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40391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韩春利 执笔人:连桂红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编号:142205英文名称: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0 学 分: 2开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逻辑学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中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作为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工具,任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离不开逻辑学,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是正确思维、识别谬误的必要工具,也是正确表述、论证的必要工具。(二)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2、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理解基本概念、定义、规律、规划和公式,能够联系实际在日常思维和表达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规则和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概括了解逻辑的对象、性质和作用,初步明确学习逻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理解逻辑、语法、修辞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和逻辑学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第二节 普通逻辑与语法、修辞

3、的关系 一、普通逻辑与语法的关系 二、普通逻辑与修辞的关系第三节 学习普通逻辑的定义和方法 一、学习普通逻辑的定义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思考题:1、逻辑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何谓逻辑变项、常项?第二章 概念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础特征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课时:8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和语词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三、

4、使用概念要明确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第四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 二、真包含于关系 三、真包含关系 四、交叉关系 五、全异关系第五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的限制 二、概念的概括第六节 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二、实质定义及其方法 三、定义的规则 四、语词定义第七节 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 二、划分的方法 三、划分的规则 思考题: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关系? 2、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意义? 3、定义与划分的规则和方法?第三章 判断(一)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简单判断的逻辑形式、逻辑性质,培养对简单判断的实际运

5、用能力。 教学重点:直言判断、关系判断、模态判断的逻辑形式、逻辑性质。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 一、什么是判断 二、真判断和准确的判断 三、判断和语句 四、判断的作用 五、判断的种类第二节 直言判断 一、什么是直言判断 二、直言判断的种类 三、直言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 四、四种素材相同的直言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五、关于正确使用直言判断的问题第三节 关系判断 一、什么是关系判断 二、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三、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第四节 模态判断 一、什么是模态判断 二、模态判断的种类 三、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思考题:1、何谓直言判断主、谓项的

6、周延性? 2、A、E、I、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是怎样的?第四章 判断(二)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分类的根据;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与逻辑性质;正确理解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教学重点: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逻辑性质。 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节 联言判断 一、什么是联言判断 二、联言判断的真假值第二节 选言判断 一、什么是选言判断 二、相容选言判断 三、不相容选言判断第三节 假言判断 一、什么是假言判断 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第四节 负判断 一、什么是负判断 二、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思考题:1、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基

7、本性质 2、假言判断种类及相互间的联系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弄清推理的定义,组成以及推理的分类,明确什么是合乎逻辑的推理;掌握直言判断直接推理的方法,学会正确运用直言判断变形推理的公式和规划;掌握三段论的定义、构成、规则,三段论的格和式以及各格的特殊规则和作用,学会运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划和特殊规则去检验三段论推理的形式是否有效。 教学重点:掌握推理的基本特征与合乎逻辑的推理的基本涵义;掌握直言判断、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基本规则,并根据规则检验推理的有效性。 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节 推理的概述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推理 二、推理的组成 三、结论真实的推理和合乎逻辑的

8、推理 四、推理的作用 五、推理的种类第二节 直言判断直接推理 一、什么是直言判断直接推理 二、直言判断对当关系推理 三、直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第三节 直言三段论 一、什么是直言三段论 二、三段论的公理 三、三段论的规则 四、三段论的格及其特殊规则 五、三段论的式第四节 关系推理 一、什么是关系推理 二、直接关系推理 三、间接关系推理第五节 模态推理 一、什么是模态推理 二、模态判断对当关系推理 三、模态三段论 思考题:1、直言判断直接推理的规则是什么? 2、三段论推理的规则是什么?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则,学会在思维和表达中运用这

9、些推理,并能区分有效的推理和无效的推理,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则。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联言推理 一、什么是联言推理 二、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三、联言推理的组合式第二节 选言推理 一、什么是选言推理 二、相容选言推理 三、不相容选言推理第三节 假言推理 一、什么是假言推理 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三、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五、纯假言推理第四节 二难推理 一、什么是二难推理 二、二难推理的逻辑形式 思考题: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则是什么?第七章 归纳推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

10、别和联系;把握各种归纳推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提高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的逻辑要求,熟练运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提高在实际思维中自觉运用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提高结论可靠程度的逻辑要求;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的各自特点和作用。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二、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三、归纳推理的分类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第三节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二、如何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程度第四节 科学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科学归纳推理

11、二、科学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联系与区别第五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一、求同法 二、求异法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 四、共变法 五、剩余法 思考题: 1、归纳与演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如何提高各种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程度?第八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类比推理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假说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把握假说的提出和验证的几个阶段和推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提高类比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假说的提出阶段主要运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假说的验证阶段主要运用演绎推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12、第一节 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二、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 三、比喻推理第二节 假说 一、什么是假说 二、假说的构成 三、假说的意义 思考题: 1、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2、假说的提出及验证的各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推理形式?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并能在实际思维中自觉遵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思想要确定”是学习这一章的要领,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挑中津的共同的基本要求,违反这个要求必然出现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同一律 一、

13、同一律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第二节 不矛盾律 一、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第三节 排中律 一、挑中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挑中律的逻辑错误第四节 充足理由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思考题: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第十章 论证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逻辑论证的结构、规则和论证与反驳的各种具体形式、方法;学会识别和揭露论证中的谬误和诡辩。 教学重点:逻辑论证的实质是前提真实的推理,逻辑论证的规则。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论证的概述 一、什么是论证? 二、论证的结构三、论证的特征第

14、二节 论证的规则 一、关于论题的规则 二、关于论据的规则 三、论证方式的规则第三节 论证的种类 一、必然性论证与或然性论证 二、直接论证与间接论证第四节 反驳的方法 一、反驳论题 二、反驳论据 三、反驳论证方式 思考题: 如何理解逻辑论证的基本规则?四、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次)理论百分比第一章 绪论45.6第二章 概念818.7第三章 判断(一)411.2第四章 判断(二)616.7第五章 演绎推理(一)411.2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411.2第七章 归纳推理25.6第八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25.6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25.6复习25.6 总 计 36100%五、考核说明(一)考核的形式:考核采用笔试答卷(闭卷)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笔试范围为本大纲所讲授内容。(二)成绩的计算:采用百分制评分。总成绩笔试成绩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中包含平时作业(20)和考勤(10)。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一)主要教材普通逻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二)主要参考书目马玉珂主编.西方逻辑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