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05946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第一课时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既是对前一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深化,同时又是后一课 科学思 维与创新能力”的导入和铺垫,围绕本单元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核心,侧重强调 提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着重阐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 系,引导学生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自觉运用哲学观点正确指导自 己的生活,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学情简要分析知识基础: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 本门课程的前期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唯物论及辩证法

2、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尤其 是本单元第七课的学习,学生明确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其本质的 暴露和展现有一过程工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身心特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区分事物的 真相与假象、现象与本质。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可以 从媒体及身边接触到一些上当受骗、假象误导的案例,所以对于真相与假象、 现象与本质有初步认识了解。(结合所学专业特点略)教学目标分析1 .认知目标: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 能力的作用。2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 要性。3

3、 .运用目标: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漫画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漫画说明现象和本质不是等同的,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我们要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学习新课: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 .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案例谷粒何以变成谷堆? ”思考:国王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对现象的认识只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 段,这种认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程度比较低。有些时候

4、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 际的样子。国王的错误就在于仅仅凭借感觉就作出了决定。认识事物不能停留 在表面现象上。2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 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 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学生进一步讨论漫画: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二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 现。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

5、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 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 质。3 .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 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 象当作正确的认识,把假象当作错误的认识。查一查:成语 声东击西”指的是什么意思?声东击西”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缶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教师

6、引导: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 会把握其实质。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 物、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首先,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要做到透过现象 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 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 的本质下结论,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常言道:眼见为实”,结合教材案例,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 可靠的?为什么?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案例分析: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 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 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至U 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 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

8、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 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两个小孩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 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 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 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分析思考: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 察就能得出结论呢?教师归纳总结: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 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小组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

9、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的 生活。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分析说明:(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 科学算命”?(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文明上网? 教师引导: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把握事 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 良诱惑?实际运用:(1)社会生活非常复杂,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杂、真假混淆的情况。我 们在生

10、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善恶是非。因此,如何 分辨善恶是非,就是做人的首要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学会理性分析,掌握透过 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请搜集整理一些生活中,有关是非、善恶、真假方面的案例,从中吸取经 验和教训,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 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后, 有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 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那 么,你是如何看待以上这两种观点的呢?”为辩请分别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 题,组织一次辩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