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一般方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86245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一般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一般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一般方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一般方法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3、找出文章的说明顺序。4、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一、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二、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内容不同分)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按语言风格不同分)三、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如何判定说明文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

2、 _ 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 具体些。1、时间顺序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 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3、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 次,浅入深,个 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 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 理性,便

3、于读者理解。第一空 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 性的语言表述。五、说明文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 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 举例子: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 更本质、

4、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加以具体的 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XX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 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 对象的作用。六、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

5、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七、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1、“总一一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2、并列式3、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 等词语。八、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 心句。记叙文和议论文也如此。九、如何概括文段的中心句(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 “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 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十、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

6、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不可以。 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 解释该词。 该词在哪些方面(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进行限制。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 与实际不符,太绝对了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一一“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

7、指代 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 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六、文中段落能否调换顺序说明文一般讲究严谨的说明逻辑, 即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来说明事理, 通常包括时间 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当问到文章那几个段落不能调换时,需要注意这些段落之间所具有的内在逻辑或者说明顺序,以此为答题切入点来思考。I、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课后练习:

8、冬眠的奥秘张劲硕 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一一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 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 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 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

9、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 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一一这就 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 肤吸入少许氧气! 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

10、,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一一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多岁,后者却只有 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 命要长很多。 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 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

11、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5、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6、 朗读第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 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7、 第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 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

12、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 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8、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 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 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9、 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两 段简要概括。(6分) 冬眠可以提高寿命。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一一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 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第二篇不拘一

13、格的宋代便服王志艳 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 洁朴素,不提倡花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 不大。 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

14、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 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 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 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 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

15、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 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 情趣。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 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 下身为黄色的裙裳, 腰间竖一条原上黑边的白 绢;足登方履。这是便服更多的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一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

16、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 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12. 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3分)13. 文章第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5分)14. 请分行文章第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4分)15. 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案:12. 长袍帮短衫帮13.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

17、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的人人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14“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许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大多”表现好劳动者的这样打扮具有普遍性。“大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5.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 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第三篇“望梅”能否止渴 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

18、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 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 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 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寸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 抑制的原因。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19、 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这个装置能够 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他们发现小鼠脑 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研究者们

20、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13. 第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3分)14. “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2 分)2分)15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寸就可以刺激渴感。16. 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

21、难耐,边跑边喝水。请 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3分) 答案:13. 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说明对象:口渴的原因。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点题等作用。(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说文明开头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 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 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运用某种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种 特点。14. 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

22、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依据在最后一段,可概括得 出。15. 因为“有研究显示”强调“血量变化10%寸就可以刺激渴感”是有科学根据的(或交代“血量变化10%寸就可以刺激渴感”这种说法的来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也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解析:此题考查了说骥文语言的准确性。“有研究显示”和平时经常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据考证”“据科学家实验”“据 统计”等等短语的作用一样,都能增强后面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使文章更有权威性,使读者更易接受,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6. 王老师在比赛中大量出汗,体液的容量、浓度发生变化(或“体液不平衡”), 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或“神经元群”)实时监测到细胞脱水(或“体液不 平衡”)现象,产生渴感;口渴是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能使人体免于脱水;喝水之 后,体液得到稀释(或“体液恢复平衡”),渴感消失。(意思对即可)解析:完成此类 题时,应运用文中的相关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