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docx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37891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六 集成定时电路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集成定时器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大范围可变占空比方波发生器、数字逻辑笔测试电路的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方法。重点掌握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方法。二、实践内容或原理1555定时电路原理集成时基电路又称为集成定时器或555电路,是一种数字、模拟混合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模拟功能部件包括电阻分压器、电压比较器和集电极开路的放电管。数字功能部件包括G1和G2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输出缓冲级G3和为直接置0端。它是一种能产生精确时间延迟和多种脉冲信号的电路,由于内部电压标准使用了三个5K电阻,故取名555电路。其电路类型有双极

2、型和CMOS型两大类, 二者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类似。几乎所有的双极型产品型号最后的三位数码都是555或556;所有的CMOS产品型号最后四位数码都是7555或7556,二者的逻辑功能和引脚排列完全相同,易于互换。 555和7555是单定时器。556和7556是双定时器。双极型的电源电压VCC+5V+15V,输出的最大电流可达200mA,CMOS型的电源电压为+3+18V。一般用5V。 555电路的内部电路结构图如图8.1所示。它含有两个电压比较器,一个基本RS触发器,一个放电开关管VT,比较器的参考电压由三只 5K的电阻器构成的分压器提供。它们分别使高电平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和低电平比较器A2

3、的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平为 和,A1与A2的输出端控制RS触发器状态和放电管开关状态。当输入信号自6脚输入,即高电平触发输入并超过参考电平时 ,触发器复位,555的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同时放电开关管导通;当输入信号自2脚输入并低于 时,触发器置位,555的3脚输出高电平,同时放电开关管截止。RST是复位端(4脚),当RST0,555输出低电平。平时RST端开路或接VCC 。CON是控制电压端(5脚),平时输出作为比较器A1 的参考电平,当5脚外接一个输入电2 / 6压,即改变了比较器的参考电平,从而实现对输出的另一种控制,在不接外加电压时,通常接一个0.01f的电容器到地,起滤波作用,以消除外

4、来的干扰,以确保参考电平的稳定。VT为放电管,当VT导通时,将给接于脚7的电容器提供低阻放电通路。555定时器主要是与电阻、电容构成充放电电路,并由两个比较器来检测电容器上的电压,以确定输出电平的高低和放电开关管的通断。这就很方便地构成从微秒到数十分钟的延 时电路,可方便地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等脉冲产生或波形变换电路。(a)内部结构图 图(b)引脚排列图8.1 555电路的内部电路结构图2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是能产生矩形波的一种自激振荡器电路,由于矩形波中除基波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故称为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没有稳态,只有两个暂稳态,在自身因素的作用下,电路

5、就在两个暂稳态之间来回转换,故又称它为无稳态电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8.2所示,R1,R2和C1是外接定时元件,电路中将高电平触发端(6脚) 和低电平触发端(2脚)并接后接到R2和C的连接处,将放电端(7脚)接到R1,R2的连接处。由于接通电源瞬间,电容C1来不及充电,电容器两端电压UC1为低电平,小于(1/3)Vcc,故高电平触发端与低电平触发端均为低电平,输出Uo为高电平,放电管VT截止。这时,电源经R1,R2对电容C1充电,充电回路:VCCR1R2C1,使电压UC1按指数规律上升,当UC1上升到(2/3)Vcc时,输出Uo为低电平,放电管VT导通,把UC1从(1/3)Vc

6、c 上升到(2/3)Vcc这段时间内电路的状态称为第一暂稳态,其维持时间TPH的长短与电容的充电时间有关。充电时间常数T充=(R1R2)C。图8.2 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由于放电管VT导通,电容C1通过电阻R2和放电管放电,电路进人第二暂稳态。其维持时间TPL的长短与电容的放电时间有关,放电时间常数T放R2C1。随着C1的放电,UC1下降,当UC1下降到(1/3)Vcc时,输出Uo 为高电平,放电管VT截止,Vcc再次对电容C1充电,电路又翻转到第一暂稳态。不难理解,接通电源后,电路就在两个暂稳态之间来回翻转,则输出可得矩形波。电路一旦起振后,UC1电压总是在(1/32/3)Vcc

7、 之间变化。根据三要素法计算输出信号的时间参数为TPH0.7(R1R2)C,TPL0.7R2C TTPHTPLLM555CN电路要求R1与R2 均应大于或等于1K,但R1R2应小于或等于3.3M。三、实践步骤或环节1. 按照图8.1构造多谐振荡器电路。2改变图8.1中R1、R2、C1的 数 值 ,观察多谐振荡器频率的变化。四、仿真结果分析与处理 图8.1所示电路的仿真结果如图8.3所示。 8.3 多谐振荡器的仿真工作波形由图8.3可以看出,振荡周期T约为 0.17 ms,频率f=1/T= 9.118kHz。频率的计算值为0.7(R1+2R2)C= 10.071k Hz,与测量值基本接近。放电至Uc= 1.71V(约为1/3VCC)时开始充电。改变C的值为200nF,仿真结果如图8.4所示。 8.4 改变C1值后的多谐振荡器的仿真工作波形由图8.4可以看出,振荡周期T约为 0.106ms,频率f=1/T= 19.14K Hz。频率的计算值为0.7(R1+2R2)C= 20.014K Hz,与测量值基本接近。放电至Uc= 3.15 V(约为2/3VCC)时开始放电。 友情提示: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