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4536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 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大量元素 必需元素 N、P、S、K、Ca、Mg C、H、O、最基本元素:C C、H、O、N 主要元素:C、O、N、P、S 化学元素 Fe、Mn、B、Zn、Cu、Mo 等 非必需元素 1.2 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C、H、O、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1.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第 1 页 1.4 细胞

2、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 m, 构成蛋白质的肽 链条数为 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 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 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x ,m n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y ,ma 18x ? r 或者 y ,a 18x ? 3 第 2 页 1.6 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肽链 蛋白质 C、H、O、N、P、Fe、Cu 其它成分 1.7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 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 DN

3、A 的鉴定 1.10 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自由通过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三个通过 可以通过 1.11 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自由扩散 亲脂小分子 浓度 膜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的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流 低浓度?高浓度 动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小分子 物质交换 主动运输 性 原 理 大分子、颗粒 内吞 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 外排 1.12 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

4、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 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 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1.15 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1.16 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第 5 页 1.17 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M G2 周期性细胞 S 1.18 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点 形态结构特化 1.19 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 新陈代谢改变 已分化细胞 生理功能专一 分裂能力丧失 不同种类细胞 1.20 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体细胞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生殖细胞(如卵细胞、花粉) 受精卵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

5、,全能性最高 衰老 死亡 1.22 癌细胞的特点 无限分裂增殖 永生细胞 成纤维细胞癌变 癌细胞的特点 形态结构变化 扁平梭形细胞物质改变 正常功能丧失 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新陈代谢异常 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无氧供能 引发免疫反应 主要是细胞免疫 可以种间移植 可移植在异种生物体水酶色核透 (水煤色黑透)色累 色素积累,阻碍细胞 蝌蚪尾部消失 花瓣凋萎 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 正常生命需要 花儿凋谢 极体消失 第 7 页 大部分淋巴细胞死亡 1.25 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膜 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 1.26 细胞工程 离体

6、的 植物器官 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再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 愈伤 组织 根 芽 植 物 体 组织培养 1.27 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1.28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第 11 页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 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 酶的分类 单纯酶 仅含蛋白质 如胃蛋白质酶 (蛋白质本质) 蛋白质 复合酶 唾液淀粉酶含 Cl- Cu 离子细胞色素氧化酶含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 Mg2+ 2+ 辅助因子酶 有机物辅酶NADP(辅酶?) B 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 RNA ,类酶 自我催化。对生命

7、起源的研 (核酸本质) 究有重要意义。 RNA 端粒酶含 RNA 2.2 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 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终产物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 定了代谢的方向。 2.3 生物体内 ATP 的来源 第 12 页 2.4 生物体慢吸收传递光能 吸收转化光能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大部分叶绿素 a 叶绿素 b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 叶绿体基粒的薄膜上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

8、素 a 叶绿素 b 2.6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第 13 页 2.7 C3 植物和 C4 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2.8 C4 植物与 C3 植物的鉴别方法 2.9 C4 植物中 C4 途径与 C3 途径的关系 草酰乙酸(C4) 苹果酸 C4 NADP+ 苹果酸 C4 NADP+ NADPH PEP 羧化酶 CO2 AMP NADPH ATP 丙酮酸 C3 丙酮酸 C3 CO2 暗反应 C5 磷 酸 烯 醇 式 丙酮酸(C3) (CH2O)叶肉细胞 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 PEP。 维管束鞘细胞 第 14 页 2.10 C4 植物比 C3 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2.11 光能利

9、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照在地面上的总能 量中被转移的能量 参与光合作用的能 量中被转移的能量 光能损失?荧光、 光能?电能?化学能 二 必需 2.12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提高复种指数:改一年一季为一年多季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合理密植 套种(不同时播种)提高光能利用率控制光照强弱 因地制宜:阳生植物种阳地 阴生植物种阴地 红光照,糖类增多 增加二氧化碳供应 N 必需矿质元素供应 PATP、NADP+的成分 K: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Mg:叶绿素的成分 第 15 页 第 16 页 2.13 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2.14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

10、14.1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水分的吸收 由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看作一层半透膜(本质是选择透过性) ?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构成 ?每两个植物细胞之间构成 第 17 页 2.14.2 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扩散作用 物质由高到低的移动方式,利用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需要能量 特指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等)的扩散,需特定的条件 渗透作用 2.14.3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2.14.4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方向 向上:根?茎?叶 水分的运输 导管运输 蒸腾作用 产生蒸腾拉力 动力 根压 导致吐水现象 2.14.5 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水分 ?根持续吸水的动力

11、 ?物质运输的载体 ?降低叶片温度 第 18 页 2.15 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大 、 第 19 页 2.17 生物固氮 3 的过程 豌豆、豇豆共生;大豆根瘤菌只能与大豆共生。 2.19 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固氮酶 酶 - - NH3?NO2 、NO3 第 20 页 酶 NO2 、NO3 ?N2 - - ? 动物与微生物代谢部分:三大类营养代谢、细胞呼吸、代谢基本类型、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2.20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2.22 细胞的有氧呼吸 细胞膜 第 22 页 2.24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2.25 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

12、利用情况 2.26 新陈代谢的类型 自养型 硝化细菌 异养型 绝大多数动物,腐生的真菌,大多数细菌 需氧型 多数动植物 厌氧型 一些细菌(如光合细菌,供氢体不是水,不放 O2) 蛔虫等 2.27 微生物的类群 DNA) 特 基内丝菌 吸收养料营养 气生丝菌 产生孢子繁殖 组成 组成 或 RNA 放 2.28 微生物的营养 2.30 微生物的生长 2.31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菌体数目(lg) 2 注意 生长速率,繁殖率死亡率 生长速率 说明 a:调整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2.32 发酵工程简介 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产品;

13、或者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基因诱变传统,常用。 菌种选育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细胞融合 (三要原则) 转基因 工程菌(工程细胞) 培养基配制 一般步骤:配制调?pH?分装?灭菌 灭菌 严格杀灭培养基和发酵设备中的各种微生物,保证菌种是单一纯种 扩大培养与接种 选育的良种要经多次扩大培养,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 ?检测菌体数目和产物浓度。 ?添加培养基组成。 ?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温度、pH、溶氧、通气量、转速) 代谢产物 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 分离提纯产品 菌体本身 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 发酵过程 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动物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

14、啤酒、果酒、食醋等 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色素 食品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包括植物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稳态、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 3.1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 第 28 页 3.2 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3.4 趋性 对环境刺激的定向反应 先天性行为 非条件反射 本能 膝跳反射、搔扒反射 吸吮反射、眨眼反射 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 按顺序连锁发生构成 3.5 内环境与物质交换 后天性行为 3.6 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 3.7 水盐平衡的调节 体温调节是中枢 小 下丘脑 下丘脑 水盐代谢没有它 产生激素真不少 第33 页 了 通过垂体控性甲 有种激素抗利尿

15、3.8 血糖平衡的调节 3.9 体温的调节 3.10 免疫概述 3.11 抗原与抗体 T 细胞受体及抗体结合, 10000 的物质。蛋白质、脂多糖、多糖等 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概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一种抗原可含有多种抗原决定族 ?不同种抗原可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族 ?一个 B 细胞只接受一种抗原决定族的刺激 ?每一种抗原决定族只引起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 B 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球蛋白 3.1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13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13 免疫学的应用(选学) 第 38 页 第四单元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包括生殖的种类、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植物的个

16、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4.2 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4.3 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四分体时期 四种精子 (一种卵细胞) 四分体 交叉 互换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第 40 页 4.4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4.5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4.6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7 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五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5.2 证明 DNA 是遗传物

17、质的实验(2)T2 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5.3 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第 44 页 5.4 DNA 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1、稳定性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2、连续性 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控制性 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4、变异性 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5、信息性 能够贮藏大量遗传信息 5.5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5.6 DNA 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第 45 页 5.7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第 46 页 5.8 DNA 分子的复制 3端 5端 5端 3端 3端 5端 3端 5端 3端

18、5端 5端 解旋方向 3端 5.9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代 全轻 第 47 页 DNA 带 5.10 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 48 页 5.11 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5.12 人类基因组研究 5.12.1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大事记 5.12.2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主要内容 5.12.4 人类基因组 24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申请的专利数目(截止 2006 年) 第 51 页 5.12.5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第 52 页 5.13 遗传的中心法则 蛋白质(性状) 5.14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DNA 质粒 获取质粒 细菌 目的基因 质粒 用同一种

19、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重组质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NA 重组质粒 细胞增殖 目的基因产物 第 53 页 5.15 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5.16 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5.17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5.18 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5.19 自由组合遗传题的快速解法 ?因为子代的表现型比之和就是子代的组合数,所以根据子代的 组合数可推出亲本产生的可能的配子种数。 ?根据亲本可能的配子种数可推出亲本可能的基因型。再根据亲 本相 ?熟练运用三种方法可以进行口算心算,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注 ?三种方法中“分离定律法”最适用,适合各种情况。提倡使用该方法。 ?后两种

20、方法的应用需要一定条件,有一定局限性。 5.20 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5.21 杂交育种 5.21.1 培育显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多对相对性状控制 方法同上。纯合更加困难,育种难度大 后代纯合的速率 取决于等位基因的对数和自交的代数 5.21.2 培育隐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2n 1r 公式 x% ,)100% (n 表示自交的代数;r 表示等位基因对数) 2n Aa 第 58 页 原始材料 Aa aa 培育目标 育种方法 aa 自交,选择 aa 第 59 页 5.22 人类的 X 染色体与 Y 染色体 5.23 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5.24 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第

21、 60 页 5.25 伴性遗传的特点 5.26 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第 62 页 5.28 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 X 遗传病的比较 5.29 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P 母方性状 父方性状 母方性状 F1 5.30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5.31 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 三系 不育系 S(rr) 保持系 N(rr) 恢复系 N(RR) 不育系 ? S(rr) N(rr) ?保持系 不育系 ? S(rr) N(RR) ?恢复系 不育系 (可育) 杂交种 第 63 页 5.32 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5.33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5.34 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第 64 页 5.

22、35 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 5.36 生物变异的类型 第 65 页 5.37 基因突变 5.38 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时发生 转化 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供体细胞的 DNA 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通过噬菌体介导,将供体细胞 DNA 片段 带进受体细胞 自然的基因重组 原核生物 转导 人工的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重组 DNA 技术) 例:抗虫棉 第 66 页 5.39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5.40 染色体结构变异 5.41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 68 页 5.42 四倍体(AAaa)的自交分析 亲本 子代 隐性?显性,35?1 5.43 三体(AAa)的自交分析 亲本 显性 AAa AAa

23、显性 子代 隐性?显性,17?1 5.44 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 第 69 页 5.45 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自然形成途径 一粒小麦 AA(2N=14) 斯氏山羊草 BB(2N=14) 或可能是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不育)(2N=14) ) 滔氏山羊草 DD(2N=14) (3N=21) 5.46 单倍体育种 ) 一般过程 ?选择亲本杂交 ?种植杂种一代 ?利用杂种一代的花粉获得单倍体植株 花药离体培养 ?加倍处理后再选择(或先选择后加倍处理) ?扩大和推广 培育图解 例 利用 AAbb 和 aaBB 两个单优品种双优品种(AABB) aaBB (品种 B) 杂交 ? 亲本 F1 (品

24、种 A) AAbb (双优杂交种) 种植 ? 花粉 花药离休培养 ? 单倍体 染色体加倍 二倍纯合体 ? 选择推广? 保留推广 5.47 幼苗 第一年 植株 ? 种子 植株 第二年 果实 5.48 利用遗传学原理的育种总结 5.49 人类的遗传病 第 71 页 5.50 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优生) 5.51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 5.52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三个原则与群体遗传学 达尔文进化论三原则变异的原则 任何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差异 遗传的原则 后代与他们亲本的相似性多于无关个体的相似性 选择的原则 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些个体总比另一些个体有更强的生存力和繁殖力 5

25、.53 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种群 概念: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存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特点:彼此之间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通过繁殖传递基因给后代 基因库 概念: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 特点:不仅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反而在代代相传中保持和发展 基因频率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群体中某特定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目的比率 5.54 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与关系 设 有 N 个个体的群体中有 A 和 a 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遗传,其可能的基因型有三种: AA、Aa、aa,如果群体有 n1AA+n2A

26、a+n3aa 个个体,则 n1+n2+n3=N。于是 AA 基因型频率 Aa aa n1 D N n H ,2N n3 R ,N ? ? ? 而 D+H+R=1,由于 AA 个体有两个 A 基因,Aa 个体只有 1 个 A 基因;aa 个体有两个 a 基 因,Aa 个体只有 1 个 a 基因。因而 1 , n2 ,D A 基因频率=配子频率 a ,R q ,2N 2N p , 而 p+q=1。公式?、?表示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间的关系。 例 中国汉族人中 PTC(笨硫脲)偿味能力分布如下表(T p , 1400 1 1 ,0.7 或 p ,D H ,0.49 ,0.42 ,0.7 2000 2

27、 2 t 基因的频率为 600 1 1 q ,0.3 或 p ,R ,H ,0.09 0.42 ,0.3 2000 2 2 第 73 页 5.55 遗传平衡定律 如果一个群体满足以下条件: ?个体数量足够大 ?交配是随机的 ?没有突变、迁移和遗传漂变 ?没有新基因加入 ?没有自然选择 那么这个群体中的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保持平衡(不变)。这就是遗传 平衡定律。 例 如果某群体中最初的基因型频率是 YY(D)=0.10,Yy(H)=0.20,yy(R)=0.70。 则这个群体的配子频率(配子频率)是 于是,下一代的基因型频率是 1 Y ( p) ,0.10 ,0.20 ,

28、0.20 2 1 y(q) ,0.70 ,0.20 ,0.80 2 yy= 即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 YY=p=0.04 2q=0.64 由此可知,该代的基因频率是 2Yy= 2pq=20.16=0.32 1Y ( p) ,0.04 0.32 ,0.20 2 1 y(q) ,0.64 0.32 ,0.80 2 与上代的基因频率达到平衡。可以计算,下代的基因型频率与上代相等,即 2YY=p=0.04 Yy= 2pq=20.16=0.32 yy= q2=0.64 至此,基因型频率也达到平衡。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大的群体中的等位基因 A 和 a,当 A 基因频率为 p,a 基因频率为 q 时, 有 p

29、,q ,1 ? 这个群体的基因型频率是 AA ,p 2 ? Aa ,2 pq aa ,q2 于是有 ? ? p 2 ,2 pq ,q 2 ,( p ,q)2 ,1 ? 第 74 页 5.56 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如果一对等位基因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在随机交配的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有 雄性个体 雌性个体 XAXA P2 p XAXa 2pq q XaXa q2 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 XA p p p+q=1 Xa q q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特点 p2+2pq+q2=1 由此可知, 基因频率 , 雄性个体的基因频率 , 雌性个体的基因频率 即 p ,pX ,pXX q

30、,q X ,qXX (式中 X 表示雄性,XX 表示雌性) XAY,P XaY,q a A 例 在人群中调查发现男性色盲患者是 7%,求(1)色盲基因(X)和它的等位基因(X)的频 率。 (2)女性的基因型频率。(3)下一代的基因频率。 解:(1)求基因频率: X基因的频率: a q,男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男性个体的表现型频率,女性个体的 Xa 基因频率,7%,0.07。 A X基因的频率: p,1,q,1,0.07,0.93 AA2 (2)求女性的基因型频率: XX,p, Aa 0.930.93,0.8649 XX,2pq, a a2 20.930.07,0.1302 XX,q,0.070.

31、07,0.0049 (3)求下一代的基因频率 下一代的基因频率,上一代的女性中基因的频率,即 1 X A ,0.8649 ,0.1302 ,0.93 5.57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直接原因 1、产生突变的绝对个体数大:虽然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低,但基因数量多种群数量大 2、有利与有害突变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存环境 3、基因重组形成不同基因型,使群体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根本原因 变异产生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5.58 选择的类型 选择种群中的极端类型,淘汰多数个体的

32、过程。最常见。 例:桦尽蠖的进化 选择种群中的中间类型,淘汰极端类型。对抗基因突变和遗传漂变。 例:34kg 左右的新生儿存活率高,轻于和重于此值的存活率低。 选择种群中的极端类型,淘汰中间类型。较少见。 例:美州白足鼠 长尾(LL)和短尾(ll)被选择,中尾(Ll)被淘汰 性选择 不随机交配。例:果蝇中有红眼雄果蝇时雌蝇不与白眼雄果蝇交配 按照人的意志保留某性状的个体,淘汰不需要的个体。 人工选择 5.59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改变了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5.60 改变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因 素 突变、选择(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漂

33、变、迁移 自然选择 主要因素 5.61 突变与选择的关系 第 76 页 突变为选择提供原材料 突变是不定向的 选择是定向的 没有突变也可进行选择 5.62 5.62 物种形成的方式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多倍体导致物种形成 例 1:同源多倍体四倍体西瓜 例 2:异源多倍体六倍体小麦 5.6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生物进化的一个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1、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 定生物进化方向 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是新物 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自然选择 3、隔

34、离 第 77 页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6.1 生态因子的组成 非生物因素 光 热 水 土 气 火 生态因素组成 种内关系 生物因素 种间关系 人为因子 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6.2 非生物因子的作用 光对植物的影响 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水生植物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 湿生植物 水稻 地衣 苔藓 中生植物 介于湿生与旱生之间:森林植物 大多数农作物 旱生植物 耐受土壤和大气干旱:多浆植物:仙人掌;少浆植物:骆驼刺 6.2 生物种间关系比较 6.2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 各种生态因子 ?作用的不可替代

35、?作用的和同等重要 ?作用的不等价 ?彼此相互影响 主导因子 ?对整个环境起主导作用,能引起全部生态关系的变化 ?使生物的生长发育、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生明显变化 限制生物生长或存活(超过生物的耐受性)的生态因子 6.3 种群的一般特征 6.4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种群动态变化 N t ,N 0 t J”增长(我国环颈雉刚引入美国时) 种群数量 时,增长率最大 种群数量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 迁出 凡是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包括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和人为因素。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 ?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 6.5

36、 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生物群落。 不同生物对不同生态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性,导致不同生态习性的生物处于 不同的层次。 第 81 页 环境因素在不同地段的不一致性,导致不同生物在不同地段的分布差异。 6.6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分类 6.7 生6.7 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 第 82 页 6.8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 营养级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 ? ? ? (一般不超过五级) 食物链 由食物链构成的网状结构 特点 由食物(

37、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生物组成层次 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6.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9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又从 广大的空间:全球(生物圈) 漫长的时间:经历地质过程 6.10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6.1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6.12 生物圈及其稳态 生物圈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由大气圈、水圈、岩石

38、圈中有生物分布的圈层组成。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能量流动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取之不竭的物质来源物质循环 ?生物圈自身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 第 85 页 6.12 全球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 森林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气温上升 臭氧层损耗 酸雨 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6.12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危害 10.三角函数的应用?水体酸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生殖发育。 ?直接伤害植物芽和叶,影响植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金属物材料。 6.13 生物多样性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尺规作图)生物多样性的 生物多样

39、性的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 弓形:弦及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物种丰富 特有种古老种多 经济物种丰富 生态 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系统多样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且仅能作一个圆.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1.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围湖造田 森林减少 草原退化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生存环境改变或破坏 ?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环境污染 1、20以内退位减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 8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