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66137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论文关键词: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一、收集生活信息,感受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对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儿童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前,提早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在学习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1、收集数据,积累信息

2、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生活物品。学生对这种课前活动兴趣很浓,他们通过实际活动得了有关物品价格的感性材料。上课时,生活经验减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学习。2、观察实物,丰富空间观念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从家里找来多种形态的长方体实物,从中选择一件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触摸、发现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具体的实物表象。上课时每位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然后通过自身体验。这就比较容易地发现由形象的概念到抽象本质概念的升华,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二、联系生活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新课程标准中提

3、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可操作的生活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使其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1、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4、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就可以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由老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学生甲:每千克12.3元的水果冻买2千克营业员:请您付24.6元。学生乙:每千克10.25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营业员:请您付31.6元。突然,学生乙提出疑问:每千克10.25元的什锦糖,买了3千克怎么要付31.6元,应该付31.56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此时,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入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积的近似值时,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急于探索

5、,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2、用“生活经验”来探索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是数学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联系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

6、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购物活动的生活情境:某商店有一种饮料,大瓶每瓶1200毫升,单价10元;小瓶易拉罐装的每瓶200毫升,单价2元。优惠条件是满30元一律八折。六一儿童节到了,班级准备开联欢会。需要购买饮料。如果要给每人(50人)准备200毫升的饮料,让你去买,你准备怎么买?同学们纷纷动手设计购买方案:甲生汇报:一共需要饮料20050=10000亳升,因为100001200=8瓶400毫升,所以准备到商店买8大瓶和2小瓶的饮料,共需(108+22)80%=67.2元。优点是:50人每人刚好有200毫升,一点也不浪费,最省钱。乙生汇报:可以直接买9大瓶,需要价钱

7、10980%=72元。虽然比甲生多花了4元多钱,但优点是饮料多了800毫升,哪个同学还想喝,可以添着喝。丙生汇报:买50瓶易拉罐装的,刚好一人一瓶,共需2508%=80元。优点是:卫生、方便。接着又补充说:甲乙同学的方案都要用杯子装饮料,不仅不够卫生,而且要借那么多杯子,多麻烦啊!这时, 一位同学情不自禁喊了起来:“对、对、对,易拉罐,还可以拿去卖,每个1角,共卖5元,只需75元就够了。”这时老师补充说:“易拉罐回收不仅省钱,还可以保护环境卫生。”这样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让

8、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三、回归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在情境中应用。教学中,我们采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虚拟出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以下一件事:“小红的作业本被小

9、明拿到家了,现在小红想拿回作业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好”?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熟悉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生1:叫小红去拿。生2:应该让小明送回来,更何况小红是女同学,男同学应该帮助女同学。师:刚才两位同学所说的方法花的时间比较长,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生3:两人事先设定一个地点等。生4:这并不是最佳方法,先到的同学要等,浪费时间。生5:我认为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这最合理,也是最佳的方法。(学生一致认可)师:现在我们小红每分钟行70米,小明每分钟行80米,两家相距2100米,请你求出需要的时间。这样让学生在情境的活动中,数学应用于能力得到提高。2、在实践中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0、和实践能力。数学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使数学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开展实践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例如:学习“简单的统计”后,教师要求学生调查我们小学15年级学生的人数,认真进行分析,得出我们小学生入学人数逐渐减少,说明我们国家使行“计划生育”的作用,努力控制了人口增长。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