的时候是把哪一位上的数和哪一位上的数相加的,是从哪一位加起的等。)(三)巩固 1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算理和算法。(1)出示第13页“做一做”第1题。(2)学生独立练习。(学生按要求先摆一摆,再算一算。)(3)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和小棒之间的关系。)2应用笔算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运用今天所学的笔算加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请看第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如下图)。这里要我们解决哪两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订正。(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在列竖式计算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两位数笔算加法的直观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加法的具体含义,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加法的计算技能。)(四)课堂总结1教师提问(1)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从参观博物馆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呢?(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3)你对两位数的加法计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学生小结3问题拓展教师:从参观博物馆的情境中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今天回去试一试,明天再来交流好吗?(五)作业(略)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