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二十二-文学作品阅读(1)专题精练.doc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707505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二十二-文学作品阅读(1)专题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二十二-文学作品阅读(1)专题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二十二-文学作品阅读(1)专题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二十二-文学作品阅读(1)专题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二十二-文学作品阅读(1)专题精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二十二-文学作品阅读(1)专题精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精品专题精练 专题二十二 文学作品阅读 备考三部曲之一:自主预习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2022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瓷器的意味 池莉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比方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确实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

2、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美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创造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根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 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效劳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创造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

3、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置了过去,藏入深宅欣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

4、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根底,在这个根底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

5、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1.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此句是全文的总领句。理解本句的关键:一是仔细品味句中的隐含信息,如“日子一好“好东西“现在;二是

6、结合全文内容,特别是第、自然段来理解。答案: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2.阅读文章第、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答:_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第、段。解答此题可分两步:一是对文章整体把握进而对照题干要求加以筛选,二是对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整合。答案:(1)从陶器到瓷器(2)从实用到艺术(3)从粗陋到精致3.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_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作者的思路就是作者对整篇文章结构的一种设计和安排。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

7、其次划分文章层次,最后按要求整理归纳各局部中心词语即可理清思路。答案:(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4.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 答:_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区间在文章各段的议论抒情局部,分析时要紧扣此局部内容,评价时要分析其意义、价值。答案:(1)分析: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超越俗雅,尽自己本色。(2)评价:作者的观点极富警示性和哲理性,它启示我们做人要追求 一种最高尚的境界。二、2022山

8、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 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那么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时机,也充满着压力。时机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时机,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 不该静如

9、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翻,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时机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

10、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那么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

11、,聆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管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时机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疑心,这样的一个人必

12、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有删改)5.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散文根本特征的能力。作者开头对自己“随便走走的习惯的叙写,既是例证(从自己到人们都有 闯荡的好奇心),又是类比(从陌生城市的走路到“人生也是如此)。抓住了这两方面,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6.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时机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答:_(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13、。答:_解析:此题考查体会文学作品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1)的解答关键词是“交给了时机和压力去支配和“迷失了回家的路途。(2)的解答关键词是“精神的坐标和“无论走多远。对每句话含意的理解体会,都必须以整体把握全篇的主旨为前提,准确解读其字面意思,进而领悟其深刻含意。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 无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2)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答:_解析: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和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标题含意的理解必须立

14、足于全篇。“记住回家的路这一标题,“家是其中的核心所在,只要弄清了“家是自我的心灵世界,“离家与“回家的辩证关系也就豁然开朗了。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8.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答:_解析: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开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的能力。题目要求谈谈在阅读作品形象、体会主旨后所受的启发。这句话含蓄形象,内涵全面,兼容了顺应天性、放开心态的追寻过程与自我定位、全力以赴的家园意识。此题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