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子孔子孔子颜之推颜之推的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 14级教育级教育2班第四小组班第四小组课程概括人物介绍著作及其生平事迹教育思想参考文献课后思考简简 介介 颜之推,字介,梁朝金陵人,颜之推,字介,梁朝金陵人,祖籍琅琊临沂(祖籍琅琊临沂(yi)。)。颜之推出生于士族家庭,父亲颜之推出生于士族家庭,父亲颜勰(颜勰(xie),任梁至咨议参军。),任梁至咨议参军。颜氏有家学传统,世代相传颜氏有家学传统,世代相传周周官官、左氏春秋左氏春秋等儒家专门等儒家专门学术,颜之推少时传家业。学术,颜之推少时传家业。早年早年时受家传时受家传儒儒学的熏陶,奠定了他学的熏陶,奠定了他整个学术思想的基础,整个学术思想的基础
2、晚年晚年转而转而笃信笃信佛佛教,宣扬因果报应,主张教,宣扬因果报应,主张儒佛调和,佛学为主体,儒学为儒佛调和,佛学为主体,儒学为附庸,由此可见,颜之推又并不附庸,由此可见,颜之推又并不是一位纯粹的儒者。是一位纯粹的儒者。三三为亡国之人为亡国之人他早传家业,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虚谈非其所好,还习其所好,还习礼礼、传传”生活上生活上“好饮酒,好饮酒,多放纵,不修边幅。多放纵,不修边幅。20岁步入宦途岁步入宦途,历官四朝,凭自己的学问在仕途,历官四朝,凭自己的学问在仕途上曲折前进。自叹:上曲折前进。自叹:三为亡国之人三为亡国之人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他
3、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19岁得梁相东王赏识岁得梁相东王赏识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时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时20年,官年,官至黄门侍郎。至黄门侍郎。公元公元577年年,北齐为此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北齐为此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士。公元公元581年年,隋灭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隋灭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约公元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约公元595年)。年)。颜氏家训颜氏家训身处动荡之时,又多次成为亡国之身处动荡之时,又多次成为亡国之人,耳闻目睹了许多士大夫身亡家人,耳闻目睹了许多士大夫身亡家破的现实,使其看到了社会的险恶破的现实,使其看到
4、了社会的险恶及其士族统治的危机。从士族的立及其士族统治的危机。从士族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与体验,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与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这部著作也是了用以训诫其子孙,这部著作也是了解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解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被誉为部学术著作,被誉为“家教规范家教规范”,全书共,全书共
5、2020篇。篇。教育思想教育思想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论士大夫教育颜之推对南北朝时期士族地主教育的没落深为忧虑,如何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全部内涵。首先、他继承了前辈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论述了教育作用的传统,认为人性分为三品,性的等级于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其次、他从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再次、他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一、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颜之推从士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认为玄学教育必须颜之推从士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认为玄学教育必须抛弃抛弃,传统的儒学教育也,传统的儒学教
6、育也应该改应该改革革,要培养的既不是难于应世经务的清谈家,也不是空疏无用的章句博士,要培养的既不是难于应世经务的清谈家,也不是空疏无用的章句博士,而是于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而是于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人才。这种这种观点,冲破了儒家以培养较抽象的君子、圣人为教育目标,以儒学教观点,冲破了儒家以培养较抽象的君子、圣人为教育目标,以儒学教育统括一切都是专门教育的传统。使教育功能的发挥,不在局限于道德修育统括一切都是专门教育的传统。使教育功能的发挥,不在局限于道德修养与化民成俗方面,而更重要的在于对各种人才的培养。养与化民成俗方面,而更重要的在于对各种人才的培养。三、德与艺是教育的主
7、要内容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治国人才士大夫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统治士大夫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统治人才,而统治人才必须人才,而统治人才必须“德艺周厚德艺周厚”因因此此,士大夫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应该,士大夫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应该包括德、艺两个方面。包括德、艺两个方面。关于艺教和德育两者的关系,关于艺教和德育两者的关系,颜之推认为两者颜之推认为两者是互相关联的,是互相关联的,以德育为根本,但艺教也不是以德育为根本,但艺教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可有可无的。颜之推还提出了士大夫应该重视农业生产知识颜之推还提出了士大夫应该重视农业生产知识 “知稼檣之艰难知稼檣之艰难”论儿童教育颜之推非常注重儿童教育,尤其
8、注重早期教育,他颜之推非常注重儿童教育,尤其注重早期教育,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幼年时期是奠基基础的重要阶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幼年时期是奠基基础的重要阶段,长辈应该利用这个最好的时机。段,长辈应该利用这个最好的时机。教育时机问题家庭的教育原则和方法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道德教育及志向教育教育的时机问题他认为早期教育的效果最佳,其理由是:他认为早期教育的效果最佳,其理由是:一、儿童幼年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一、儿童幼年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很大。形成,可塑性很大。二、幼年时期受外界的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二、幼年时期受外界的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时期,能把
9、学习的材料牢固的记住,以也处于旺盛时期,能把学习的材料牢固的记住,以至于年长时期也不会忘记至于年长时期也不会忘记总之,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总之,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最佳时期,对儿童的教育对儿童的教育应自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便开始进行应自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便开始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当时儿童教育主要在家庭进行,对儿童教育当时儿童教育主要在家庭进行,对儿童教育提出的原则与方法,即是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提出的原则与方法,即是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颜之推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当方法,颜之推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当遵循严与慈结合的原则。遵循严与慈结合的原则。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能把慈爱与严格要求
10、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能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相结合,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不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则往往重爱轻教。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则往往重爱轻教。对幼儿一味溺爱,任其为所欲为,不加以管对幼儿一味溺爱,任其为所欲为,不加以管束,以至于在子女面前没有威信。束,以至于在子女面前没有威信。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道德教育和志向教育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颜之推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颜之推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应注意规范,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不应强调方言,他指出,
11、父母对儿童学习正重视通用语言,不应强调方言,他指出,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责任,不可轻视确的语言负有重要责任,不可轻视。他还认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以他还认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以“风化风化”的方式进行,的方式进行,这是一种通过长辈道德行为的这是一种通过长辈道德行为的示范示范,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所要求的德行的教育过程。的影响,从而形成所要求的德行的教育过程。立志的教育,即为理想生活的教育。它一向为儒家所重视,立志的教育,即为理想生活的教育。它一向为儒家所重视,要求士族应教育其后代以实行尧舜的政治实行为志向,继要求士族应教育其后代以实行尧舜的政治
12、实行为志向,继承世代家业。承世代家业。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颜之推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识见广博、开启心扉、修身利行,而不是为了谈悦,取官。要求学习者必须端正学习的动机,一切学习都应该为了使自己的德行完善和能实行儒道以利于世。他的这种观点是针对当时的士大夫玄学清谈而发的。玄学清谈玄学清谈以才学相为标榜,以虚心求学为耻,以巧辩胜以才学相为标榜,以虚心求学为耻,以巧辩胜人为荣,稍有学问便人为荣,稍有学问便“陵忽长者,轻慢同列陵忽长者,轻慢同列”颜之推虚心务实,博学广师,不可自高自傲,目空一切学习的目的在于:求益在学习的方法上面,颜之推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当时的现实,提出了勤学、切磋、眼学的主张他认为学者自身是
13、学习的主体,学习成绩如何决定于自己,而不是取决于教育,所以要依靠自己的勤勉努力才能学有所得,任何学习者都应该勤勤学学。颜之推非常重切磋交流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只要在学习上问求教与切磋交流,方能互相启迪,较快地增进知识与避免错误。因此,他提倡破除“独学而无友”的陋习,在良师益友之间相互切磋切磋。颜之推在学习上提倡踏实的学风,重视亲身观察获取的知识。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谓“眼学眼学”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影响及其评价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直接开后世“家训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颜颜之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因一部颜氏家训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古今家训之祖训之祖”的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一部重要典籍。推荐参考文献颜氏家训谢谢观看谢谢观看资料和图片查找:赵纤、李梦婷、王欣、唐倩、唐连玉PPT制作及主持: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