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牛郎织女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69233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牛郎织女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牛郎织女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牛郎织女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牛郎织女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牛郎织女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牛郎织女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牛郎织女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13.牛郎织女【教材分析】这是第十一册的第十三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则民间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一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和老牛相依为命(第1至2节),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第3至5节),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老牛却死了(第6至7节),后来王母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去追,王母用玉簪画出天河(第8至10节),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只有在七月初七才能在鹊桥相会(第11至12节),故事表达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封建专制势力的丑恶嘴脸。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本身就喜欢一些神话之类的故事,对于这样的故事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篇神话故事,虽和平时的文章不同,但是学生也是会听过七夕、牛郎织女这些字眼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片课文根据故事讲述的过程分两个课时进行。为了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所要表达的意思,文章中的情景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将自己切身的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去,尽可能的理解牛郎身世的孤苦伶仃,勤劳、善良以及与老牛之间的浓浓深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挣”“扎”等生字,会用“原来”“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3.观察夏夜的星星,找到

3、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和感受写一篇短文。4.了解牛郎、织女、王母的人物特点。【教学重点】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民间故事。教师:准备一些银河、织女星、牵牛星、夜空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以其他民间故事切入,引出本文,引起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引出本片文章需要学生初步了解的感性的材质;初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学习课文1-7自然段;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所学内

4、容;学习课文剩余部分;总结课文,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民间故事切入,引出本文。1.以民间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浓厚的兴趣。2.为学生演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认识银河、牵牛星、织女星。3.了解本文作者。(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4.之前还学过叶圣陶的那些作品?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1.学生课余搜集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讨论。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3.认识作者、学生交流对于作者

5、其他作品的了解?讨论关于此民间故事的认识?4.思考课文都讲了那些内容?指名学生进行阐述。通过民间故事的搜集,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以星空图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了解银河、牵牛星、织女星,引出本课的课题,以便学生对于本课文更深的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思考牛郎织女中提及的“牛郎”“织女”“王母”都有哪些人物特性?并在文中划出来。2.通过牛郎织女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内容?3.检查生字词。(1)读准字音。教师先读一遍生字词。(2)练习用课文中的“原来”“心急如焚”“霎时间”等词造句。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小组内讨论交流。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挣”“扎”“棚

6、(注意此字的结构)”“心急如焚”等4.指名学生领读生字词,其他同学纠正发音。5.练习用“原来”“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6.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牛郎”“织女”“王母”的人物特性的描述?1.通过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三、 读中品味,学文悟情:学习课文1-7自然段。1.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牛郎是怎样的孩子?2.仔细阅读第2-3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划出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的语句?3.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段,思考:本段讲了什么内容?4.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练习用“原来”练习造句。思考:(1)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7、(2)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3)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追求自由与美好幸福的生活,深情重义,情趣美好)。1.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牛郎织女第一段,划出那些词语可以体现牛郎的孤苦无依?2.齐读第2-3段,讨论:牛郎为什么对那头老牛照看很周到?体现了牛郎什么样的品格?3.学生自行朗读5-7自然段,分组讨论: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原因?(因为牛郎勤劳善良、勇敢)织女的品格?(追求自由,心灵手巧)。4.划出文中体现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的语句。5.划出文中体现织女心灵手巧的词语“好彩锦”、“灿烂的云霞”等。以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为线,讲述了牛郎织女的

8、相遇相识,交代清楚了故事发展的前半部分。四、作业布置。1.课后搜集个民间故事,下次讲课之前在班上讲述。2.思考:牛郎为什么那么照顾老牛?3.织女为什么愿意跟牛郎生活在一起?4.用简单的几个字形容牛郎、老牛、织女的品格?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复习导入。以学生讲述民间故事引入,切入牛郎织女,引导学生回忆本文的前半部分讲述的内容。指名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民间故事,引出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意境。学生可以更快的进入文章的意境,同时也便于学生在学完文章后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学习课文第8-13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8-13自然段

9、,思考:(1)这六个自然段都讲了那些内容?(2)阅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了那些内容?(3)指名学生带感情的朗读第9自然段。再次体会老牛与牛郎的感情。(4)理解“拽”的意思?划出王母的态度?探讨一下王母的人物形象?1.指名学生回答这六个自然段都讲了那些内容?2.引导学生自读第9自然段,学生自学讨论老牛的形象。(善解人意、知恩图报)3.引导学生学习10-13自然段,学生分组讨论:王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扼杀他人自由与幸福生活,冷酷无情,封建家长代表人物)那些词语可以体现?(暴跳如雷、拽、)抓住课文中“暴跳如雷”“拽”“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作者用此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体会文中各个人物形

10、象的特征,折射的思想内涵。三、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2.通过这个自然段的描述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画出最后一段体现人们美好愿望的语句。四、总结全文。通过学习本课文,理解牛郎、老牛、织女、王母的人物形象,所要折射的思想内涵。五、拓展延伸,写作方法的学习。1.抓住文章中对主要人物描写的句子,概括了人物的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2.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式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并给家人讲述。学生齐声朗读朗读一遍,再次体会民间故事所要表达内容以及所要折射出的深层次的思想内容。六、板书设计。牛郎身世(孤苦伶仃)照看老牛 老牛说话(牛郎:勤劳善良、勇敢;老牛

11、:知恩图报、善解人意)织女下凡相识织女(心灵手巧、追求自由)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王母:冷酷无情、封建家长) 七、教学反思。课文中第3、9自然段。老牛与牛郎的对话,对天色的描述“微弱的星光”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用“微弱”、“衰老”以及老牛临终声泪俱下的“遗言”微妙的表达了牛郎与老牛之间的亲密以及老牛的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课文最后喜鹊搭桥,七夕相会,教学中学生会对这些对话以及场景产生怀疑,认为不可能。我们要尽可能的扭转学生的这种认识,教导学生这只文章写作的这种方式,是一种文学形式,不要过分纠结故事情节中的真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