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会考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解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39776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上海会考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4上海会考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上海会考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上海会考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1 1、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和星云(原因:质量巨大) 2 2、 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 3 3、 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 (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 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 / /河外星系一一总星系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共面性、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性 包括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 木星

2、、土星 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远 9 9、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活动 周期 太阳活动的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八、J 1111 年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 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 极光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太阳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1010、 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一一地球由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一一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 的节奏适中 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111、 月球表面的特征

3、月球的体积质量小一一吸引力小一一基本没有大气一 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 1212、 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恒星月 27.32 27.32 日) 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面 1313、 月相(朔望月 29.53 29.53 日) 月相 日地月位置 时间 潮汐 天文现象 新月 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初一(朔) 大潮 日食 上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初七、初八 小潮 满月 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十五(望)十六 大潮 月食 下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廿二、廿三 小潮 1414、潮汐的影响: 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 加剧海岸的侵蚀; 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5

4、5、 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 6 6、 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 7 7、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8 8、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 潮汐能,发电; 利用涨潮巨轮进港; 下號门和刚 连续两次落潮(或涨潮)的时间间隔为 1212 小时 1515 分 1515、太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一 3 3); 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16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恒星日:2323 时 5656 分 4 4 秒 太阳日:2424 时 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 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

5、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 北天极逆时针, 南天极顺时针 恒星年:365365 天 6 6 时 9 9 分 1010 秒; 回归年:365365 天 5 5 时 4848 分 4646 秒 / 1 1) 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 4 4 分钟来算. .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东加西减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 2424 小时,则减 2424 小时,日期加 1 1 天, 若时间为负值,则加 2424 小时,日期减去 1 1 天. . 经度:1h 1h / 15 / 15 4min 4min / 1/ 1 2 2) 时区: 从某 0 0。或 180

6、180。经线两边经度递减,则该经线为 180180,此经线西面(左面)为东经,东面(右面)为西经; 两边经度递增,则该经线为 0 0。,且此经线西面为西经,东面为东经。 按地球自转方向:递增为东经;递减为西经 如要判断时区一一经度/15=/15=时区 ?:- 3 3)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 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 赤道处不偏 4 4) 近日点(1 1 月初)慢 远日点(7 7 月初)快 5 5 )回归年:365365 又 1/41/4 天 6 6)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2302623026 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太阳公转轨

7、道面之间的斜交存在夹角, 太阳的回归运动是在黄赤交角之间进行的, 在两条回归线之间出现了太阳的直射现象, 所以夹角的存在使地球有了四季和五带的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为 0 0 的影响:太阳徘徊在赤道,全球无温度带,四季的变化是反映在温度的变化(四季变化的作 用),任何一个地方的全年温度不变,四季也不变。同样在全球任意地方的最低太阳高度角全年大于 0 0,也就无 极昼极夜现象了。又因为地球存在黄赤交角时,每到春分 / /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此时太阳停留在赤道上) ,既 然太阳永远停留在赤道上,那么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黄赤交角变大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 (也就是热

8、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了,而温带范围变小了) 黄赤交角变小的影响: 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变化的原因:南回归线北移,北回归线南移,北极圈北移,南极圈南移 (北极圈的纬度+ +北回归线的纬度= =南极圈的纬度+ +南回归线的纬度=90=90 度)+ - X4- a + a 4- -: a + 西扎 a A s 4 越肘匕冋鬥线 1818、二分二至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 3 月 2121 日 6 6 月 2222 日 9 9 月 2323 日 1212 月 2222 日 太阳直射点 0 0 赤道 2323 2626N 北回归线 0 0 赤道 2323 2626S

9、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赤道最大(9090 )向 南北递减 北回归线最大(9090) 向南北递减 赤道最大(9090) 向南北递减 南回归线最大(9090) 向南北递减 昼夜情况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 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 长,纬度越高,夜越长, 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 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1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 2、 六大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

10、稳定。 3 3、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学说)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 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 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 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 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一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 欧板块的东

11、部隆起,形成深海沟一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4 4、地震的相关概念: 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 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等震线:受地震烈度相同的地点连线 3232 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5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

12、、液态、气态介质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构造地震 成因 广 5 5 火山地震 地震的分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6 6、 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7 7、 按照形成原因,岩石分为三大类 岩石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形成山体 岩浆 岩 侵入岩 岩浆活动 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花岗岩 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 喷出岩 矿物晶粒细小,多气孔 玄武岩 长白山、富士山、大洋洋底 沉积岩 外

13、力作用 层理构造;化石 石灰岩(太湖石) 张家界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片理构造 大理岩,石英岩 泰山 8 8、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 主要造盐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9 9、地貌类型 一、主要的地貌类型 (一) 地质作用 1.1. 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2.2. 分类:(按其能量来源分)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形成高山和洼地,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 一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一削低高山、填平洼地, 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在空间方向上相反,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14、某一种作用占优势 从全球角度看,内力作用对地表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具体某一地形某一种力起主导作用。 (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一板块运动与全球宏观地形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主要外力: 流水 (地表最强大的外力作用) 、风力、冰川、海浪 二、5 5 种主要地貌类型:流水地貌 最广泛分布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1 1 流水地貌一一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 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上游:深切而狭窄的 河谷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流地

15、貌: 中游:河谷宽阔,多形成 曲流(河曲)一一河流的凹岸侵蚀,泥沙在凸岸堆积 下游: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 Eg Eg :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通常北半球的河流往往是 ( ) A A 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B B 北岸侵蚀,南岸堆积 C C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 D 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凹岸是侵蚀的现象,其形态类似于 海湾那样凹入陆地之中。 - 凸岸地出现是因为出现了堆积现象,其形态类似于向海中突出的 半岛。) 2 2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一地表水和地下水侵蚀石灰岩形成的侵蚀地貌) 分布于石灰岩分布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以 西南各省/ /云贵高原 最突出。 地

16、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盆地、落水洞、孤峰和孤林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地下河或地下湖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洞穴、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盆地扩大、孤峰 喀斯特地貌的利与弊: 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我国西南山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 ; 常造成漏水、坍塌,大型工程应避开此地貌。 3 3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egeg :我国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 海积地貌:沙滩、沙洲、沙堤。 egeg :我国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

17、 4 4 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雅丹地貌(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沙漠、黄土、新月形沙丘 流动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5 5 黄土地貌:一一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貌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流水侵蚀地貌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流水沉积地貌 1 1 )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2 2)黄土地貌的利与弊: 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养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 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3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 黄土

18、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一一修筑梯田、植树种草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一) 相关概念: 海拔:(绝对高度)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距离差。 等高线:地形图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等高距:相邻 2 2 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 等高线地形图:按一定的等高距,把等高线绘制在平面图上就成为等高线地形图。 (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 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一般可看到,大圈一般看不到闭合,中断在边框上) 2 2 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特殊: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

19、合)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一一“密陡疏缓” (三) 等高线图地形图的判读一一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1 1)判断五大基本地形 r 平原:海拔 200m200m 以下,等高线稀疏,较顺直。 200200 米线区分平原和低山丘陵。 山地:海拔 500m500m 以上,相对高度 200m200m,等高线密集,弯曲大。 * 丘陵:海拔 500m500m 以下,相对高度 v 200m200m,等高线稀疏,弯曲较和缓。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密集,内部稀疏。 -盆地:等高线外高内低,边缘密集,内部稀疏。 (3 3)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 1.1. 推算等高线的值: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

20、等高距是相同的,知道任一条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 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闭合区域: (即“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 B B 反常的高-山岗(山丘) A A 反常的低-洼地 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2.2. 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若两点都在等高线上:H H 相对高度= =H H 高H H 低 若两点有一点在等高线上 :(n n 1 1) d dv H H 相 v ndnd。 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n n 1 1) d dv

21、 卅目(n n+ 1 1) d d (其中 n n 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 d 表示等高距) 3.3.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n n 1 1) d d H H 相 v( n n+ 1 1) d d (其中 n n 表示重叠等高线的条数,d d 表示等高距)。 4.4. 两地温度差的计算: 气温垂直递减率:0.6 0.6 C / / 100m 100m 海拔每上升 100m100m 气温下降 0.6 0.6 C . . 先算相对高度,再算温差。 (4 4 )地形与实际应用 = = I . .选“点” 水库位置: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 洼地或小盆地。 这些地区库容大,有

22、较大的集水面积 。 大坝:应建在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的中间部分 ,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 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 /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但是大坝上游来水会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 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择海水深(表现为沿岸海区等深线密集)且避风的海湾;河流的凹岸、南左北右岸。 /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 气象观测站: 应选在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 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 的地点。 疗养院: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即山清水秀,远离工厂污染,光照、温度等适 宜的地方。 n . .选“线”: 铁路、公路线: 一般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

23、弯路较少的线路。 (一般沿等高线走) -绕等高线走,坡度平缓,工程量小,行车安全,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世界形三大工程难题是:高寒、缺氧、多冻土。 引水路线:线路尽可能短,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关键是应从地势 高处向低处 利用地势 使水自流。 输油管道的选线: 应注意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川. .选“面” 工厂区位: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原料燃料的地方。 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 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居民区的选址应考虑: 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 地形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

24、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农业生产布局: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蔬菜、花卉园艺业、水稻种植宜 靠近水源地。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 在低山丘陵地区坡度 V 2525 时,可建梯田发展耕作业; 坡度2525 时,易发生水土流失,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5 5)人工利用地貌的利与弊 (1)(1)合理利用自然、建设自然 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女口:建造高楼、挖掘河道、兴修水利、修筑梯田、填造人工岛、 围海造田 (2)(2)不合理利用,造成各种环境问题 女口:不合理的围湖造田、过度开垦、无序采矿、战争 1010、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等咼线分布特征 平原 海拔

25、小于 200200 米,起伏小 等咼线数值小于 200200 米,稀疏 高原 海拔在 500500 米以上,顶部平缓 中央等咼线稀疏,边缘等咼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减小 山地 山峰海拔 500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 200200 米以上 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 V V 字形 丘陵 海拔 500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200200 米 等咼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 盆地 中央低平,四周咼 中央等咼线稀疏,边缘等咼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增加 陡崖 山峰 若干条等咼线几乎重叠在一起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 洼地 等咼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 聲 鞍部 两个山顶之

26、间的低地 / J / 山脊 等咼线向低值区弯曲 A AW / 山谷 等咼线向咼值区弯曲 呎7 V/00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1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尘埃 2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 1 1 )对流层的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对流运动为主; 水汽和尘埃集中;(成云致雨) 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 2 2) 平流层的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 平流运动为主; 水汽和尘埃少(最佳航空飞行层) 3 3) 中间层(平流层顶一 80km80k

27、m)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 4) 热层/ /电离层(中间层顶一 800km800km) 1.1. 2.2. 收太阳紫外线。 电短波。 4.4. 极光在该层。 3 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防弹衣: 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 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 1、 吸收作用 (0303 吸收紫外线;水汽、CO2CO2 吸收红外线) 2 2、 反射作用 (云层、 大尘埃一一反射各种波长太阳辐射) eg eg :夏天多云的天气不会太热 3 3、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一一

28、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eg eg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长越短。 1 1、 太阳暖大地一一 (太阳辐射: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2 2、 大地暖大气一一 (地面辐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1 1) 大气对 太阳短波辐射 吸收能力很差, (从而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 (2 2)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地面长波辐射主要以长波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而大气中的水 、散逸层 气体以离子状态存在,所以又称离子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离子态气体吸 3.3. 反射无线电短波。电

29、离层可以反射无线 5 5 )散逸层/ /外层:(800km800km 以上) 大气稀薄,大气粒子散逸到星际空间。 的僵星忤 汽、CO2CO2 吸收红外线,从而使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 ) 3 3、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 egeg: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表热量损失的少) 。 中高纬度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多出现霜冻 (晴朗夜晚少云和水汽,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热量损失多) 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增强大气逆辐射) 4 4、热力环流 1 1) 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

30、异) 海风: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温度高于海洋, 气压低于海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陆风:陆地”,”,,, 晚上降温快,温度低于海洋, 气压高于海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响海洋。 2 2) 山谷风(山坡上树少,吸热快、放热快陆地; 山 谷里树多,吸热慢、放热慢海洋) 谷风:山坡白天吸热快,温度高于山谷,气压低于山谷,近地面风 从山谷吹向山坡。 山风:山坡晚上放热快,温度低于山谷,气压高于山谷,近地面风 从山坡吹向山谷。 3 3)城市风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产生活、交通需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大量人为热。 近地面大气从郊区流向城市,高空大气从城市流向郊区。 4 4)大气

31、水平运动(风)的作用力 1.1.水平气压梯度力 一一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不同等压线图上,两条等压线间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5 5、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 中心气流运动 水平方向气流运动 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 低气压区 上升 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 多阴雨天 (台风) 南半球:顺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 反气旋 高气压区 下降

32、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晴朗、干燥 (寒潮) 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6 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 1)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 全球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2 2)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一一它 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意义: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的 水热平衡;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 形成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以及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4 4)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赤道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一高

33、空高压一一向北受地砖偏向力影响一一 3030 N N 上空形成西风一一 3030 N N 聚集下沉一一近地面高压(副高)近地面风由副高流向赤道(东北信风)一一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在赤道 辐合上升。 中纬环流:3030 N N 聚集下沉一一近地面副高向北偏转成西风一一 6060 N N 与极地东风相遇,暖而轻的西风被 抬升 - 高空高压 - 向南偏转 高纬环流:极低空气受冷下沉一一近地面高压一一指向副极地低气压, 偏转成极地东风一一 60 60 N N 与西风相遇, 不断被暖化抬升一一高空高压一一向北偏转。 小、-1 J “、丨 q 枷 湿季 -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多雨; 干季 - 低纬信风带控

34、制,炎热少雨。 地中海气候一一冬雨夏干: 夏季一一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一一中纬西风带南移控制,温和湿润。 气候分布模式图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分分布规篦布规篦 成成 E 气候特证气候特证 执执 带带 如带雨誹气候如带雨誹气候 南死纬间南死纬间 缪年耘适低压控制缪年耘适低压控制 全年咼温多全年咼温多1 1南南 如带草原气候如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南北纬回牌回牌 阿阿 赤道低氐信凤带交替径赤道低氐信凤带交替径 制制 干棍季变替干棍季变替 热带李凤气候热带李凤气候 北北10- 回归线大回归线大 喘东喘东岸岸 冬夏季凤交替控制冬夏季凤交替控制 全年髙温, 分旱全年髙温, 分旱 雨两雨两李

35、李 热带抄漠气候热带抄漠气候 南北回归绪南北回归绪 3大大 陆內陆內部、西岸部、西岸 副高或信凤带揑制副高或信凤带揑制 全年全年高溟少雨高溟少雨 矍热带矍热带 亚热带季凤苓候亚热带季凤苓候 南;南;1匕豪于匕豪于3F大大 陆陆乐岸乐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參雨夏季高温參雨 冬冬季温和少雨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南北纬3L 砂砂大 陆西岸陆西岸 副高或西凤带担制副高或西凤带担制 夏垂炎热干燥寧夏垂炎热干燥寧 季季温和多雨温和多雨 遍遍 帶帶 温带季斑气候温带季斑气候 南北纬右南北纬右 55大 陆东陆东岸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垂高温多雨夏垂高

36、温多雨 冬季冬季塞冷干燥塞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南北40 6大大 陆西岸陆西岸 终年受函斑带控制终年受函斑带控制 温和事雨温和事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南北40* 大 陆內岸陆內岸 大味气团控制大味气团控制 冬瘙夏热冬瘙夏热. .气品气品 日、日、年较差大年较差大 亚寒带亚寒带 针叶林气族针叶林气族 北纬北纬ECT 70间间 极地丈陆(海洋)气团极地丈陆(海洋)气团 冬寒氏夏暧短冬寒氏夏暧短 垂带垂带 苔原带苔原带 dtTofl *( (r 间间 极地這团控制极地這团控制 全年严寰全年严寰 冰原芾冰原芾 南北半球扱地內陆南北半球扱地內陆 扱地气团控制扱地气团控

37、制 全年酷寒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大的山地 高原高原 气温随咼度变化气温随咼度变化 气温随高而降气温随高而降 10 热力作用: 赤道低气压带(受热上升)、极地高气压带(冷却下沉) 动力作用: 副热带咼气压带(被迫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 惑带草原气快惑带草原气快畛畛 及圈附近卄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夏季短促温暖 DO 形. 极地 控制,终年 aw 45 少雨。 ioa 60 气候分布複式圏气候分布複式圏, , (5 5)高低气压带形成原因 辭热带址漠 7 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400 Z ( 地中御代就 8 8、锋面 类型 概念 锋面过境疋

38、的天气 锋面过境后的天气 分布 冷锋 冷空气主动向暖 空气运动 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北方秋冬季节 南亚季风 夏季(7 7 月) 冬季(1 1 月) 成因 1 1)海陆热力差异 2 2)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 东南信风北移越过 赤道 东南信风南移 风向 西南风 东北风 特点 湿热 干燥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暖锋 暖空气主动向冷 空气运动 连续性降水 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 准静止锋 (梅雨) 冷暖空气势力相 当, 锋面移动缓慢 阴雨连绵、闷热潮湿 伏旱 6 6、7 7 月份江淮地区 9 9、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 夏季(7 7 月) 冬季(1 1

39、 月)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洋气压 夏威夷咼压 阿留申低压 陆地气压 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家古、西伯利亚 高压(亚洲高压) 被切断气压带 副热带咼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风向 东南风 西北风 特点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与农业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水热组合,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不利:夏季风的进退强弱不稳定: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冬季风控制:冬春旱情、低温冻害、寒潮 1010、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慢进快退 1111、 全球 1 1 月、7 7 月等温线的分布 1 1 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

40、南 (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 7 7 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 (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 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 1212、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 原因 影响 措施 全 球 变 暖 燃烧矿物燃料, 排放温室气体 森林火灾 植被被破坏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 城市排污系统失效 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 f, 土壤盐碱化 全球大气环流异常 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 加强国际合作: 张江中下游形成柜津 ) 夏

41、季凤的进退与帀帝的移动夏季凤的进退与帀帝的移动 人口增长等 霍乱等疾病增加 各国承担共冋而有差别的责任 控制人口增长 城 市 热 八、 人为排放热量 城市温室气体多 不易散热 通风不良 缺少绿地 夏季更炎热,影响工作效率 诱发中暑的疾病 加剧大气污染 导致城市雨岛 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 臭 氧 洞 太阳活动 人类使用氟里昂, 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 引起全球气候异常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 引起光化学烟雾,加剧大气污染 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燃料褪色 研发佛里昂的替代产品 酸 雨 燃烧矿物燃料,排 放 S02S02等酸性气体 森林枯死 土壤酸化 淡水生物死亡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42、古迹 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 能源利用率 在煤炭使用过程中采用烟气净化技术 加强国际合作 第四篇水环境 水汽输送、降水一一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纽带”联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纽带 “调节器”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雕塑家”通过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各种地表形态 “传送带”地表物质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 使陆地水得到更新和再生 3 3、河水补给 补给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量变化 分布 雨水 降水量 :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 积雪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春汛 中国东北地区(春汛和

43、夏汛) 冰川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夏汛 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咼原 4 4、水资源的概念: a a) 广义:水圈中的水体总量 b b) 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5 5、 水资源的评价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6 6、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 原因 数量上 总量大(世界第六位) 人均少(世界平均数的 1/4 1/4 ) 国土面积广;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 时间上 东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东部:季风气候的影响 西北:夏季多,冬季少 西北:气温影响 空间上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季风气候的影响

44、 7 7、水危机的原因及其措施 水危机的原因 水危机的措施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 1 1、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 2 2、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 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跨流域调水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导致用 水量激增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型工农业(滴灌、喷 灌等技术;工业循环用水等) 水质污染 加强管理,防治水污染 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8 8、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三大流域: 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 原因:自然原因: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小 人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

45、达,用水量大;水质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9 9、世界水资源分布及其原因 水资源分布 原因 最丰富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 最贫乏地区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 部;西亚;中亚;北美洲西南部 地处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咼气压带影响(热带 沙漠气候),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 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如西风漂流 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洋流 秘鲁寒流 世界洋流分布图1010、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洋流 1111、 注: 世界洋流分布模式 注意洋流的流向与行星风系的关系 不同海区洋

46、流的名称及其成因 1 1、 2 2、 套北大西洋啜流套北大西洋啜流 4 3 3、表示世界 暖流交汇,饵 太平洋 1 1 场:日本 流交汇, 饵料丰 大渔场的分布:寒 料丰富 位置北海道渔 暖流和千岛寒 海水上下翻动, 富。 四风漂潦四风漂潦 北印度北印度洋夏孚洋夏孚 北赤逍北赤逍暖流暖流 : :商赤道商赤道 太平洋 2 2 位置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 涌升流,饵料丰富 大西洋 1 1 位置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大西洋 3 3 位置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寒流,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 1212、 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西澳大

47、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原因之一是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1313、 厄尔尼诺现象: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 东部海水异常升温,上升气流明显,导致南美洲 西岸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多 太平洋西部气温下降, 盛行下沉气流,亚洲东部,菲律宾群岛等地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少, 夏季风势力较正常年份弱。 1313、洋流的影响 对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形成世界四大渔场 对航运:顺流有利于航运,逆流不利于航运 对全球水热平衡:有利于全球的水热平衡 对海洋污染: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141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48、季节 洋流分布 原因 夏季 顺时针 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来到北半球,受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 冬季 逆时针 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 1515、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西风的进入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海岸线曲折,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山脉多东西走向,对西风的阻挡较小,有利于西风的进入 1616、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 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北海等地。 1717、 海洋权益 领海:领海的宽度为 1212 海里(2222 千米),沿海国家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约 200200 海里(370370 千米),沿海国家对其间的资源享有专属权及管辖权, 其他国家可航行、飞行、铺设电缆和管道等 公海: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 1818、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 交通运输(海洋运输) 、通讯、储藏、旅游、生产(人工岛等)和兴建海底城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