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2018042811067.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74410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201804281106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201804281106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201804281106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201804281106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2018042811067.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自然环境的变化C. 耕作经验的丰富 D. 劳动者素质的提升2唐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A农民徭役负担沉重B均田制遭到破坏C地主残酷剥削农民D赋税征收巧立名目3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曰:“

2、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这充分说明了小农经济( )东市西市A. 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先天的落后性B. 成为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 在抵御天灾人祸方面具有脆弱性D. 遭受着封建政府的沉重剥削与压迫4.在各地的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精耕细作的特点C.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注重因地制宜5.“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

3、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 商品经济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 自然经济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6.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 官营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工场手工业7.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8.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

4、,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B. 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C. 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D. 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9.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 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 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 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10.读下面两幅图,对比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的最重大变化是( ) A. 东京城的布局不再讲究整齐划一 B. 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已取消C. 空间

5、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D. 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更为突出11.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体桖农民。这表明( )A. 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 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C. 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D. 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12.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 )A.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 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商品长途贩

6、运贸易发达13.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末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A. 草市B. 交子C. 夜市D. 商帮14.“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 重农抑商政策B. 资本主义萌芽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君主专制制度15.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

7、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 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 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16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 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17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鸦片战

8、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材料直接反反映了()A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 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8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19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

9、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 武汉,广大内地所 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20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洋务企业B民族资本企业C外国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21.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10、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为民主主义革命准备阶级基础A B C D22、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A 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B 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C 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D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2

11、3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货物名称及输出国价值(银元)提示说明17811790年中国茶叶9600多万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百万银元17811793年英国呢绒等1600多万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六分之一A.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 B. 茶叶是中英贸易中唯一大宗商品C. 中国处于中英贸易中的顺差地位 D. 英国商品质劣无法打开中国市场24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

12、原因是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业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 金融业形势发生变化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25.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第卷二、综合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材料二:继昌隆丝厂在办厂过程中,也受到了旧势力的反对,说什么机器代替手工缫丝,恶果必多;男女同厂工作有伤风化;工厂冒烟,有伤风水;操纵机器,必定伤人等等,攻击污蔑接踵而至,还曾一度发生捣毁机器、破坏丝厂事件。1881年,继昌隆丝厂被迫迁厂澳门,易名和昌缫丝厂,后又更名为复和隆缫丝厂。1885年其兄追加投资6000两白银,工厂再次迁回简村,改为世昌纶缫丝厂,一直到1928年。材料三

14、: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1)材料一表明,在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2)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8分)27.(20分)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

15、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

16、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 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 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6分)28.(14分)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

17、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顺治

18、年间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人民版教材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黄遵宪番客篇广州十三行(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12345678910111213AACBCCCCBCBD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BDDCCBDDCDA1.A、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能

19、力。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使用木、骨、石器生产,不得不在生产中大规模集体协作,即千耦其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农耕成为了可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故A正确,BCD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分析,可排除BCD。故选A。2A“老妪力虽衰”犹需要“急应河阳役”,是农民徭役负担沉重的具体反映,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急应河阳役”等信息不符。3C、从材料看,农民辛辛苦苦,仍不能应对繁重的赋税,不得以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以偿债。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的脆弱性。故选C。AD项都是

20、小农经济的特点,但是材料未体现;B项是迷惑项。4.B、可以从题目“各地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的信息中看出是检查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相关知识的理解。5.C、根据材料信息“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可知当时中国仍是自然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对外来商品需求不大,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排除。故选C。6.C、本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织”即指家庭手工业,据此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项属于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范畴手工业,不符合题意,排除;AD两项也与农业分离,不符合

21、题意,排除。故选C。7.C、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在丝织业设置的织造局是官营手工业的生产及管理机构,其生产的产品满足于皇室消费和官府的需要,不会投放市场。据此可知,康熙帝任命曹寅主持的江宁织造局生产的产品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C、从材料中看出,汉代的田庄不但从事农业生产,而且有各种相关手工业,田庄实现自给自足,体现了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题干中没有提到田庄生产的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不是用来出售;没有体现出“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只体现出多样化生产,生产的目的不是营销而是自给;题干材料只反映出小农

22、经济的生产多样性,并未体现出它的基础作用。因此,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9.B、根据所学,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不是西周,故A项错误; 素纱襌衣是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一件文物,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故B正确; 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不是灌溉,故C项错误; 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发行,故D项错误 故选B 10.C、从唐朝长安和宋东京两幅图可以看出,唐朝的商业活动主要场所东市和西市,有严格空间和时间限制;而宋朝商业区一般都是“沿街而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答案选C。ABD在图片中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C。11.B、从战国时

23、期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AC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只是说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并不能说明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故排除D。本题非常灵活地考查了重农抑商这个经济政策的理解,不能机械的理解重农“抑商”这个经济政策,其实在某些朝代统治者对“抑商”也会进行微调的,例如在税收方面,也会变成在一定程度上去支持一下商业的发展的,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12.D、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说明了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故D正确;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13、A、由材料中的描述“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

24、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可知这是乡村的定期集市,是草市;B、交子是最早的纸币,故排除;C、夜市是城市中市打破了经营时间,形成的夜市,故错误;D、商帮指的是经商的帮派,与材料的描述无关,故排除:故选A 14:C、材料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而手工业、商业都是“末业”,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这一言论正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体现.但根源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为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阶级地位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

25、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15.B、由1601年可知发生在明朝后期;由“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知这些人是无产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进而得知当时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机房”“罢工”反映了劳资纠纷和斗争,这都反映了明朝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中并不能够体现“ 饥民流离失所、动荡不安”,排除A项;材料也没有“官商勾结”的陈述,排除C项;中国使用机器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也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D项错误,排除。故选B。16D两性地位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战国时期随着

26、生产力的提高,妇女的地位明显下降,两性日趋平等的现实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没有涉及到,故A错误;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错误;“仁政”思想在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因为它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据材料可知,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故D正确。故选D。17D、鸦片战争前后尚未产生民族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但这并不是直接反映的,而是本质上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中国粮食出口国外,无法显示被卷入世界市场,故C项错误;商品粮的比重直接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18C、中国近代的“夹缝

27、”指的是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联合进攻和压迫,材料轮船招商局本身就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创办,材料没有显示遭受到“夹缝”,结果也不能反映“艰难生存”,故A项错误;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外国资本在和洋务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失败,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个别外资企业竞争失败,不能推广为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故D项错误。19C、外国资本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内地较少,会导致民族资本在沿海地区受到的更大制约,故A项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自然条件会影响民族工业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外国对华经济侵略促使沿海地区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自然经济受到更严重的冲击

28、,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而内陆地区以自然经济为主,半殖民地程度较弱,束缚民族工业发展,导致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故C项正确;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不同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20、B、洋务企业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故A项错误;曲线中从19世纪6070年代产生到1956年中国三大改造完成,说明是民族资本企业,故B项正确;外国资本企业是从19世纪40年代到1949年结束,故C项错误;官僚资本企业是从1927年到1949年,故D项错误。21.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三次热潮”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但没有“彻底瓦解”,故错误。这“三次热潮”冲击了

29、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为民主主义革命准备阶级基础,故正确。所以答案选D。 22.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只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发展。23C根据表格数据“17811790年,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百万银元”“17811793年,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六分之一”可知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项错在“唯一”,排除。因为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产品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30、,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4D:由材料关键信息“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即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即中国已经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93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低迷不振,导致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无法销售出去,造成胡雪岩破产,故答案为D。AC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B项具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够成为题干“主要原因”。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25.A 材料所述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官僚资本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发展迅速,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使得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压制。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相反;C项材料不能反映

31、,且不符合史实;从时间上看属于抗日战争结束后,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无关,排除D26(12分)1原因:(任意4点8分 政治环境答得较多可以酌情给分)1)政治环境: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2)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爱用国货抵制日货)3)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4)国际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不利因素:(任意5点8分)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2)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3)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4)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5)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6)自身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根本原因:半殖民

32、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7.(20分)(1)根据材料概括材料有四个省略号,每个省略号后面代表一层意思,根据每个省略号后面内容概括对材料中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 (2)根据材料“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概括原因从交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因素来分析 【答案】1)原因:小农对社

33、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4点8分(2)现象: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是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聚集众多商贾;大宗商品的贸易中心;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构成。(任意3点6分)原因:江浙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交通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任意3点6分)28.(14分)(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1点1分共4分)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

34、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内经济(生产力,商品、商业生产等)的发展;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任意2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2)不同:(6分)背景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影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的侵扰。政策不同: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不同: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此答案仅供参考,其他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35、。第一小问:从材料“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中可以概括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第二小问: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来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顺治年间本不“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可以得出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采取了对外比较开放的政策。根据材料“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