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教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66740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 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寓言两那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学习寓言借用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倚仗别人的威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欺负弱小的行为是可卑的或可耻的;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防止因小失大。教学重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及寓意。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狐虎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板书:狡猾威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板书:假威齐读课题;质疑

2、: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一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二标出自然段。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四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五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六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

3、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七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答复八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三、理解感悟一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三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四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你敢吃我?怎样读?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

4、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适宜?练习、评议。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开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2感悟第3自然段:“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指明朗读、评议。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展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根底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通过导、演理

5、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五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六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1自愿结合练习。2带上头饰进展表演。七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课时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那么寓言故事消除了赵王这个念头。这那么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

6、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开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1出示鹬的图片。1板书:鹬。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2出示蚌的图片。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2板书:蚌。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根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提醒课题,猜测质疑。1提醒课题,齐读。2根据课题

7、猜测,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检查读书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表达了?语文课程标准

8、?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1品读鹬说的话。1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2指名读蚌说的话。1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2出示词卡:毫不示弱A.指导读准生字:弱B.指导书写生字。“弱的意思。“毫不示弱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习最根底的目标要求,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

9、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剧烈场面。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剧烈场面。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剧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二品读第四自然段。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观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考。3齐读第四自然段。三提醒寓意。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

10、书:渔翁得利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剧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提醒寓意已经水道渠成。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一齐读课文。二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根底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三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四教师这有一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现在赠送给大家。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多读这些故事,你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一那么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寓言的特点,让他们谈谈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给学生推荐课外的阅读篇目,让他们的目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有智慧的人。同时,提醒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简洁实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