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13376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冲压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冲压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冲压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冲压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压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冲压工艺实验指导书湖南工学院2009年3月1 / 10实验1 板料成形基本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 通过典型零件冲压(拉伸)成型,使学生掌握加工基本过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二、实验类型: 综合性三、实验器材:液压机、冲压模具、板料、常规检具等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检查液压机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安全;启动并空运行,试验各动作。(2)安装固定模具。图1是供实验的模具。(3)调整压力机,使之与模具相匹配(装模高度,开模行程等)。(4)放入板料,进行拉伸。(注意:只允许一人操作,严禁两人或多人同时操作)(5)检查冲件质量,分析缺陷产生原因,比适当调整机床,以获得较好效果。(6)清理实验现场。五、实验报告要求

2、按实验报告的统一格式填写,并附加模具简图及工件断面质量图图1 落料、冲孔正装复合模2 / 101顶件杆 2落料凹模 3冲孔凸模固定板 4推件块 5 冲孔凸模 6卸料板 7凸凹模 8推件块 9模柄六、思考题冲裁间隙冲裁件质量的影响3 / 10实验2 冲 杯 实 验一、实验目的确定金属薄板拉深成形的极限拉深比(LDR)。二、基本原理 把一定直径的圆形金属薄板,通过标准直径的凸模与凹模冲出杯形件。在不破坏的条件下,能冲出杯形的最大毛坯直径与凸模直径之比作为拉深成型性能指标,称为极限拉深比(LDR): 式中 -不破坏时的最大毛坯直径; -凸模(冲头)直径。极限拉深比的倒数即为极限拉深系数值越大,或值越

3、小,钣料的拉深成形性能越好,冲杯实验如图-所示。三、实验设备和工具BHB-80A型钣料试验机、卡尺等。四、模具与试件根据JB44093-88“薄钢板冲杯和冲杯荷载试验方法”规定,实验模具尺寸与试样厚度的关系如表1:表1 冲杯实验模具和试件厚度关系表(mm)板厚凸模凹模0.400.560.500.800.801.141.141.701.702.5050-0.0550.151.8+0.0552.56+0.0553.64+0.0555.20+0.0557.00+0.056.40.19.10.113.00.118.00.125.00.14 / 10试件外径一般根据材质和拉深系数由计算初步确定,然后,相

4、邻试件直径的级差本实验取mm(一般级差应取1.25mm),试件表面不得有伤痕和划痕,试件边缘不应有毛刺。试件直径测量精度0.05。图冲杯实验装置凸模压边圈试件毛坯凹模试件五、实验步骤1凸模1装到试验机的中心活塞上,反螺纹拧紧。 2压边圈2放在压边活塞上。据试件直径选定位圈,把其放在压边圈上。 3在试件毛坯的两面涂上润滑油,把试件放在定位圈中,注意要放正,试件定位圈的外缘与压边圈的外缘对齐。 4按照试件的厚度选择相应尺寸的凹模,把凹模4装在试验机的凹模座内,再把凹模座放入试验机的模筒中,置于锁紧位置,盖上防尘挡油罩。 5按下压边开关的按钮,观察压边压力表的指示液压,调整压边调压阀手柄,使压边压力

5、表指示早0.5MPa位置上。 6打开电液控制器的开关,拧动电流调整旋钮,使小电流表的指针在0.6A以上的位置,保证电液调速阀在开启位置。5 / 10 7胀形调压阀手柄在打开位置(拧松),按下胀形按钮,再向拧紧方向调整调压阀手柄,此时在胀形压力表上指示出推动凸模的活塞的液压压力。 8边观察冲杯试件,边观察胀形压力表指示的冲压压力。调整胀形调压阀手柄时,压力表指示不断升高;若压力表指示突然下降时,即表示试件的突缘材料全部进入凹模。冲杯试验完成。或者试件被拉裂。 9取出试件观察,试件拉裂是否因压力过大引起,若是则要减少压边力。若试件突缘起皱,则应适当增加压边力。上述过程边做,边试。六、实验数据记录和

6、处理按照JB44093-88的要求,每组同样尺寸的试验要6件以上,逐级进行试验后,选出破裂数少于或等于3件的各组,其中实际毛坯直径最大的那一组,即是极限拉深时最大的毛坯直径D0max。表2 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实验次序项目名称1234毛坯外径 D0(mm)毛坯厚度to(mm)压边腔液压MPa最大胀形腔液压MPa压边力KN最大冲压力KN六实验报告要求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装置。试件材料、尺寸规格、压边力、冲压力、LDR及等。八、思考题1、分析影响冲杯实验结果的因素。2、简述冲杯实验中金属流动过程。6 / 10实验3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实验一、实验的目的1 了解冲模的结构,各部分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

7、的作用;2 了解冲模工作原理。二、实验内容1、 实验者自行拆装冲模一副,并绘制出该模具装配简图;2、学习冲模结构的一般知识,分析成形零件的加工方法。实验要求绘制所拆装模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为落料、冲孔正装复合模,图2所示为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结构示意图能清楚表达模具的工作原理,所完成的冲压工序、组成零件的作用和基本的装配关系。图1 落料、冲孔正装复合模1顶件杆 2落料凹模 3冲孔凸模固定板 4推件块 5 冲孔凸模 6卸料板 7凸凹模 8推件块 9模柄7 / 10图2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1 导向螺栓 2压料板(卸料板) 3拉深凸模(冲孔凹模) 4档料销 5拉深凹模(落料凸模) 6

8、顶出器 7顶销 8顶板 9推杆 10冲孔凸模 11弹性卸料板 12落料凹模 13盖板 14托杆实验时,为便于理解和掌握模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模具零件的作用等知识,需掌握冲模分类,掌握冲模零件分类。冲压件品种、式样繁多,导致冲压模具的类型复杂,根据不同方法,冲模分类如下:按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可分为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整修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型模等。按完成的冲压工序组合程度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和复合模等。按导向方式可分为无导向的开式模、有导向的导板模、导柱模等。按卸料方式可分为刚性卸料模、弹性卸料模等。按送料、出件及排除废料的方式可分为手动模、半自动模、自动模等。冲模根据其复杂程度不同

9、,一般都由数个、数十个甚至更多的零件组成。根据零件的作用可将冲模零件分为五个类型。工作零件:是完成冲压工作的零件,如凸模、凹模、凸凹模等定位零件: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送料时有良好的导向和控制送料的进距,如挡料销、定距侧刀、导正销、定位板、导料板、侧压板等。卸料、推件零件: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在冲压工序完毕后将制件和废料排除,以保证下一次冲压工序顺利进行。如推件器、卸料板、废料切刀等。8 / 10导向零件: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上模与下模相对运动时有精确的导向,使凸模、凹模间有均匀的间隙,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如导柱、导套、导板等。安装、固定零件: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使上述四部分零件联结成“整体”,保证各

10、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并使模具能安装在压力机上。如上模板、下模板、模柄、固定板、垫板、螺钉、圆柱销等三、实验工模具典型冲模一副、钳工台、内六角扳手、螺丝刀、木锤、钢尺、卡尺等。四、实验步骤1将模具拆成零件 (1)将模具从存放架上取下,放在钳工台上;(!注意 由于模具是由能分开的上下模部分组成,为防止下模部分滑落,造成伤害,必须双手抬下模部分。) (2)仔细观察冲模的外形结构,分清上模、下模部分,再抬住上模,用锤轻敲下模,将模具分开; (3)仔细观察,了解模具中可见零件的名称、作用,初步掌握它所完成的冲压工序名称,毛坯与工件的大致形状; (4)分别拆开上模、下模两大部分;(!注意 以免造成模具主要零

11、件的损伤,在拆装过程中,不允许用铁锤敲打模具的机加工面;模具是单件生产的,装配后各零件的相对位置不变,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标记,拆开前注意观察,以防复原时安装不上。) (5)依次了解凸、 凹模的结构形状、加工方法、固定方法;定位部分的零件名称、结构形状及定位特点;卸料及压料部分的零件名称、结构、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导向部分的零件名称、结构;固定零件名称、结构等。2绘制该模具简要装配图;3将拆散的模具零件按上模、下模两大部分依照一定顺序还原(注意标记方向),最终恢复成原状;4检查是否装配正确,手抬模具下方,把它放回原处,整理好工具;5经指导老师检查签名后,方准离开。五、实验报告要求1简述拆装冲模的工作原理;9 / 102简述一副冲模的拆装过程;3根据实验时模具结构,画一副模具结构的装配图示意图;4按所拆装的模具,对工艺结构零件和辅助结构零件进行分类。六、思考题1分析冲裁模与拉深模工作原理与模具结构上的区别。2分析冲裁模中弹性卸料与刚性卸料的区别。 注:合同范本有风险,使用需谨慎,法律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范本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律师起草或审核后使用,谢谢您的关注!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