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同步练习C卷新版.doc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709724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同步练习C卷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同步练习C卷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同步练习C卷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同步练习C卷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同步练习C卷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同步练习C卷新版.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同步练习C卷新版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8高三上河北期末) 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b点是人静止悬吊着的位置,c点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空气阻力不计,则人( ) A . 从p至c过程中人的动能不断增大B . 从p至a过程中人的机械能不守恒C . 从p至c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人克服弹性绳弹力所做的功D . 从a至c过程中人的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增加量【考点】 2. (2分) (2017高二下连云港会考) 如图所示是蹦床运动员在

2、空中表演的情景,在运动员从最低点开始反弹至即将与蹦床分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蹦床对人的弹力增大B . 弹性势能增大C . 动能增大D . 重力势能增大【考点】 3. (2分) (2017高二上郑州期中) 如图所示,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在同一竖直平面但在不同的电场线上一个带电小球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 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A . 带电小球的动能一定变化B . 带电小球运动的轨迹可能是直线C . 带电小球做的一定是匀变速运动D . 带电小球在a 点的速度可能为零【考点】 4. (2分) (2018全国卷)

3、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考点】 5. (2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如图所示,间距为L、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导轨左端用一阻值为R的电阻连接,导轨上横跨一根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使金属棒以初速度v沿导轨向右运动,若金属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电荷量为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棒在导轨上做匀减速运动B . 整个过

4、程中金属棒在导轨上发生的位移为 C . 整个过程中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为 D . 整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考点】 6.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期末) 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离地面高度为H0处由静止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动能Ek随距地面高度h变化关系的Ek-h图像是( ) A . B . C . D . 【考点】 7. (2分) (2017海林模拟) 如图所示,将一光滑圆弧轨道固定竖直放置,其中A点为圆轨道的最低点,B点为圆水平直径与圆弧的交点一个质量为m=1.256kg的物体静止于A点,现施加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和物体运动运动方向一致的外力F,使其沿圆周运动到达B点

5、,随即撤去外力F,要使物体能在竖直圆轨道内维持圆周运动,取3.14,g取10m/s2 , 外力F至少为( )A . 5NB . 10NC . 15ND . 20N【考点】 8. (2分) (2017高一下海南期中)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的曲面上一点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水平面上B点处停止若再用平行于接触面的力将该物体从B处拉回到原出发点A处,则需要对物体做功的最小值为( )A . mghB . 2mghC . 1.5mghD . 3mgh【考点】 9. (2分) (2017高一下双峰期中) 如图所示,圆心在O点、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abc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Oc与Oa的夹角

6、为60,轨道最低点a与桌面相切一轻绳两端系着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均可视为质点),挂在圆弧轨道边缘c的两边,开始时,m1位于c点,然后从静止释放,设轻绳足够长,不计一切摩擦则( )A . 在m1由c下滑到a的过程中,两球速度大小始终相等B . m1在由c下滑到a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 若m1恰好能沿圆弧轨道下滑到a点,轻绳对m2的拉力为m2gD . 若m1恰好能沿圆弧轨道下滑到a点,则m1=2m2【考点】 10. (2分) (2017高一下玉林期末) 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用长为L的细绳将物块连接在转轴上,细线与竖直转轴的夹角为角,此时绳中张力为零,物块与转台间

7、动摩擦因数为(ta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则( )A . 至绳中出现拉力时,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2mgLsinB . 至绳中出现拉力时,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mgLsinC . 至转台对物块支持力为零时,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 D . 设法使物体的角速度为 时,物块与转台间无相互作用力【考点】 11. (2分) (2019高一下内江期末) 某滑雪运动员沿斜坡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2000J,他克服阻力做功200 J。则在这段下滑过程中,该运动员的动能增加了( ) A . 1800JB . 2000JC . 2200JD . 200J【考点】 12. (2

8、分) (2017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物体A、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mA=1kg,mB=2kg在A上作用一个大小为3N的水平拉力F后,A、B一起前进了4m,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A对B做的功为( )A . 8 JB . 12 JC . 0D . 8 J【考点】 13. (2分) (2018高三上河北期末)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固定挡板,质量不计的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物块A放在弹簧的右端,初始时刻弹簧为原长,物块与弹簧未连接,现瞬间给物块一向左的初速度,使其将弹簧压缩,经过一段时间弹簧将物块弹开,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l。已知物块的初速度大小为v0、物块与水平地面

9、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 物块向右运动与弹簧分离前,物块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 . 弹簧最短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C . 物块与弹簧分离前二者组成的系统其机械能一直减小D . 当物块离开弹簧滑动到速度为零时,物块距离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为 ;【考点】 14. (2分)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绝缘细管的圆心O处放一点电荷。现将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半圆形管的水平直径端点A静止释放,小球沿细管滑到最低点B时,对管壁恰好无压力。若小球所带电量很小,不影响O点处的点电荷的电场,则置于圆心处的点电荷在B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考点】 15. (2分) 如图,

10、质量为的物块与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与转轴相距R,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某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已开始做匀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 ( )【考点】 二、 填空题(共5小题) (共5题;共10分)16. (1分) A、B两物体的动能相等,若它们的质量之比mA:B=1:4,则它们的速率之比vA:vB_ 【考点】 17. (3分) (2016高二上嘉峪关期中) 带电量为 1.0102库的粒子,在电场中先后飞经A、B两点,飞经A点时的动能为10焦耳,飞经B点时的动能为4 0焦耳已知A点的电势为700伏,则电荷从A到B电场力做功_J;带电粒子在A点的

11、电势能是_J; B点的电势是_伏【考点】 18. (2分) (2021闵行一模) 一物块在高 、长 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的变化如图中直线、所示,取 。则物块开始下滑 过程中,机械能损失_ ;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_ 。 【考点】 19. (1分) (2017高二下绥化期中) 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0打入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砂箱之中,子弹射入砂箱的深度为d若砂箱可以自由滑动,则子弹陷入砂箱的深度为_【考点】 20. (3分) (2016高三上吉安期中)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该装置由斜面和很短一段水平部分组成,固定并调整斜槽,使

12、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好木板、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x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高度H(h为单位长度)h2h3h4h5h6h7h8h9h水平位移 x/cm5.59.111.714.215.917.619.020.621.7已知斜槽倾角为,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斜槽底端离地的高度为y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定理若成立应满足的关系式是(利用给定和测得的物理量)_以H为横坐标,以_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

13、因是_【考点】 三、 解答题(共5小题) (共5题;共65分)21. (10分) (2018高二上枞阳月考) 如图所示,BC是半径为R的 圆弧形的光滑且绝缘的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P为一质量为m,带正电q的小滑块 体积很小可视为质点 ,重力加速度为g (1) 若小滑块P能在圆弧轨道上某处静止,求其静止时所受轨道的支持力的大小 (2) 若将小滑块P从C点由静止释放,滑到水平轨道上的A点时速度减为零,已知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求: 滑块通过圆弧轨道末端B点时的速度大小以及所受轨道的支持力大小水平轨道上A、B两点

14、之间的距离【考点】 22. (10分) (2016高二上淇县期中)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间的距离d=40cm电源电动势E=24V,内电阻r=1,电阻R=15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从B板小孔以初速度v0=4m/s竖直向上射入板间若小球带电量为q=1102C,质量为m=2102kg,不考虑空气阻力那么:(1)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时,小球恰能到达A板?(2) 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多大?(取g=10m/s2)【考点】 23. (15分) (2019高一下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高为 L 的倾斜直轨道 AB、CD 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分别

15、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 B、D 两点,圆弧的半径也为 L。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下滑后,经轨道 CD 后返回,再次冲上轨道AB至速度为零时,相对于水平线BD的高度为 。已知滑块与轨道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1=0.5,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 求滑块第一次经过 B 点的速度大小; (2) 滑块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 滑块与轨道 CD 间的动摩擦因数2。 【考点】 24. (15分) (2020湘赣粤模拟) 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N、PQ相距L1m,上端连接一个阻值R1的电阻,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37,长为L的金属棒ab垂直于M

16、N、PQ放置在导轨上,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已知金属棒ab的质量为m2kg、阻值R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T,重力加速度g10m/s2 , 导轨电阻不计。现闭合开关,金属棒ab从静止开始运动,若金属棒下滑距离为s50m时速度恰达到最大(sin370.6,cos370.8),求: (1) 金属棒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 金属棒的最大速度; (3) 金属棒由静止开始下滑位移为s的过程中,金属棒上产生的焦耳热。 【考点】 25. (15分) (2019全国卷)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A、B,质量分别为mA=l.0 kg,mB=4.0 kg;两者之

17、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l=1.0m,如图所示。某时刻,将压缩的微型弹簧释放,使A、B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为Ek=10.0 J。释放后,A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A、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0.20。重力加速度取g=10 m/s。A、B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1) 求弹簧释放后瞬间A、B速度的大小; (2) 物块A、B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A与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 A和B都停止后,A与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考点】 第 29 页 共 2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答

18、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二、 填空题(共5小题) (共5题;共10分)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三、 解答题(共5小题) (共5题;共65分)答案:21-1、答案:21-2、考点:解析:答案:22-1、答案:22-2、考点:解析:答案:23-1、答案:23-2、答案:23-3、考点:解析:答案:24-1、答案:24-2、答案:24-3、考点:解析:答案:25-1、答案:25-2、答案:25-3、考点: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