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之名并非出自康熙,被误读的还不止这点!.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36724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碧螺春之名并非出自康熙,被误读的还不止这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碧螺春之名并非出自康熙,被误读的还不止这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碧螺春之名并非出自康熙,被误读的还不止这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碧螺春之名并非出自康熙,被误读的还不止这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碧螺春之名并非出自康熙,被误读的还不止这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碧螺春之名并非出自康熙,被误读的还不止这点!在中国十大名茶里面,碧螺春的名字也是响当当的。名茶之所以成为名茶,就跟选美一样的,既要有背景,有故事,颜值高,还要有气质,这几点缺一不可。像碧螺春这样有身材、有气质,又与名人有故事的“美女”,理所应当成为名茶。然而, “人”红是非多。古往今来,碧螺春被传了多少“绯闻” ,越传越错,人们似乎越来越不了解这款名扬了千年的名茶了。目录 1 | 洞庭,是湖是山还是岛? 2 | 人人都知道“吓煞人香”的故事。3| 康熙赐名的故事,仅一家之言!4| 除了有故事,碧螺春还有什么好?5| 怎么辨别碧螺春有没有染色?1 | 洞庭,是湖是山还是岛?洞庭碧螺春,很多人第一

2、反应就是洞庭湖。洞庭湖其实是把湖南、湖北分隔两地的界限, 湖中有君山, 产名茶君山银针,并不产碧螺春。 碧螺春产自洞庭山,洞庭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位于苏州西南的太湖中的两座小岛,是东洞庭山、西洞庭山两地的统称,一般也称作洞庭东山、洞庭西山。2 | 人人都知道 “吓煞人香” 的故事。碧螺茶已有1000 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丢到水里, 感觉奇香扑鼻, 觉得难以置信,惊讶地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 。 炒青绿茶多以炒香为主,类似于炒豆香、炒栗子味等等。碧螺春也是炒青绿茶,带有炒制的香味,而更是脱俗的是花果香,花果香,是碧螺春有别于其它绿茶的特点。 洞庭

3、山上,茶树和桃、李、杏、梅、柿、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 茶树、果树枝桠相连, 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 “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3 | 康熙赐名的故事, 仅一家之言! 很多人都听过康熙赐名“碧螺春”这个传说,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太湖, 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 卷曲如螺的名茶,非常喜欢, 觉得“吓煞人香” 其名不雅, 于是题名 “碧螺春”。关于康熙赐名碧螺春之说,最早仅见于乾隆年间王应奎的父柳南续笔,仅一家之言,后世商家引用最多。诚然,跟名人搭上边,往往是一

4、款名茶的必要条件,更是商人宣传产品的重要手段。清人王应奎记载: “洞庭东山碧螺峰的石壁,产野茶数株,士人称曰吓煞人香。 ”实际上到了东山,便会发现没有碧螺峰这座峰,只有树下的一块岩石而已。而岩石上所刻 “碧螺蜂” 的书法功底,也绝非明代宰相王鏊所书。 根据当地的很多老人讲,真正的碧螺峰,明代以前叫徐宅山,以山形似螺状而得名,它位于洞庭西山的南徐里后山,在山前,有碧螺古庵的遗址和徐氏宗祠。由此可以推断,碧螺春之名,可能早于康熙就存在了。自然又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 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

5、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4 | 除了有故事,碧螺春还有什么好?碧螺春的外形特别美。条索紧结卷曲成螺,色泽银绿,翠碧诱人,绿中隐翠,细密的绒毛长在细细的茶条,被人们亲切地成为蜜蜂腿。与其他绿茶的炒香不同,有特殊浓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开后滋味鲜醇、回味甘厚,汤色嫩绿整齐,幼芽初展,芽大叶小。5 | 怎么辨别碧螺春有没有染色?看外观色泽: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看茶汤色泽: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看绒毛色泽:着色的碧螺春,它的绒毛多是绿色的,是被染绿了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应是有自然的白色小绒毛。文:茶的故事(订阅号: teastories)编辑。图: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这里,逛故事商城,品尝核心产区碧螺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