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72228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学案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第一讲 组成物质的微粒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他们的实质。 2(能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学海导航】 一、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

2、粒。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间按一定的比例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或物质)。 质子 (+) 原子核 质子数 + 中子数 = 质量数 中子(0) 原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元素与原子概念的区别 元素 原子 ?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一种原子的总称?一种宏观名称,只有种类之微观粒子,既有种类之分,又有区别 分,没有数量、大小、质量的含义?元素数量、大小、质量的含义?是构是组成物质的成分 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联系 具有相同核

3、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单位 可以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或“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应用举例 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变成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二、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关系可以简单地用单质 分子 图示表示: 元素 原子 化合物 离子 1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物质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

4、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物的组成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概念(宏观) 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 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实质(微观) 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变时呈现的性质 性质获得途径 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一般是指物质跟氢气、氧气、金性质包括内容 硬度、密度、溶解

5、性、导电性、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导热性等。 盐能否发生反应及热稳定性。 【例题解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C、 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后,总体积不变 D、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容易干燥,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 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 A、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

6、后总体积小于200 mL B、 打开盛装浓盐酸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 4、为什么说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 5、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水受冷变成冰是物理变化,而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2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第二讲 物质分类及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 【课程目标】 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 【学海导航】 一.物质的分类 二、氧化物 非

7、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SO CO 等) 22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CuO FeO MgO FeO等) 2334?和HO反应 相应的酸 2酸性氧化物 ?和碱反应 盐和HO 2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和HO反应 碱(必须是强碱) 2碱性氧化物 ?和酸反应 盐和HO 2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lO 23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NO等。 三、综合知识 1、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范围:酸、碱、盐之间进行。 条件:有气体、水(难电解质)、沉淀生成的才能反应。

8、2NaOH + CuSO = Cu(OH )?+ NaSO4 2 24 NaOH + HCl = NaCl + HO 2CaCO + 2HCl = CaCl + CO?+ HO 32223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2、离子检验: ?Cl的检验:向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溶液,白色沉淀332-不溶解。(但要注意SO的干扰) 42-?SO的检验:向溶液中滴加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溶液,白色沉4232-淀不溶解(为防止SO干扰,高中教材设计为:加足量HCl酸化后再加BaCl溶液) 322-2-?CO的检验:CO

9、+酸(HCl/稀HSO):冒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33242+2+2-2-变浑浊或 CO+Ca(Ba)的可溶性盐或碱(aq),产生白色沉淀。(要注意SO的干扰) 331、紫色石蕊试液 +? H: 2、活泼金属:冒气泡,气体可燃 2- 3、CO: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34、不可溶的碱:沉淀溶解 1、指示剂变色 2+2+?OH 2、加Cu、Fe的可溶性盐溶液,产生蓝色、红褐色沉淀 3、金属活动活动顺序: 金属活动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应用:?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够与

10、酸反应生成氢气 ?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K、Na、Ca除外),K、Na、Ca、Ba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条件:金属单质在前,金属离子在后,盐可溶)。 【例题解析】 例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_ ?酸_ ?碱_ _ ?单质?盐_ ?氧化物_ ?有机物_ 例2.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 例3.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编号 ? ? ? ? ? 名称 食醋 白酒 白糖

11、水 石灰水 纯碱溶液 主要成分 CHCOOH CHOH CHO Ca(OH) NaCO 325122211223溶液PH 3 7 7 11 10 4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试回答:?将上表?,?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_;属于碱的是_;属于盐的是_;属于有机物的是_。 ?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 ?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Mg(OH)可用_少量多次清除。 32第三讲 酸 碱 盐的反应 【课程目标】 1、了解酸碱盐的概念。 2、掌握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规律。

12、 【学海导航】 一.基本概念 +1、酸: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 注意:工业三强酸中,浓盐酸和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沸点比较低,而浓硫酸则是高沸点的酸,难挥发。但浓硫酸有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并且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使用和稀释浓硫酸时要十分小心。硅酸(HSiO)难溶于水。 23,2、碱 :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是碱。 注意:常见的强碱有KOH、NaOH、Ba(OH) 、Ca(OH)等,其中NaOH又叫烧碱、火碱、22 苛性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NaOH易潮解,故实验室称量NaOH时,天平的托盘上要放

13、小烧杯,而不能放纸,否则会因潮解而腐蚀托盘。Ca(OH)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也有很强的腐蚀性,Ca(OH)微溶于水,常用澄清的石灰水22来鉴别二氧化碳的存在。常见的弱碱有氨水NH?HO,易挥发,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23、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酚酞:遇碱变红,常用来检验碱性物质的存在。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常用来检验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存在。 PH试纸:常用来比较准确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注意:使用PH试纸时,不能事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否则测试将不准确。) 正确使用pH试纸的操作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中部,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溶液的

14、pH。 +4、盐 :由金属阳离子(或NH)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4盐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的盐是白色固体 ?溶解性: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微溶硫酸钙和银;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几种常见的盐:纯碱又称苏打(NaCO),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常用作食品工业的23添加剂,也常用于造纸,印刷等化工业,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NaHCO俗名小苏达,也常35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用于食品工业作添加剂。它们都能和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uSO?5HO俗名蓝矾或胆矾,42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常用作农药(波尔多

15、液)。CuSO+5HO=CuSO?5HO固体由白色变成4242蓝色,常用这个反应来鉴定水的存在。 BaSO 俗名重晶石,白色粉末,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盐酸等强酸,医院常用它来对4病人进行胃肠的X射线检查,即俗称的“钡餐”。 FeSO?7HO俗称绿矾,绿色晶体,易溶于水。 42KAl(SO)?12HO俗称明矾,能够作为净水剂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 422氨盐常用作氮肥。氨盐都能跟碱反应产生氨气,故氮肥不能和草木灰同时使用。(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KCO) 23二、酸 碱 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规律 1、 纵向两条线 +O+HO +酸 2 2金属 碱性氧化物 碱 盐 +O+HO +碱 2 2非金属

16、酸性氧化物 酸 盐 注意: ? 在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中,除二氧化硅(SiO)外均可直接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2如:PO+ HO(热)= 2HPO SO+HO=HSO NO+HO=2HNO 2523432242523? 在常见的碱性氧化物中,只有KO、NaO、BaO、 CaO等少数几种强碱的碱性氧化物能22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可溶性碱。 CaO+HO=Ca(OH) NaO+HO= 2NaOH BaO+HO=Ba(OH)22 2222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反应中应至少有一个是可溶的。多元酸和碱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控制酸和碱的比例不同即可得到正盐或酸式盐,如CO2和碱的

17、反应,碱过量时生成正盐,碱不足时生成酸式盐。 CO + 2NaOH = NaCO+HO (CO不足量) 22322CO + NaOH = NaHCO (CO过量) 2322、四条横线 金属+非金属 无氧酸盐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 碱+酸 盐和水 盐+盐 新盐+新盐 6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注意: Cl?这里的非金属不包括氢和氧。如:Cu+ CuCl 2Na+ Cl= 2NaCl 222Fe + S FeS 一般来说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越强反应越容易发生,反之越不容易。 ?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如对应的含氧酸酸性越强和对应的碱碱性

18、越强,则反应越容易。如:NaO+CO= NaCO 常温下就可以发生,而CaO和SiO生成CaSiO要在222323高温下才能进行。CaO+SiOCaSiO 23?盐和盐的反应要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产生,但反应物必须均可溶(或生成物比反应物更难溶) 如:NaCO + HSO = NaSO+HO+CO? BaCl + HSO = BaSO?+2HCl 23242422 22442NaOH + HSO = NaSO+2HO CHCOONa+HCl=CHCOOH+NaCl 2424233?碱和酸式盐反应生盐和水,如:NaHCO+NaOH=NaCO+HO 323

19、23、四条交叉线 碱性氧化物+酸 盐和水 酸性氧化物+碱 盐和水 碱+盐 新盐+新碱 酸+盐 新酸+新盐 ?碱性氧化物和强酸反应,如FeO+ 3HSO(稀) = Fe(SO)+3HO 23242432?酸性氧化物和强碱反应,注意必须是强碱。如:CO + 2NaOH = NaCO+HO 2232?碱和盐的反应应满足反应物两者皆可溶,而生成物应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 (NH)SO+ Ca(OH) = CaSO+2NH?+2HO 4242 432?酸和盐的反应比较复杂,共有四种情况 a. 强酸和弱酸的盐反应可生成弱酸(即俗称的强酸可以制弱酸) 如:FeS + HSO(稀) = FeSO+ HS

20、? 2442NaSO = NaSO+HO+CO? CO + H23242422NaSO +HSO = NaSO+HO+SO? 23242422b.加热条件下,高沸点酸(浓溶液)和低沸点酸的盐(固体)可反应生成低沸点的酸(即如: NaCl (固) + HSO (浓) NaHSO +HCl? 俗称的难挥发的酸制易挥发的酸) 2442NaCl(固) + HSO (浓) NaSO+2HCl? 2424NaNO(固) + HSO (浓) NaHSO +HNO?32443 C.强酸盐的稀溶液和酸(强酸或弱酸)若能生成难溶于强酸的盐,则反应可以进行。如: HS+ CuSO= CuS?+HSO 2424d.多

21、元弱酸能和该弱酸的正盐反应生成酸式盐。如: NaCO + CO + HO= 2NaHCONaSO +SO + HO= 2NaHSO 23223 232234、两条外围线 金属+盐 新金属+新盐 金属+酸 盐+氢气 ?一般是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排在后面的金属,且盐溶液必须是可溶的。但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盐的反应,并不能把金属置换出来,而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再和盐起复分解反应。 如:钠与CuSO溶液反应,2Na+2HO= 2NaOH+H? 2NaOH+CuSO= Cu(OH)? +2HO 422422?金属和酸反应,应满足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氢以前,且酸应非强氧化

22、性酸。如: 2Al + 3HSO= Al(SO)+3H?2424327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例题解析】 例1:稀释浓硫酸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例2:用玻璃棒沾取浓硫酸滴在纸片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实验室里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氢气等气体,是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例3: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盐酸、食盐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这种试剂是( ) A(酚酞 B.石蕊试液 C.氯化铁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例4: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

23、,14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可能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 A.由蓝到绿 B.由绿到蓝 C.由橙到绿 D.由红到紫 第四讲 原子结构 【课程目标】 一、原子结构 1、理解原子的概念。 2、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3、理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4、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二、化合价 1、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2、掌握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或判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4、能够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理解离子化合

24、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学海导航】 一、原子结构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8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5)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结构: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 (1)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

25、十万分之一,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 (2)各种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 3、相对原子质量: 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 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 12二、化合价 1、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

26、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应称为原子的化合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各化学式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出相应的化合价。 (3)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中,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化合物类型 化合价的数值 正价 负价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 失电子的原子(阳离得电子的原子(阴离离子化合物 的数目 子)为正价 子)为负价 一个原子所形成共用 共用电子对偏离的 共用电子对偏向的 共价化合物 电子

27、对的数目 原子为正价 原子为负价 (4)化合价原则:不论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有些元素有几种化合价,这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在不同条件下得失电子的数目可以不同,因此生成的不同的化合物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如氮元素有,3、+1、+2、+3、+4、+5等几种化合价,硫有,2、+4、+6等几种化合价。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氢+1,氧,2;金正,非负,单质零;一价氢氯钾钠氯,二价氧钙镁钡锌,三价铝,四价硅,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铜二一,铁二三,碳有二四要记全。 (2)某些原子团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如硫酸

28、根、碳酸根为-2价,硝酸根、氢氧根为-1价,铵根为+1价。 3、化合价和化学式: 9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1)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一般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约简交叉法) 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类型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项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定义 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成(分子)的化合物 构成微粒 阴离子和阳离子

29、 分子或原子 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与常见物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容易形成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如?非金质类别的离子化合物。如:活泼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氢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关系 属氢化物、强碱、大部分盐类 ?酸等 注意:(1)带电荷的原子是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团也是离子。 ,,,如Na是阳离子,Cl、OH是阴离子。 、NH4(2)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例题解析】 例1. 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80 B

30、. 128 C. 208 D. 288 例2. 下列是对原子的叙述:?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和? 例3. 已知:碘(I)元素有-1、+1、+3、+5、+7等多种化合价,碘酸碘是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碘酸根(IO)离子构成。你认为它的化学式可能是下列中的( ) 3IOIOIOIO25274549 A. B. C. D. 例4. 某元素R的化合价为不变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_。 例5. 在某种共价化合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显

31、-2价,这是由于 A. 1个M原子得到2个电子情 B. 1个M原子失去2个电子 C. M原子形成了两对共用电子对但偏离M原子 D. M原子形成了两对共用电子对但偏向M原子 例6. 下列化学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一组是( ) A. NaCl 、CO、Na B. HO、HCl、HSO 2224C. NHCl、NaCl、MgO D. O、Al、CO 4210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第五讲 化学计算 【课程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含义,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分析计算; 2、根据化学反应的事实和各种已知条件,对有关纯物质反应

32、,含杂质物质反应进行分析和计算。 3、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并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迁移运用; 4、化学式的计算设置在“新情境”中,计算一些和生活、生产实际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各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 5、溶解度的定义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海导航】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各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各种物质总式量之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之间是正比关系,利用正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 设:设未知数。 式:写出该计算题中所涉及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比:找出已知物质与未知物质间

33、的质量关系,列比例式。 算:计算,解出结果。 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计算,以及体积和密度的换算;(,m/v) 2、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换算关系:m混a % = m纯或m纯? a % = m混 3、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守恒法) 4、有关质量差的计算; 差量法: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增加或减少)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直接找出所求的量。) 5、有关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的计算。 6、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四、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例如:HO表示水; 2宏观意义: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4、例如: HO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1)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微粒。例如:HO表示一个水分子; 2微观意义: (2)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还表示这种分子的原子个数。 例如:H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11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例题解析】 例1.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加热分解,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7g。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例2.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2.02g,用氢气充分还原,铜的质量为1.75g。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多少, 例3.在高温下煅烧碳酸钙和碳酸镁,都分别得到金

35、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若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经充分煅烧质量减少一半,则此混合物中碳酸钙和碳酸镁的质量比是多少, 例4.t?时,将15g碳酸钙粉末与一定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求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5.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铝。待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天平保持平衡 B(铝也有剩余 C(天平指针偏向放镁的一方 D(天平指针偏向放铝的一方 例6.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FeO B(FeO C(FeO D(Fe(SO)

36、 2334243例7.5.85g NaCl样品(其中含少量下列一种盐),测知氯元素的质量为3.59 g,则可能混入的盐是( ) A(KCl B(FeCl C(MgCl?6HO D(AlCl 2223例8.商店中现有碳铵(,)、尿素,(,),两种氮肥,标价为:,碳铵0.54元/千克,尿素1.25元/千克。若用100元钱买氮肥,试通过计算论证理论上买哪种氮肥合算。 12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第六讲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课程目标】 1(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 2(体会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学海

37、导航】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蒸 1、瓷质仪器,加直接加热,耐高温,但发 用于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不能骤冷。 皿 2、蒸发溶液时,液体量不超过容量的2/3。 坩 1、放在泥三角上直接灼烧。 埚 用于高温灼烧固体物质。 2、加热或反应完毕后,要用坩埚钳取下坩埚,并放在石棉网上,防止骤冷破裂。 烧 1、作反应容器,反应物易混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即垫上石棉杯 和均匀,可加热。 网用酒精灯加热或用水浴加热。 2、配制、浓缩或稀释溶液。 2、所盛液体不得超过烧杯容量的2/3。 锥 1、作反应容器,可加热;振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形 荡方便,适用

38、于滴定反应。 2、滴定时,盛液不宜太多,以免振荡时瓶 2、盛放试剂。 溅出。 圆 1、用作反应物多且需长时间底 加热的反应器。 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烧 2、装配气体发生器。 瓶 蒸 馏 1、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 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烧 2、装配气体发生器。 2、蒸馏时,要加碎瓷片防暴沸。 瓶 1、应竖起放置或持直,读数时视线应和量 液面水平,读取弯月面最下点刻度。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筒 2、不可加热,不可用做实验容器,不可量取热的液体。 容 1、不能加热。 量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2、磨口瓶塞是配套的,一般不能互换,瓶 定浓度的溶液。 用前要检漏。 3、不能用来贮存溶液。

39、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 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时必须使用洁净的仪器。洗涤玻璃仪器,看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3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常用的洗涤方法有: (1)冲洗法 对于可溶性污物,可用水冲洗。往仪器中注入少量的水,稍用力振荡后,把水倾出,如此反复冲洗数次。 (2)刷洗法 内壁附有不易冲洗掉的物质,可用毛刷刷洗。在要洗的仪器中加入少量水,用毛刷轻轻刷洗,再用自来水荡洗几次。 (3)药剂洗涤法 对于附着在内壁上不易刷洗的不溶污物,就要考虑用洗涤剂或药剂来洗涤。比如油脂可以用肥

40、皂液(碱液)或洗洁精刷洗,粘附在器壁上的碳酸盐、氢氧化物可以先用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干净。 洗涤干净的试管和烧杯应分别倒置在试管架和实验桌面上凉干,口不能向上,以防灰尘掉入。 三、药品的取用 1(取用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l,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也有例外如钠。 2(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

41、,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粉末:先使试管平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中约2/3处,然后直立试管,使药剂放下去。 (2)液体药品的取用 ?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与容器口紧接,取出所需量后,应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上靠一下,把瓶口剩余的一滴试剂“碰”到容器内,以免液滴沿瓶外壁流下。 ?较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滴瓶上的滴管是配对专用的,不能搞错,使用后,应立刻将滴管插回原来的滴瓶中,不得乱放,以免沾污;另外,滴管入滴瓶中取出试剂后,应保持橡皮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斜放,以防滴管中的试剂流入腐蚀胶头。 ?极少

42、量:用玻璃棒蘸取。如用pH试纸测液体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液体用量筒:a.量筒应放平稳,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大;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小。 14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固体用托盘天平: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砝码要从大到小加,

43、用镊子拨动游码;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1)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 (2) 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3)点燃时应用火柴,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4)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5)停止加热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实验过程中,要谨防碰翻燃烧中的酒精灯。若不小心造成酒精洒出着火,不要惊慌,应赶快用湿抹布将火扑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44、、锥形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3(固体的加热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冷凝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液体的加热 145.286.3加与减(三)2 P81-83(1)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 (2)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四、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dr 直线L和O相离.1(仪器的连接:橡皮管、塞子、玻璃导管等的连接,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即管口或塞子先用水润湿,插入过程应转动插入。注意往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因

45、为这样容易压破仪器。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操作要领: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松开手,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 第三章 圆五、物质的分离 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1(过滤:适用于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物质的分离。 (1)用到的主要仪器及用品:铁架台、烧杯(两个)、漏斗、玻璃棒、 滤纸。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为了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要用食指把滤纸按在漏斗内壁上,用水湿润滤纸,并使它紧贴在壁上,赶去滤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

46、液体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靠在烧杯内壁上。 2(蒸发 13.13.4入学教育1 加与减(一)1 P2-3(1)用到的主要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 15 兴山一中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讲义学案 主讲:秦洪强 2011年6月 七、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2)注意:?使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1,3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六、溶液的配制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有:计算; 称量或量取;溶解。 2(用到的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滴管、玻璃棒。 3(注意:(1)固体要用托盘天平称,液体要用量筒量;(2)溶解要在烧杯中进行,要用玻璃棒搅拌;(3)若稀释浓硫酸,则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145.286.3加与减(三)2 P81-83例2: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