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风病防治知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识培训课件安化县冷市镇卫生院安化县冷市镇卫生院主讲:颜广岩主讲:颜广岩2014年年7月月28日日麻风如果在早期阶段得到确诊,则易于治疗麻风如果在早期阶段得到确诊,则易于治疗并且不会引起残疾。并且不会引起残疾。大多数麻风患者大多数麻风患者发病缓慢发病缓慢,且隐匿性地进展,且隐匿性地进展,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概述概述概述概述麻风初起时通常为皮肤斑损,但也可累及和损麻风初起时通常为皮肤斑损,但也可累及和损伤神经。如果不予治疗,神经损害会影响到面、伤神经。如果不予治疗,神经损害会影响到面、手、足,导致永久性损伤的发生。手、足,导致永久性损伤的发生。什么
2、是麻风病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杆菌主要侵犯人的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系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对人的皮肤、四肢和眼睛造成渐进性及永久性的损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残疾的发生。麻风病是怎样传播的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长期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传染。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任何年龄(包括婴儿)、性别、种族的人均可感染麻风病,但麻风病却又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正常人群中,约有95%以上的人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麻风病的传播过程也与其他传染病一样,但能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当进入人体的麻风杆菌超超过感染量的许多倍,若机体
3、免疫力强,也不会发病,一般来说,免疫力低下者才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麻风病潜伏期麻风病潜伏期少部分人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缺陷,麻风菌持续繁殖少部分人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缺陷,麻风菌持续繁殖到一定数量使宿主发生临床损害。到一定数量使宿主发生临床损害。由于麻风病发病慢,症状不明显,感染麻风菌的时间由于麻风病发病慢,症状不明显,感染麻风菌的时间难以确定,故潜伏期只能以临床情况来推算。难以确定,故潜伏期只能以临床情况来推算。大多数人在血清内出现抗麻风菌抗体后,经大多数人在血清内出现抗麻风菌抗体后,经25年发病,年发病,由此可推算麻风病潜伏期一般为由此可推算麻风病潜伏期一般为25年,也有长达年,也有长达10余
4、年者。余年者。麻风病十大线索:1、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皮疹(红斑、白斑、浅色斑、丘疹、结节等),久治不愈。2、皮肤麻木、干燥、不出汗。3、面红、面肿、酒醉貌。4、眉毛脱落。5、周围神经疼痛。6、虎口肌肉萎缩。7、手钩、脚吊。8、嘴歪、眼翻。9、指(趾)短缩。10、足底溃疡。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的主要症状分皮肤及周围神经两方面。在皮肤方面的表现:一般是先在面部、四肢或躯干发生一块或几块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或淡红色斑,象“癣”而不痒,红斑麻木且不出汗。有的病人整个面部可发生弥漫性潮红,似“酒醉”样,眉毛可脱落,甚至脱光。神经方面的损害:表现为受侵神经的粗大、疼痛等,手、足皮肤麻木,浅感觉丧失(失去痛
5、觉、触觉、温度觉)。进而,发生手指变曲及足垂、嘴歪等。症状症状 没有一种人类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似麻风的多没有一种人类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似麻风的多样化,往往涉及临床各科。然而样化,往往涉及临床各科。然而皮肤和周围神皮肤和周围神经经的症状与体征出现最早也最常见,而且是麻的症状与体征出现最早也最常见,而且是麻风病诊断、分型与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风病诊断、分型与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症状症状皮肤症状皮肤症状神经症状神经症状眼眼、耳、鼻、喉症状、耳、鼻、喉症状淋巴结淋巴结、内脏、骨骼、关节与肌肉等、内脏、骨骼、关节与肌肉等皮肤症状皮肤症状绝大多数的麻风病人都有不同形态和数量的皮绝大多数的麻风病人都有不同形态和
6、数量的皮肤损害。肤损害。尽管麻风的皮肤表现错综复杂,变化很大,就尽管麻风的皮肤表现错综复杂,变化很大,就形态学来讲并无特异性,但形态学来讲并无特异性,但局部麻木、闭汗、局部麻木、闭汗、毛发脱落,毛发脱落,部分患者查见麻风菌以及特异性的部分患者查见麻风菌以及特异性的组织病理改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组织病理改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神经症状神经症状麻风菌具有嗜麻风菌具有嗜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的特性。的特性。几乎所有的麻风病人迟早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几乎所有的麻风病人迟早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损害。麻风神经损害原因主要是免疫反应所致的损伤,麻风神经损害原因主要是免疫反应所致的损伤,其次是麻风菌侵入后炎症细胞的
7、浸润。其次是麻风菌侵入后炎症细胞的浸润。神经症状神经症状形态变化形态变化1.神经粗大(重要、常见的特征之一,对神经粗大(重要、常见的特征之一,对麻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有重大价麻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有重大价值)值)2.神经脓疡与钙化神经脓疡与钙化3.神经纤维化神经纤维化神经症状神经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1.浅感觉障碍(重要的症状和体征)浅感觉障碍(重要的症状和体征)系感觉纤维受损所致。系感觉纤维受损所致。较运动障碍出现早,以感觉缺失为最重要。较运动障碍出现早,以感觉缺失为最重要。神经症状神经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先为温度觉,次为痛觉,最后为触觉,深部感先为温度觉,次为痛觉,最
8、后为触觉,深部感觉和震动觉一般不受累。觉和震动觉一般不受累。TT和有麻风反应者出现早而明显;和有麻风反应者出现早而明显;LL和无麻风和无麻风反应者以及面部的发生迟且不明显。(反应者以及面部的发生迟且不明显。(TT皮损皮损在在3个月左右出现,个月左右出现,LL在在1年左右出现)。年左右出现)。神经症状神经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2.神经痛神经痛 是各型麻风病人常见的有时又是难以忍受的自觉症是各型麻风病人常见的有时又是难以忍受的自觉症状状。神经症状神经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3.运动障碍运动障碍TT较较LL病人出现早而明显。病人出现早而明显。麻风菌好侵犯体表、低温,近骨骼、肌腱、关麻风菌好
9、侵犯体表、低温,近骨骼、肌腱、关节和沟管等易受外伤、受压等某些神经的特定节和沟管等易受外伤、受压等某些神经的特定部位。部位。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一)皮肤感觉障碍(一)皮肤感觉障碍(二)皮肤闭汗、干燥皲裂(二)皮肤闭汗、干燥皲裂(三)肌肉瘫痪畸形(三)肌肉瘫痪畸形(四)神经疼痛和触痛(四)神经疼痛和触痛(五)(五)神经粗大神经粗大分类分类1973年第十届国际麻风会议推荐使用免疫光年第十届国际麻风会议推荐使用免疫光谱谱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1981年,从现场治疗角度出发,年,从现场治疗角度出发,WHO麻风专麻风专家委员会提出将免疫光谱分类简化为多菌型家委员会提出将免疫光谱分类简化
10、为多菌型(MB)和少菌型(和少菌型(PB)。)。分型分型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即分为结核样型(五级分类法即分为结核样型(TT)、)、界线类偏界线类偏结核样型(结核样型(BT)、)、中间界线类(中间界线类(BB)、)、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偏瘤型(BL)和瘤型(和瘤型(LL)。)。未定类麻风(未定类麻风(I)为各型麻风的早期变化。为各型麻风的早期变化。分型分型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临床类型的差别是由机体免疫力、麻风杆菌量临床类型的差别是由机体免疫力、麻风杆菌量及类型演变所决定。及类型演变所决定。麻风杆菌量:麻风杆菌量:LLBLBBBTTT细胞免疫反应强度:细胞免疫反应强度:TTBTBBBLL
11、L分类分类MB包括包括LL、BL、BB,以及皮肤涂片查菌阳性的任以及皮肤涂片查菌阳性的任何类型的麻风患者;何类型的麻风患者;PB包括包括BT、TT和和I,且皮肤涂且皮肤涂片阴性者。片阴性者。对皮肤查菌阴性的对皮肤查菌阴性的PB,皮损,皮损6块和(或)神经损伤块和(或)神经损伤 2条者,以及单皮损病例,皮损面积很大,占半个条者,以及单皮损病例,皮损面积很大,占半个肢体或肢体或1/4躯干者,亦按躯干者,亦按MB治疗。治疗。检查检查1.病史询问病史询问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皮肤和周围神经)(皮肤和周围神经)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检查检查病史询问病史询问主要了解患者出生地点,是否到过麻风流行区,有无
12、麻主要了解患者出生地点,是否到过麻风流行区,有无麻风接触史。风接触史。患者一般情况。并尽力回顾初发症状及其发生日期。患者一般情况。并尽力回顾初发症状及其发生日期。有无皮损,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这些有无皮损,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这些症状和体征的发生和发展。症状和体征的发生和发展。了解求医、诊治和转归的全了解求医、诊治和转归的全过程过程。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一)皮肤损害的检查(一)皮肤损害的检查1.检查时要有良好的光线。检查时要有良好的光线。2.在病人可接受的情况下尽可能暴露皮肤,对隐秘部位也应尽在病人可接受的情况下尽可能暴露皮肤,对隐秘部位也应尽量作检查。量作检
13、查。3.首先从远距离观察皮肤,然后近距离观察,防止漏掉浅色斑首先从远距离观察皮肤,然后近距离观察,防止漏掉浅色斑疹。疹。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4.检查皮损时应注意:检查皮损时应注意:皮损的种类和形态皮损的种类和形态损害边缘损害边缘数目及大小数目及大小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颜色与光泽颜色与光泽皮损表面皮损表面分布分布质地及活动度质地及活动度浅感觉及查菌浅感觉及查菌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二)神经损害的检查(二)神经损害的检查1.形态检查形态检查在两侧对比下,检查各对神经的粗度、形态、质地,在两侧对比下,检查各对神经的粗度、形态、质地,有无触痛或脓疡等;有无触痛或脓疡等;检查皮损或麻木区内及
14、其附件的皮神经有无粗大及异检查皮损或麻木区内及其附件的皮神经有无粗大及异常。常。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2.功能检查功能检查浅感觉神经浅感觉神经功能检查功能检查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功能检查功能检查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功能检查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 先向病人说明检查方法和目的,让病人看着每先向病人说明检查方法和目的,让病人看着每一步检查程序,并先在正常皮肤区域测试,使一步检查程序,并先在正常皮肤区域测试,使病人理解后,让病人闭眼或扭头向一边,连续病人理解后,让病人闭眼或扭头向一边,连续检查不同部位,报告触试次数和感觉程度。检检查不同部位,报告触试次数和感觉程度。检查时应在正常皮肤部位作敏感性的
15、比较,也可查时应在正常皮肤部位作敏感性的比较,也可做些虚假动作,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做些虚假动作,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1)温度觉:用两支试管,一支放冷水,一支放热温度觉:用两支试管,一支放冷水,一支放热水(水(50),用试管下端不规则交替对比,测试),用试管下端不规则交替对比,测试皮损和相对应部位的正常皮肤,以了解其对冷、皮损和相对应部位的正常皮肤,以了解其对冷、热觉的敏感性。减退者往往答复不正确或迟缓;热觉的敏感性。减退者往往答复不正确或迟缓;消失者分不清冷热,仅感到有物体触及。消失者分不清冷热,仅感到有物体触及。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2)痛觉:取大头针或缝针尖头或
16、钝头交替刺激痛觉:取大头针或缝针尖头或钝头交替刺激皮损及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痛觉正常者可分皮损及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痛觉正常者可分辨尖或钝,痛与不痛,且有避开动作;减退者,辨尖或钝,痛与不痛,且有避开动作;减退者,尖、钝分辨不清或反应缓慢;缺失者,无痛感,尖、钝分辨不清或反应缓慢;缺失者,无痛感,辨别不出尖、钝,仅感有物体触及。辨别不出尖、钝,仅感有物体触及。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3)触觉:以棉签或羽毛轻轻触试皮损及相对应正触觉:以棉签或羽毛轻轻触试皮损及相对应正常皮肤部位,嘱病人如有物触及,用手指出触常皮肤部位,嘱病人如有物触及,用手指出触试的部位,或顺序报出触试的次数。仅轻触皮试的部位,
17、或顺序报出触试的次数。仅轻触皮损,勿扫刷,每一个部位仅轻触一次。正常者,损,勿扫刷,每一个部位仅轻触一次。正常者,能正确指点触试部位或报数无误。减退者多指能正确指点触试部位或报数无误。减退者多指点或报数不正确或缓慢,消失者不能指点或报点或报数不正确或缓慢,消失者不能指点或报数。正常人指出离触及部位的正常距离在手臂数。正常人指出离触及部位的正常距离在手臂是是1厘米,在面部是厘米,在面部是2厘米,在背部和臀部是厘米,在背部和臀部是7厘厘米。米。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一般先测痛觉,而后测触觉,两者均缺失时不必再测一般先测痛觉,而后测触觉,两者均缺失时不必再测温度觉,如痛觉、触觉正常时,应再测温度觉
18、温度觉,如痛觉、触觉正常时,应再测温度觉。只有温、痛和触觉均正常时,才能判断为无感觉障碍。只有温、痛和触觉均正常时,才能判断为无感觉障碍。不是所有麻风损害始终均有浅感觉障碍,特别是瘤型不是所有麻风损害始终均有浅感觉障碍,特别是瘤型端的早期病例,端的早期病例,浅感觉浅感觉往往轻度减退,但查菌阳性。往往轻度减退,但查菌阳性。检查检查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面:皱眉、闭眼、蹙额、吹口哨、露齿等动作观察有无面:皱眉、闭眼、蹙额、吹口哨、露齿等动作观察有无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瘫痪。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瘫痪。手:屈和伸腕、屈指、指内收和外展、对指和握拳等动手:屈和伸腕、屈指、指内收和外展、对指和握拳等动作,测定上肢神经
19、受累情况。作,测定上肢神经受累情况。足:背屈、趾屈、伸趾、内翻和外翻等动作,检查下肢足:背屈、趾屈、伸趾、内翻和外翻等动作,检查下肢神经有无神经有无功能功能障碍。障碍。诊断诊断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皮损伴或暂无麻木,)皮损伴或暂无麻木,2)周围或皮神经粗大,)周围或皮神经粗大,3)皮损查菌阳性,)皮损查菌阳性,4)皮损活检有麻风特异性改变)皮损活检有麻风特异性改变 4条标准中一定要符合条标准中一定要符合2 条或条或2条以上标准方可诊断条以上标准方可诊断麻风麻风 诊断诊断2.仅有皮损麻木仅有皮损麻木+神经粗大神经粗大=PB麻风麻风 皮损(可无麻木)皮损(可无麻木)+查菌阳性查菌阳性=MB麻风麻
20、风 皮损(可无麻木)皮损(可无麻木)+病理阳性病理阳性=PB或或MB麻麻风风麻风病的预防 由于麻风病患者是目前公认的唯一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患者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环节。麻风病患者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患者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患者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病症状,一旦出现可疑的麻风病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麻风病治疗麻风病治疗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