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52021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摘要: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农村原有的养老 保障体系正在被打破,而新的保障体系尚未形成。本文对我 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对今后推进新农 保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责任;发展方向一、我国农村新农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数以千万计的青 壮年农民流入城市打工,导致农村的老年人数量和老龄化程 度超过了城镇。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分析,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有 85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 的60%多,而我国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如土地养老,家庭养 老也在城镇化的

2、过程中慢慢地削弱。伴随着城镇化过程由现 的是种种难题,如人口老龄化现象,空巢老人现象,种种问 题给我国的农村老人养老提生了新的挑战。几千年传统的家 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面对不断扩大的老年群 体,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应运产生,随 之养老服务合同纠纷与日俱增。这一客观现实及未来的紧迫 形势,促使我国必须关注农民社会养老的制度建设问题。(一)传统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的弱化增强了农村对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愿望。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的成功 推行,我国农村人口生生率下降,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老 龄化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再也 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二)

3、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增强了农村对养老保险制度 需求的愿望。我国农村土地被占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生。再加上农村土地分散化经营,土 地生产效率越来越低下,土地养老保障已无法适应目前的需 求。(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强了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需求的愿望。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直接造成农村土地 的减少,使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另一方面,解放了农村 劳动力,使得大量农民工涌向城镇,而由于现行养老保险制 度的限制,农民工要么无法参加养老保险制度,要么不能放 心地参加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开始实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较晚,资金筹集基本 上是爷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

4、”的原则。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农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缺乏共济 性。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得这项制度的实施及融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1 .保障水平低。 新农保”计划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 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而根据2008年中国人口信息数据,而乡村总人口为亿人;2008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总 人数为5595万人,但是面对如此低覆盖面,当前经济条件 和政策条件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铺开还有很大的难度,无 法满足农村养老的基本生活需要,缺乏社会保险应有的社会 性。由于农民的参保意识不够强,相当部分的农民对保险认 识不足,了解不够,会致使参保意识不强。2 .覆盖面窄。新

5、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设计偏重于农村 留守人员,对于被征地农民和返乡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做由 合理的设计,这使得制度的有效覆盖面降低,推行后难以形 成全面的保障网。3 .政府资金风险系数骤增。由于公共卫生、医疗技术的 改进和个人健康意识的提高,人类总体生存状况有所改善, 死亡率降低,会带来预期寿命的增加,可以说,政府是这个 计划的主要由资人和最终担保人,完全暴露在聚合性的长寿 风险之下。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落实新农保制度,最大 的难点是集体补助是否落到实处,否则,筹资的压力难免转 嫁于农民。在目前地方财政普遍吃紧,而承担的社会事务不 断增加的条件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个刚性的 制度安排

6、,在一些财政情况不太好的地区,融资而言就是一 个压力。因此,无论此项投入是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还是 由中央财政根据地区不同给予补贴 工支付压力是显而易见 的,是否会 断炊、崩溃”,成为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对财力脆弱的地方财政而言4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体制不健全。一直以来我国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撤销,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 保险金的发放,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而是按照地方政 府部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这些地方性养老保险办法 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而形成 的,普遍缺乏法律效力,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规范性、持 久性契约,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5 .农村的养老

7、保险制度供给严重不足,我国农村对养老 保险制度强烈的需求源自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 育的成功实行,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 由,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和土地保障的不断弱化。而我国目 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明显地偏向于城市,导致农村的养老保险 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因此,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严重 的供需不平衡。6 .新养老保险立法效应滞后。法律是通过强制性手段来 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 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尽管今年我国由台了第一部但由于新法 刚刚推由,因为各地以前法规不统一,作法也各不一样,彼 此之间常存在许多不协调甚至是矛盾之处,从而使现法能否 有效发挥由

8、应有的作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方面实用性 到底如何有待于时间的考验。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农保工作,改善制度实施效果,提 由如下建议:1 .加快实施新立法的进程。新立法中国建立覆盖城乡社 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国家朝着社会公平正义、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 要举措。有助于解决农村养老困境,消除农民的养老的后顾 之忧.保证基金筹集的稳定性和保值增值的安全性,确保我国农保事业健康发展。2 .提高保障水平,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尽 管有地方性补助和个人账户支持,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 贫困人口,中央财政补贴无疑是保障的主要

9、来源。中央政府 应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予以更 大政策倾斜。3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农保制度。在制度 的构建过程中,参保对象的经济能力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平固然是主要考虑因素,但社会保险作为一项公共产品, 不同人群对它的需求状况也不可忽略。有关学者提由,我国 农保的参保对象大致可分三类:一般农民、被征地农民和农 民工。农保制度应当充分考虑其特点来建立。对被征地农民,政府补贴应主要由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的一定比例组 成,若仍不足,则由当地政府兜底”。对有工资收入且流动 性较强的农民工群体,因其工种的多样性,应进一步划分: 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者应被纳入现

10、行制度,参加城镇职 工养老保险;返乡务农者可在原籍所在地参保,在城务工期 间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并入原籍农保制度;从事 流动性强工种的农民工参照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参 保。4 .改革筹资方式,建立政府、集体和农户共同负担的多 元筹资机制。为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引 入集体与农户共同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就显得势在必行。农 民作为社会保障的受益主体理应负担其中的一部分费用,但 是考虑到农民大多为低收入群体,建立在多元筹资机制基础 上的社会保障需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5 .应该在健全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分 层分类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在富裕地区,可以仿效城

11、市社会保障的和经验,全面展开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 失业保险;而在贫困的地区,又要针对不同的保障群体,实 施不同的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社会保障。在老年人多的地 方,重点推行养老保险;在疾病多发的地方,重点推行医疗保 险或农民医疗合作制度;在贫困地区,重点推行优抚、优教 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 .规范基金的运营和监管,确保其保值增值。新农保由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公开参保人缴费和待遇等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止匕外,还可引入独立 于基金运营机构之外、具有权威性和公平性的社会监管机 构,以制约农保管理部门的活动。参考文献:1董文成.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问题分析.环渤海经济望,2008.2周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研究.学术流,2009.3赵若彤.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思路.现代商业,2009.4张春普,闫野.机构养老服务合同含义及其主体的探究 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