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英语》(1b-L15)教学参考.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916375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范英语》(1b-L15)教学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典范英语》(1b-L15)教学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范英语》(1b-L15)教学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范英语》(1b-L15)教学参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典范英语(1b-L15 )教学参考 In the Trolley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 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 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 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根据图片复述故事;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描述购物经历。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Kipper 和 Mum 在超市购物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自信和勇气。 、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

2、事。 、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背景。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CD 机、课件(课题组提供) 、手推车图片 (见附件)、单词卡( bag/grass/hat/bed/ floor/basket/book/cup )、故事图片、句卡。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 Lead-in ):展示手推车图片,引入故事情境 通过展示手推车图片,引入故事情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展示手推车的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ook! What s this? It s a trolley.

3、Where do you usually see a trolley? I usually see a trolley in the supermarket. Do you often go to the supermarket? Do you put things in the trolley? ( 2)引出故事,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One day, Mum wand Kipper went shopping. They went to a supermarket. Did they get a trolley? What did they buy? Let s learn the ne

4、w story In the Trolley . 2. 看图讲故事( Storytelling ):理解故事情节,观察 Kipper 和 Mum 在超市购物的过 程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 并用丰富的表情、 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 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 Kipper 和 Mum 在超市购物的过程,感受 Kipper 对彩蛋 的喜爱。 ( Picture 1) Mum and Kipper went shopping. ( Picture 2) Mum and Kipper were at the entrance. Kipper got the trolley. (指

5、向手推车) ( Picture 3) Mum put cans in the trolley. What did Kipper look at? He looked at some big eggs. (指向大彩蛋) ( Picture 4) Mum put bags in the trolley. What did Kipper look at now? Did he still look at the big eggs? Yes, Kipper still looked at the big eggs. He wanted one. ( Picture 5) Look! What did

6、Kipper do? He put a big egg in the trolley. Did Mum see the big egg? ( Picture 6) No. Mum did not see the big egg. ( Picture 7) They were at the checkout counter. Did Mum see the big egg now? Yes. Mum saw the big egg. Would buy the big egg for Kipper? (让学生自由回答) No. “Its too big for you, ”said Mum. “

7、Sorry,”said Kipper. ( Picture 8) She gave the big egg to Kipper. Kipper had to put the egg back. Look at Mum. She got a little egg. “This little egg is good for Kipper, ”said Mum.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 观察学生的反应, 如学生仍回答困 难,再进一步设问或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 听录音模仿( Listening and Imitating ):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

8、时, 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 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 重点模仿“ trolley, shoppi ng”等较难的单词。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跟读 2-3 遍。要求学生逐句跟读录音并指读,鼓励学 生大胆开口,读出戏剧化效果,读出感情。 (3)放录音,让学生进行分组跟读,看哪一组读得有味道、有感情。教师要做出示范,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情绪和感觉读出不同的语气。 4. 朗读故事( Reading Dramatically ):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培养学

9、生有感情朗读故事 的习惯,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1)全班集体朗读。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一遍。 ( 2)分组比赛朗读。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朗读比赛,比比哪组读得好。 ( 3)朗读接龙。每人读一幅图,循环朗读 2-3 遍。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给予表扬、 鼓励和指导。 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朗读困难或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示范。 5. 检查理解( Story Comprehension ):梳理故事情节,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图片排序和组句比赛,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进而能够复述故事, 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 (1)图片排序 教师将故事图片( 1-8)打乱顺序后贴在黑板上

10、,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重新排序。 ( 2)组句比赛 教师提前准备好 8 组词卡( Mum, put, cans, in the trolley; Mum, got, the trolley; She, put, bags, in the trolley; Kipper, put, a big egg, in the trolley; Mum, did not, see, the big egg; Mum, saw, the big egg; Kipper, had to, put the egg back. )。 请 8 名学生上台,每人分得一组词卡(图 1-8 对应的句子) ,请学生以最快的速

11、度 组句, 并将句子贴在相应图片下方。 提醒学生在句末加上句点。完成后,全体学生 一起读句子,判断是否正确。 (3)复述故事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然后请 1-2 名学生独立复述。 6. 讨论( Discussion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超市购物经历 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仿照故事讲一讲自己的购物经历。 教师可先展示一幅去超市购物 的图片(见课件) ,示范讲述自己的购物经历,如: I went shopp in g. I got the trolley. I put in the trolley. 7. 家庭作业( Homework ) (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 2)仿照

12、故事简单写一写购物的经历, 如: went shopping. got the trolley. put in the trolley. ,可配上图片。 六、教师自我反思 1. 教学理念 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 “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 学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学目标 是否到达了本课所提出的语言能力、 非语言能力、 拼读教学等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 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是否掌握双写辅音字母的拼读规律; 是否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意识。 3. 课堂操作 (1)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 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是否通过教师提问的引 导观察 Kipper 和 Mum 在超市购物的过程。 (2)听 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教师的问题和指令, 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教师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 的反馈;其他同学发言时,学生是否认真倾听。 ( 3)说 教师说得多还是学生说得多; 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 学生能否在讨论环节自如 表达。 (4)思考 课堂环节衔接是否流畅; 教师语言是否易于理解; 下一次课堂设计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