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620714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 (2019九上龙岗期中)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由于( ) A .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B . 电子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C . 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D . 正电荷从玻璃棒移动至丝绸【考点】 2. (2分) (2016九上磴口期中) 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为两个金属夹,分别在两金属夹之间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或塑料尺,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在观察到小灯泡发光时,两金属

2、夹之间接入的可能是( ) A . 硬币或橡皮B . 铅笔芯或硬币C . 橡皮或塑料尺D . 塑料尺或铅笔芯【考点】 3. (2分) (2020九上广东月考) 甲和乙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甲、乙和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A . 小球甲可能不带电B . 小球乙一定带负电C . 小球乙一定不带电D . 小球甲和乙一定带异种电荷【考点】 4. (2分) (2018汶上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B .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C .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D .

3、 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考点】 5. (2分) 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A . 自行车轮胎B . 塑料尺C . 铅笔芯D . 橡皮【考点】 6. (2分) 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非常轻小的小球),通草球会被吸引,如果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通草球,则通草球( ) A . 一定吸引B . 一定排斥C . 可能被吸引,也可能不动D . 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考点】 7. (2分) (2019九上朝阳期中) 甲、乙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若甲球带负电,则乙球( ) A . 一定带正电B . 一定带负电C . 可能带负电D . 一定不带电【考点】 8.

4、 (2分) (2018新乡模拟)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 A . 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B . 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C .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D . 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考点】 9. (2分) (2017海安模拟)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相同的是( ) A . 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B .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C .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

5、D . 异名磁极相互靠近后会“粘”在一起【考点】 10. (2分) (2018河南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B .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C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D . 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考点】 11. (2分) (2020石景山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B . 负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C .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电阻就越小D . 将铜丝均匀拉长后其电阻变大【考点】 二、 填空题 (共13题;共28分)12. (2分) 干燥晴朗的冬

6、天,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_现象;将这把带电的梳子靠近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由此可以判断梳子带_电(选填“正”或“负”)。【考点】 13. (3分) (2018九上兴城期中) 如图所示,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 观察到的现象_,这是因为_;与此相似的生活现象还有_. 【考点】 14. (3分) (2019八下苏州期中) 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原子的中心有_,周围的电子绕其运动。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摩擦起电的现象

7、,例如:干燥的秋天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之飘动起来,而且越梳理蓬松得越厉害,这是同种电荷相互_。 【考点】 15. (2分) (2019九上颍东期中) 验电器A所带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它们都是由于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电,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连接的瞬间,电流的方向是_选填“AB”或“BA“) 【考点】 16. (2分) (2018九上广州月考) 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_,属于绝缘体的是_。(填序号) 空气 煤油 稀硫酸 人体 陶瓷 塑料 水银 干纸 大地【考点】 17. (2分) (2019九上藤县期

8、中)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分别是正电荷和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电荷,此时带负电荷的物体A靠近橡胶棒,它们会相互_。 【考点】 18. (2分) (2018九上宁德期末) 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从而_轻小灰尘的缘故 【考点】 19. (2分) (2018赤峰) 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看到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张开,说明橡胶棒_。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_到另一个物体。【考点】 20. (2分) (2018济宁) 打扫房间时,小明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黏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因_

9、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考点】 21. (2分) 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填吸引或排斥) 【考点】 22. (2分) (2019九上融安期中) 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因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_电(选填“正”或“负”) 【考点】 23. (3分) (2020浦东模拟) 某导体的电阻为10欧,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则它两端的电压为_伏,20秒内通过它的电荷量为_库。若它两端的电压变大为6伏,它的电阻为_欧。 【考点】 24. (1分) (2016九上平川期中) 在

10、铝块、橡皮、铅笔芯、胶木、油、人体中,通常属于导体的是_ 【考点】 三、 简答题 (共1题;共6分)25. (6分) (2020海淀模拟) 请阅读“口罩心脏”熔喷无纺布并回答题。 “口罩心脏”熔喷无纺布医用口罩至少包含3层无纺布,其中位于中层的熔喷无纺布,是口罩能够实现过滤功能的核心“心脏”,它具有出众的吸附和过滤能力。熔喷布使用的是熔融态的聚合物(比如聚丙烯),在高压的作用下熔融态的聚合物从具有很多细小喷口的模具中喷出来。如图所示,熔喷法织造布的生产流程一般是由聚合物溶入、熔融排出、过滤计量、喷丝成网、卷取、辊压、施加静电荷的驻极等一系列操作组成,成为最终的熔喷布成品。如图所示,熔喷布空隙这

11、么大,怎么过滤环境中尺寸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呢?病毒无法独立存在,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分泌物和打喷嚏的飞沫,飞沫的大小在5微米左右,这是其一。其二,熔喷布生产工艺中有一步是“驻极处理”,使聚丙烯网状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无法透过。“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中国制造,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国内熔喷无纺布的需求较小,全国年产能为5.35万吨。为了填补口罩市场供应缺口,我国某石化企业的一个生产基地迅速建设了2条熔喷布生产线,每天可生产6吨医用平面口罩熔喷布。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图中的信

12、息判断,医用熔喷布纤维直径的范围大约是(_) A . 0.5cm10cmB . 0.5mm10mmC . 0.5m10mD . 0.5nm10nm(2) 生产一片医用平面口罩需要使用约1克熔喷布,如果文中提到的生产基地生产的熔喷布原料全部用来制造医用平面口罩,一天可以制造_片医用平面口罩; (3) 下列选项用到的原理与“驻极处理”后的熔喷布能够吸附飞沫原理相同的是(_) A . 拍打脏衣服除灰尘B . 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C . 扫地机器人吸灰尘D . 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4) 常用作驻极材料的聚丙烯纤维原料来自石油资源,不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聚乳酸(PLA)从玉米等谷物中获得,

13、是一种生物降解性材料。其废弃后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焚烧时,不会散发出毒气,不会造成大气污染。请你从新材料或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谈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写出一条即可)_。 【考点】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二、 填空题 (共13题;共28分)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答案:21-1、考点:解析:答案:22-1、考点:解析:答案:23-1、考点:解析:答案:24-1、考点:解析:三、 简答题 (共1题;共6分)答案:25-1、答案:25-2、答案:25-3、答案:25-4、考点: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