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171328.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70878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WPS 页数:8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171328.wps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171328.wps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171328.wps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171328.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171328.wps(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定州中学 20182018 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 1黄宗羲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 ”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据此可知,黄宗羲 A. 反对皇位世袭 B. 主张宰相职位世袭 C. 主张限制君权 D. 反对废除丞相 2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 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汉文帝的这一举措 A. 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B. 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C. 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 D. 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 3马克垚认为,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

2、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 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据此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近乎平等 B. 诸侯国是由周王室管辖的地方政权 C. 周王室的权威尚未被诸侯国认可 D. 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并无盟约关系 419 世纪 30年代中期,当工业革命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便建成通车。从 40 年代起, 铁路建设迅速发展,到 1872 年,全国铁路总长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德国还大力修筑公路,开 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业。这一特点主要基于德国 A. 国内政治局势的需要 B. 军国主义传统的延续 C. 原有工业基础的雄厚

3、 D. 争夺欧洲霸权的野心 520 世纪 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 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通现出来,有流通领城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 - 1 - 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 A. 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 B. 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式 C.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D. 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所有权有偿转让 6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 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

4、。材料反映出 A. 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 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 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72005 年 5 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民族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民族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力式、语 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 “”表现出来的共同 心理认同 方面的特征是 A. 书同文 B. 车同轨 C. 行同伦 D. 地同域 8公元前 445年,魏文候即位。他礼贤下士,先后起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为将, 吴

5、起为西河郡守。战国时期的招贤养士之风,可以说是由魏文侯开启的。这体现出当时的发展 趋势是 A.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唯才是举取代德才兼备 D. 世袭制度取代禅让制度 9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人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 学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特点主要是 A. 社会动荡下复杂心情的反映 B. 商品经济发展重物质的反映 - 2 - C. 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D. 笔墨纸砚技术发展的产物 10共产党宣言有 7 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 1872 年序言:“这 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

6、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 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 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 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B. 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 C. 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 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11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 1871 年之后的德意志帝国形象图。绘制者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A. 保留君主的集权体制 B. 四分五裂的政治现实 C. 氛围浓厚的军国主义 D. 两德统一的再次腾飞 12“8 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进行了“采邑改革”,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促进了西 ”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以上内容中属于客观表述的是 A

7、. B. C. D. - 3 - 13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 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 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14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 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 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 A. 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 科技

8、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 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 D. 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 151854年,上海租借的工部局成立,其后下设巡捕房以维持治安,设会审公廨作为审判机 关。可见上海租界 A. 已经完全独立 B. “”成为 国中之国 C. 只保障洋人权利 D. 洋人完全掌握司法权 16有学者评价雅各宾派时期的法国:“这个时候,你是站在断头台下欢呼,还是在断头台前 一边被刽子手捆绑,一边听着别人为你死亡的庆典欢呼,那全是看运气了。”可见当时的法国 A. 自由观念获得普遍认可 B. 封建主义势力复辟 C. 背离了大革命的初衷 D. 人民获得了广泛的自由 17仔细观察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

9、,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 - 4 - A. B. C. D. 18王亚南先生说:“某一个国家的传统封建关系愈强固,它的自由经济发展愈困难,它在此 过渡阶段的官僚主义政治,就愈加要混合着专制主义封建主义,而表现得更持续、更露骨”。 作者旨在说明 A. 社会发展形态直接影响脊官僚制的发展 B. 官僚主义政治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C. 自由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官僚主义政治 - 5 - D. 官僚政治伴随封建关系的削弱而削弱 19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 责和警示。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教灾荒的措施。据此可知灾害的发生 A.

10、强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 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C. 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 D. 有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 20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 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 命运”“”。其中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主要体现在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 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 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

11、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 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 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 “”“”的维护。从 儒贾 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 儒贾 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 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 “”获取利益 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宇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加剧。19 世纪末 20

12、 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 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 - 6 - 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 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 1895-1905 年、1905-1911 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儒贾 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13、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 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 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 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 “方的金融机构 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 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14、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 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 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 190 家,证券 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 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 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 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 353 家。18 世 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曹瑞臣论 金融

15、革命 与 18 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 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 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 7 - 参考答案 DBAAA DCBCA CAACB CCABC 21(1“”)历史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实力的增强;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 重农轻商 价值观的松动;儒家思想内涵的改变;商人对传统价值观的整合等。 (2)变化: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 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 影响: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了近代中国城 市结构与

16、功能的变化;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 22(1)表现:典当业尤为发达,且分布广泛;资本相对雄厚;经营主体来源广泛;业务类型 多样;金融机构类型众多;政府积极参与;注重协调行业内部各种关系。 影响:有利于促进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便利清政府赋税征收,调节货币流 通,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未能促进经济转型。 (2)相同: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政府都积极参与;都出现金融机构创新;都推动了新 的经济因素发展和增加了政府收入。 不同:政府参与方式不同:前者是直接创办金融机构;后者是通过发行国债以及将特权折算成 股份入股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的力度不同:前者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相对单一;后者则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券 交易所和股份制银行,更具有近代特征,且初步建立了近代金融体系。 规范经营活动的举措不同:前者为协定和规则,后者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影响不同:前者未能促进经济转型,后者推动英国经济转型。 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缺乏政治环境;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海外贸易发展;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发发展缓慢;传统的重义轻利等观念束缚。 英国:较早确立代议制;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殖民扩张的需要;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 实行重商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