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活生生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64163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在活生生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在活生生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在活生生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在活生生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在活生生中的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水平,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能够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此外教师

2、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 、“体验” 、“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水平: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 品 名 黄瓜 白菜 萝卜 猪肉 单 价(元) 数量(千克) 总 价(元) 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理解,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协助。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能够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

3、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动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 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理应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 使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

4、招领启事”: 失 物 招 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度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能够是1元钱吗? 生1:A元能够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能够是5元钱吗? 生2:能够!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能够是多少钱呢?生3:还能够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能够是多少钱呢?生4:还能够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能够是0元吗?生5:绝对不能够,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

5、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理解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所以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水平,加强了相互协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 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

6、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 (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

7、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50+20+30=10040+40+20=100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 (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 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

8、: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

9、,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 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 “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