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54421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城市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邹城市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邹城市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邹城市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城市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市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邹城四中七年级语文古文比较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

2、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1、解释加色的字。相委而去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2、选出与“下车引之”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C、人以其语语之 D、怅恨久之3、翻译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理解填空陈元方和孔文举两人的共同点是: 、 。甲文中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目,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对方“ ”“ ”,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乙文中文举面对客人的轻视,针锋相对,结果是客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场“ ”,狼狈不堪。【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3、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1、解释加色的字。相委而去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2、选出与“下车引之”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C、人以其语语之 D、怅恨久之3、翻译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理解填空陈元方和孔文举两人的共同点是: 、 。甲文

4、中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目,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对方“ ”“ ”,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乙文中文举面对客人的轻视,针锋相对,结果是客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场“ ”,狼狈不堪。(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

5、,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 )(2分)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_13.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_(二)(11分)10A (2分) 11C (2分) 12那人便问元方: “

7、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3分。每空1分) (2)答案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2分。答对一条得1分,最多2分;言之成理即可,“讲信用”除外。)三)道旁李树(9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 (世说新语)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2)诸儿竞走取之(3)取之信然。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3分)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取之信然( )3、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什么作用?(1分)4、译句:(2分)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19、比较阅读:陈元方与王戎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3分)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

9、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亻及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

10、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_13.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昆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