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96921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第一篇: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集体备课”如果是为了强调 “集体人多势众” 这个含义,的确有搞成“体 力活”之嫌;如果为了强调“集体智慧”,这应该是其本意,也应该是其所向。 这样称“集体”就只说了表层的一面,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集智备课”更能传 递给大家一种思想能量,一种智慧创造。一、集智备课的内涵 高效课堂下的集智备课是指教师以学科组或者备课组教师团队为基本单位, 发 挥集体智慧,合理分工,有效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 师生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导学案的教学活动。1 、集智备课中的“集体”,通常是指由同教材教师组成的“备课组”。2 、集智备课中的“

2、课”,在高效课堂的导学案设计上,从学生使用的角度讲, 通常是针对课时或课题备的“课”。通过集智备课形成的导学案,只是导学案设计程序中一道重要的“工序”,但 仍是个“粗加工”过程,并不是最后形成的课前每位师生共用的那份导学案。在 集智备课之后, 还要经过每位教师 “二次设计”的过程,甚至在“二次设计” 时, 也需要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集智备课或教师个人 “二次设计” 最后形成的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使 用的教案,而是师生可以共用的导学案。二、集智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个体有备而来是前提, 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 个体再备而用是目的, 共同进步、 共同成长是归宿。在个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 进行集智备课

3、未必对教师个人有利。 然而经过集 智备课形成的导学案,如果不进行教师个性化的“二次设计”,上课直接拿来使 用,忽略了班级间和学生间学情差异,也会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陷入低效。个人备课与集智备课必须有所侧重, 有所不同。 如果集智备课解决的是完全可 以靠个人或者私下交流就可以解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枝节问题, 而疏于解决个人 备课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 比如学法指导问题、 课程开发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设 计问题等,那么这样的集智备课就失去了真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备课中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备学生”。“备学生”就是“备学情”、“备学 法”,其他所有的“备”都必须以“备学生”为核心。从备课标、 备教材的角度

4、讲, 集智备课占有很大优势, 而如果从备学生这个角 度讲,个人备课则占有很大优势。集智备课可以将个人备课的“短板”补齐,真 正的备课恐怕还是要最终回到个性化备课上来,通过个人备课来将成果呈现。如果集智备课成为备课组教师的 “导学案之和” ,成为一人备课大家共享的 “投 机行为”,成为上资料下载的“拼盘”,成为一个统一标准的“流水线作业”, 那么这样的集智备课不仅不会促进师生发展,还会成为阻碍师生个人发展的力 量。三、集智备课的基本流程 在集体备课前,要做有关准备工作,概括为“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 题、定执笔人。集智备课应本着“合作性、研究性、过程性、创新性、高效性”的基本原则进 行。常

5、用的备课流程是: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 课上“续备”课后“补备”。1 、个人“初备”:全组教师首先进行个人备课,形成“初案”。 教师要立足“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原则,以“备学生”为前提 和核心,做“五个围绕”:(1)围绕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及整合课程资源;(2)围绕三维目标落实,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教与学的基本策略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3)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预设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 的主要问题,并准备问题拓展生成的多种预设;(4)围绕个人备课中的问题,做集智备课发言准备;(5)围绕课堂时间,做课堂各环节的时间预设。2 、备课组“集备”:完成

6、导学案设计的主要框架,通过集智备课初步形成师 生共用的导学案“共案”。集智备课时,教师轮流发言,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发言:(1)站在教者、学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本挖掘,包括知识 点、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的解读等;(2)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 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5)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3 、个人“复备”:形成个性化导学案“个案”。 教师要在集体研讨的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二次备课,

7、将教师课堂的组织、 发动、引导、激趣、点拔等教学设计利用导学案上的教师复备栏进一步具体完善。4 、课上“续备”:教师通过课中个人“续备”,形成“续案”。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动态性调查, 及时把握学生学习进程和课堂 即时性问题生成,印证真实的课堂情境与导学案预设的差距,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修正学习方案。5 、课后“补备”:“补备”是一个课后反思与修订的过程,课后反思对导学 案进行补充形成“补案”。 ( 来源 : w.hw.)对于高效课堂来讲,课堂上充满了开放性、动态生成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 中肯定有很多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 教师要就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启发、 瞬间的 灵感、困

8、惑等反思记下来, 进一步对导学案进行修订, 在下一次集智备课时将心 得体验与困惑进行组内交流探讨。四、集智备课的组织与管理1 、建立备课组织;完善备课制度;建立评价机制。在评价方面要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 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备课组评价相结合。为了检验备课效果, 教学管理者要跟踪课堂, 全程关注导学案在实际操作中的 实效性,通过课堂学生学习的效果来检验备课的效果, 从而实现评价的过程性和 结果性的统一。2 、集智备课避免走入的误区(1)集智备课避免无“备”而来。集智备课要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 没有较充分的个人 “初备” ,集智备课就成了“

9、瞎扯淡” ,盲无目的, 没有主题, 势必导致低效或者无效。个人备课是前提,是基础,集智备课是完善、是提升。(2)集智备课避免“包干到户”。不能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全 组人员其享。(3)集智备课避免“目中无人”。不能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要关注学生 的学,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创造。(4)集智备课避免“千人一面”、“行篇一律”。集智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 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这里的个性不仅指教情、师情,更重要的是指学情、生 情。(5)集智备课要避免“手工制作”。集智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 目标是提升,要着力落实一个“研”字。杜绝走形式;杜绝粘贴、下载、剪贴等 “拿来主义”。(6)

10、集智备课避免“一言堂”。不能由中心发言人演“独角戏”,或者备课 组长说了算,使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第二篇: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祁阳二中 刘朝晖“集体备课”如果是为了强调 “集体人多势众” 这个含义,的确有搞成“体 力活”之嫌;如果为了强调“集体智慧”,这应该是其本意,也应该是其所向。 这样称“集体”就只说了表层的一面,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集智备课”更能传 递给大家一种思想能量,一种智慧创造。一、集智备课的内涵高效课堂下的集智备课是指教师以学科组或者备课组教师团队为基本单位, 发 挥集体智慧,合理分工,有效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 师生共享的生

11、态教育理念的导学案的教学活动。1 、集智备课中的“集体”,通常是指由同教材教师组成的“备课组”。2 、集智备课中的“课”,在高效课堂的导学案设计上,从学生使用的角度讲, 通常是针对课时或课题备的“课”。通过集智备课形成的导学案,只是导学案设计程序中一道重要的“工序”,但 仍是个“粗加工”过程,并不是最后形成的课前每位师生共用的那份导学案。在 集智备课之后, 还要经过每位教师 “二次设计”的过程,甚至在“二次设计” 时, 也需要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集智备课或教师个人 “二次设计” 最后形成的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使 用的教案,而是师生可以共用的导学案。二、集智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个体有备而来是前提

12、, 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 个体再备而用是目的, 共同进步、 共同成长是归宿。在个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 进行集智备课未必对教师个人有利。 然而经过集 智备课形成的导学案,如果不进行教师个性化的“二次设计”,上课直接拿来使 用,忽略了班级间和学生间学情差异,也会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陷入低效。个人备课与集智备课必须有所侧重, 有所不同。 如果集智备课解决的是完全可 以靠个人或者私下交流就可以解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枝节问题, 而疏于解决个人 备课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 比如学法指导问题、 课程开发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设 计问题等,那么这样的集智备课就失去了真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备课中最为关键的应该是“

13、备学生”。“备学生”就是“备学情”、“备学 法”,其他所有的“备”都必须以“备学生”为核心。从备课标、 备教材的角度讲, 集智备课占有很大优势, 而如果从备学生这个角 度讲,个人备课则占有很大优势。集智备课可以将个人备课的“短板”补齐,真 正的备课恐怕还是要最终回到个性化备课上来,通过个人备课来将成果呈现。如果集智备课成为备课组教师的 “导学案之和” ,成为一人备课大家共享的 “投 机行为”,成为上资料下载的“拼盘”,成为一个统一标准的“流水线作业”, 那么这样的集智备课不仅不会促进师生发展,还会成为阻碍师生个人发展的力 量。三、集智备课的基本流程在集体备课前,要做有关准备工作,概括为“四定”

14、:定时间、定地点、定课 题、定执笔人。集智备课应本着“合作性、研究性、过程性、创新性、高效性”的基本原则进 行。常用的备课流程是: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 课上“续备”课后“补备”。1 、个人“初备”:全组教师首先进行个人备课,形成“初案”。教师要立足“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原则,以“备学生”为前提 和核心,做“五个围绕”:(1)围绕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及整合课程资源;(2)围绕三维目标落实,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教与学的基本策略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3)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预设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 的主要问题,并准备问题拓展生成的多种预设;(4)

15、围绕个人备课中的问题,做集智备课发言准备;(5)围绕课堂时间,做课堂各环节的时间预设。2 、备课组“集备”:完成导学案设计的主要框架,通过集智备课初步形成师 生共用的导学案“共案”。集智备课时,教师轮流发言,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发言:(1)站在教者、学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本挖掘,包括知识 点、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的解读等;(2)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 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5)提出备课时

16、的困惑和问题。3 、个人“复备”:形成个性化导学案“个案”。教师要在集体研讨的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二次备课,将教师课堂的组织、 发动、引导、激趣、点拔等教学设计利用导学案上的教师复备栏进一步具体完善。4 、课上“续备”:教师通过课中个人“续备”,形成“续案”。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动态性调查, 及时把握学生学习进程和课堂 即时性问题生成,印证真实的课堂情境与导学案预设的差距,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修正学习方案。5 、课后“补备”:“补备”是一个课后反思与修订的过程,课后反思对导学 案进行补充形成“补案”。对于高效课堂来讲,课堂上充满了开放性、动态生成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 中

17、肯定有很多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 教师要就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启发、 瞬间的 灵感、困惑等反思记下来, 进一步对导学案进行修订, 在下一次集智备课时将心 得体验与困惑进行组内交流探讨。四、集智备课的组织与管理1 、建立备课组织;完善备课制度;建立评价机制。在评价方面要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 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备课组评价相结合。为了检验备课效果, 教学管理者要跟踪课堂, 全程关注导学案在实际操作中的 实效性,通过课堂学生学习的效果来检验备课的效果, 从而实现评价的过程性和 结果性的统一。2 、集智备课避免走入的误区(1)集智备课避免无“备”而来。集智

18、备课要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 没有较充分的个人 “初备” ,集智备课就成了“瞎扯淡” ,盲无目的, 没有主题, 势必导致低效或者无效。个人备课是前提,是基础,集智备课是完善、是提升。(2)集智备课避免“包干到户”。不能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全 组人员其享。(3)集智备课避免“目中无人”。不能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要关注学生 的学,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创造。(4)集智备课避免“千人一面”、“行篇一律”。集智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 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这里的个性不仅指教情、师情,更重要的是指学情、生 情。(5)集智备课要避免“手工制作”。集智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 目标是提升

19、,要着力落实一个“研”字。杜绝走形式;杜绝粘贴、下载、剪贴等 “拿来主义”。(6)集智备课避免“一言堂”。不能由中心发言人演“独角戏”,或者备课 组长说了算,使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第三篇:高效课堂集体备课自主构建模型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题教研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韩敏记录人:胡贺平一、主持人讲话:实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分课题:自主构建模型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本过程:初备研讨个人精备上课二、魏军强发言:1. 本年级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确定了备课主题2. 具体如下:一、说教材加法结合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 它是在加法意义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继加法交

20、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 学加法结合 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 归纳概括出来 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 因此我在设计时,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 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 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 解决了教学关键, 更重要的是充 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二、说学情学生虽然在此前的学习中, 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有感性的认识, 但 加法结合律毕竟是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 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因 此,教

21、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引 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 并通过自己的举例发现规律, 概括出相应的运算 律。三、说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特征, 我确定了 如下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2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 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3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意义,感受到加法 结合律的价值,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一定得应用意识。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难点:经历探索加

22、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四、说教学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探索式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 我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进行教学 活动创设了良的氛围。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经历加法结合 律产生的形成的过程, 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生学习 数学的信心。学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 模仿和积累。 更要是的是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具体的教法和学法,我将落实到下面的教学过程当中:五、说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先复习上一节课加法交换律的

23、内容, 出示四个算式让学生填空。 这样既能巩固 旧知,也为探索新知打下基础。 45+75=75+( ) ( )+156=( )+24483+57=( )+( ) a+300=()+()(二)探究新知1 、出示例 2 主题图, 学生说图上的信息, 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 让学生自由地提问,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 题进行解答, 之后再一起来研究问题 “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请学生自己 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2 、学生回答, 教师有意识地板书: 并让回答的同学说说这么列式是怎么想的。 (88+104)+96=288( 千米)8

24、8+ (104+96)88+104+96104+96+88之后再针对这两个 算式开展研究: (88+104)+9688+ (104+96)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 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 样;运算顺序不同 )你们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 (88+104)+96 =88+ (104+96)请学生也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把可以凑整十整百的数放在一起。3 、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在小组探索交流,让他们不断地打开自 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思维,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启发,积极互 动,逐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再同第

25、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 不变。”4 、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让学生想想加法交换律,能用什么简便的方法来 表示他们的发现,并自己尝试写一下。提示: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字母或符号来 表示这一规律。板书: (a+b)+c=a+(b+c)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个运算定律 ( 板书:加法结 合律)。(三)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而且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 趣的数学学习中, 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 是针对加法 结合律的定义设计的填空和判断题。 三四题是将加法交换律也放入了习题中, 通 过连线,选择, 让学生能够区

26、分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五六题则是在刚才的 习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题是让学生自己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三个数的相 加。第六题则是开放题,在一个算式中,给学生两个数,一个空,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适合数来使计算简便一些。 这样, 我就把主动权再次交给学生, 充分体现 他们的主体性。5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 ) 32+93+682) 154+46+79+1216 、大胆设想填一填。填上一个合适的数使计算简便一些。680+ () +298172+665+()(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2 、

27、应用加法运算定律, 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或小明和爸爸,1 加到 100)1 + 3+ 5+ 7+ 9+11+13+1升 17+ 19= 2+ 4+ 6+ 8+ 10+12+14+16+ 18+ 20= 这是一道充满数学趣味的思考题, 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来的, 让学生感受 到数学的趣味,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 (104+96)=192+96=88+200=288=288(88+104)+96 = 88+ (104+96)(a+b)+c=a+(b+c) 韩敏: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 使

28、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 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 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我认为设计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 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 学习活动。安排“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 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是非常必要的。 魏俊伟:在恰当的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出“加法有交换 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这样, 既总结当课的教学内容, 又产生悬念,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欲望,激励学生在今

29、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创新。张丽菊:在教学中,结合教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观察、分析比 较、归纳、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学会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利用 教师从旁引导, 学生自学, 尝试练习等, 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体现以教师 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胡晓霞:于本节课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中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我认为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探究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己观察、 思考、感知、 认识、归纳,教师通过扶放结合, 让学生探究、讨

30、论,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判断推理 能力,而且又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习惯。梁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 发现规律、 理解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自始至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给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 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 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 观察到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第四篇:高效课堂之集体备课高效课堂之集体备课主讲人 ; 高丽ppt1一、认识集体

31、备课 1、概念; 集体备课是最基本的校本教研形式, 是提高备课 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是以学科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 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 纲、研讨各类公开课、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也就是说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 同年级或不同年级 (班数较少的学 校)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 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 动。ppt22 、集体备课的处? 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 营造一种交流、 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 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 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 缩短年轻老师 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ppt3 ;二、集体备课的原则1 、合作原则: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2 、时效原则:集体备课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 为上课服务。3 、研究原则: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集体备课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 教法、研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 解决

33、问题。4 、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 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 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5 、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导学案的备课任务和提供导学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任课教师的备课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 便于教师早作准备, 收集 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ppt4 :三、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重点内容)1 、组长分配任务:开学第一次集体备课主要是备课组长召集组员制定教学计 划和教学进度,结合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组集体备课计划。(例如: 高三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34、计划制定后人手一份, 但并不是生硬的按 照上面的顺序, 由于上课进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通常会有变化, 备课计划就随 之会有改动。)2 、教师个人备个案: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内容进行备课, 主备人主要结合课标、 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的制定和具体使用的研究。 在 下次备课前 3-5 天拿出“导学案”初稿,并打印分发给各组员,各组员认真对学 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构建上课思路,人人做发言准备。3 、集体研讨确定导学案和教案: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进行集体研讨,首 先由主备教师进行说课, 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 流程,并要说明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和分析学生情

35、况等, 然后由备课组长按照环 节顺序组织集体研讨, 通过讨论活动, 老师们再结合班级的特点和情况, 发挥各 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学生的较为成 熟的规的学案, 最后统一印制后提前一节课分发给学生。 (教案则根据集体讨论 的教学流程结合自己的特色自己完成。)例:人类遗传病与优生导学案 2 也就是说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做到 :? 提前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学案。? 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其他组员要做到:? 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集思 广益,使得教案和学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根

36、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 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 础上,各人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进行二次备课, 使教案具有个性化 特征。4 、课后反思、交流:形成正式导学案之后,教师结合自己的班级特点和教师 个性特点各自上课,在下一次集体备课首先组织老师对前一周上课内容进行反 思,提出存在问题。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和学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 因此,有必要进行跟 踪听课进行检验, 以便得到总结、 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 取长补短。5 、整理成册 : 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 电子稿),每份导学案要有教师的课后反

37、思,作为本备课组的教学资料,以备学 校检查和存档。ppt5 :四、集体备课的误区(一)集体备课等于集体写学案表现为: 将整册教材内容分解给各组员教师,由各老师分头撰写学案,完工 后交备课组长, 由备课组长装订成册, 作为全组教师通用学案。 这样的集体备课 是简单的集体的备课。 集体备课最主要的是教案、 学案形成前对相关问题的研讨 过程。(二)集体备课流于形式1 、集体备课以“量”为本。没有认识到高效的课堂源于高效的备课,把备课 看作就是写教案、学案,目的主要是为应付领导检查,备课与上课两张皮。这种 备课忽视备课的内质,忽视备课和上课的衔接。 (所写学案形同虚设,上课没有 使用,没有监督学生的完

38、成情况,甚至课上完了学案都没有发下去。)2 、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教师备课时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3. 以“”为主,东拼西凑。少数教师从上下载教案,实现教师“自我解放”。 集体备课成了“上资料的拼盘”。ppt6:五、集体备课基本要求年级备课组每周由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的课时为下一周教学 课时。备课组长为集体备课负责人。每次集体备课要做详细记录。 (载体是学校 发教研活动记录本)? 1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 、“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 备教学过程。? 3、“五统一”: 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每一节

39、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 一作业;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在以往的集体备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 费时间。(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过 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 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 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 一套。(5)?第五篇:高效课堂集体备课纸双凫铺中心小学“五步”教学模式研讨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材料 备课组:主备 者:集体备课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