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9035.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93753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903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903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903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903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9035.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8年5月2122日答题时长:90分钟 分值:100分第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 分,共60 分。)1.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此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此神话传说的钟爱C.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2.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A.国有土地 B.君主私有土地 C.地主私有土地 D.自耕农私有土地3.右图为春

2、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现象反映了A.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B.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类型C.经济发展推动货币改革D.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样式 4.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5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6. 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

3、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7.图3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图3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8.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备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音li,意,同等、相等

4、)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A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C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 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9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0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11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

5、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12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13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

6、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14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15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档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呼?”雍正帝意在A. 强调重农意识 B. 关心百姓疾苦C. 申饬官员无能 D. 关注地方稳定16.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

7、)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7.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海盗起步 战争开路 正当商业贸易 工业革命A. B. C. D.18.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8、,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蒸汽机广泛使用 化学工业兴起发展 太阳能开发利用 电子产品普遍使用A. B. C. D.19.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20.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A.西方列强的扩张 B.新航路开辟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游天竺21.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改革 B.商品经济代替

9、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22.下列选项不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实际情形的是 A.棉纺厂的机器以蒸汽为动力 B.豪华的汽车穿梭于伦敦街头C.、富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 D.火车上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23.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至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导致进口商品品种变化的原因是 A.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败 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C. “海禁”政策的废除 D.西方棉产品物美价廉24.房龙地理记载:“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

10、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材料中“人的探索”产生的影响有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推动世界性贸易的发展冲击了西欧神学理论西方殖民扩张就此开始 A. B. C. D. 25.以“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为标准,与其相符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26. 下面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单位:%)。该表反映出晚清年份半制成品制成品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机器生产187337.4-58.31.7189328.40.158.42.5190317.

11、214.732.98.0A. 传统手工业急剧衰败 B. 经济正处于转型期C. 已形成合理经济布局 D. 经济受到列强掠夺27.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A. 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 B. 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C. 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 D. 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28.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期是指A.十月革

12、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29.斯大林创建了巨大的军事工业机构,使苏联进入核时代,并实现了工业化,但他的农业集体化始终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的根源在于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 .苏联农业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C.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30.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

13、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 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 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 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第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0分,32题16分,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 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

14、关系?(2分)(2)探究说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8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材料二: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因此,有评论称:“川渝工业区是后方

15、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 张守广 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企业类型、分布地区的特点及原因。(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4分)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4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由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

16、作为雇用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用童工。 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为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的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请回答:(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6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2分)(3)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其标志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指什么?实质是什么?(6分)历史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7、每小题 2分,共60 分。)CDBDC CDCCD DADAD BBDCB CBDDA BDBC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0分,32题16分,33题14分,共40分。)31.(1)(2分)材料一主张农本商末(或者重农抑商),材料二主张农工商皆本。(2)(8分)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于工业文明。 32.(1)(8分)信息: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8、类型: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特点: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原因:沿海地区较早受到西方侵略,自然经济较早瓦解,交通便利,手工工场基础较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丰富。(2)(8分)原因:抗战爆发为保存工业基础,制定重点开发西南的经济建设方针,持久抗战的需要(4分)影响:一定程度的保存并挽救了民族工业,为抗战打下了物质基础,促进了后方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全国的工业布局(4分)33.(1)(6分)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恢复。(2)(2分)国家立法(2分)(3)(6分)核心: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调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