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59.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61854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5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5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5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5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59.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 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一、选择题:本

2、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1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关于该国人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与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C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到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2我国科技人员大量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资源 C政策 D经济收入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34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3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是A男性多于女性 B人口迁移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C以

3、青壮年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是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B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使当地人口性别结构更加合理 D加大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压力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56题。5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6右图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 B C D7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右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

4、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读2016年我国东部某城市人口抽样调查表,回答下题。年龄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数4 00013 000来3 0008右图中能代表该城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BCD下图是不同城市就业空间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完成910题。9D城市属于A单核心模式 B多核心模式 C同心圆模式 D扇形模式10影响图中C城市就业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能源 交通 地形 气候A B C D 下图中实线表示从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的等时线,虚线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离线。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A B C D

5、12对城市地租高低影响比较小的因素是A环境质量 B交通通达度 C土地肥力 D距市中心的远近 读某学生所在区域的城镇分布简略示意图,回答1314题。13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A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B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C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 D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14判断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A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B去B城市上中学C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 D在B城市设立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15我国的海南岛可以种植三季稻,黑龙江的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市场 下图是某地种植

6、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和距城市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16在距城市2060千米的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 AX BY CZ DX、Y、Z17影响Y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地形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果树,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完成1819题。18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19珠江三角洲传统“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

7、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读下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021题。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2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 B C D2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河漫滩平原发育于山前 B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入海口处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 D平原地区聚落都沿海岸发展 读下图,回答2326题。23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A华山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安第斯山24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图中处不同的是A渭河平原 B汾河谷地

8、C东非大裂谷 D长江三峡25图中处山地的成因为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26造成处易成谷地的内因为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2728题。27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28关于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

9、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资料回答2930题。29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30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自然环境的特性是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133题。31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3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3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10、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回答3435题。34该山脉北坡为A背风坡、阳坡 B迎风坡、阴坡C迎风坡、阳坡 D背风坡、阴坡35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第卷二、综合题。(共30分)36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首先是从_开始下降。(1分)(2)第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其主要特征是:人口的出生率_和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4分)(3)我国当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处在或接近 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主要人口

11、问题是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5分)37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ABCD ,M工业区FG铁路公路风景区(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 。(2分)(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有哪些?(3分)(3)F、G所示的两区域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 地。(2分)(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原因有什么?(3分)3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甲图中处地貌主要分布在_,在乙图中,与甲图中处地貌相同的是_(填字母)。(2分)(2)简述甲图中处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3分)(3)乙图中河流在C处河流侵蚀作用以_和_侵蚀为主,河谷横

12、剖面往往呈_ _型。(3分)(4)乙图中A处的地貌类型简述其成因。(2分)(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CCDCBACBB11121314151617181920BCABCABACA21222324252627282930CCADBCADCD3132333435CBCDB36(1)死亡率 (2)传统型 高 低 高 (3) 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负担重,老年人生活孤寂等37(1)偏南风(2分)(2)靠近铁路和河流,运输方便;靠近河流,用水方便;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减少污染;(3分)(3)G(2分) (4)A 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3分)38、(1)河流流出山口处 B(2)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发生断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3)向下 向源头 “V”(4) 位于河口附近,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