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042811025.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74438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0428110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0428110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0428110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0428110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阆中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042811025.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阆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上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 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A. B. C. D.2.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是因为( )A.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C.财产等级制的缺陷 D.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3.迪奥

2、普斯一家住在麦加拉,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种植小麦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4.商鞅变法规定:民众“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 D.禁止商业的发展5.商鞅变法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规定轻罪重罚等,说明商鞅在当时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6.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功能。“商鞅虽

3、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 )A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7“(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 )均田制的推行 俸禄制的实行 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北魏时期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A B C D8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

4、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9.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10.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的变法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 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11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

5、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A主张儒佛合一 B抨击当朝统治C抨击科举制度D注重经义策论12.在中国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时的青年为了请求著名学者程颢收他为徒,在程府门外的大雪中立了一天一夜,终于感动了程颢,留下了“程门立雪”这个美谈。在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罗马教皇门前冒着大雪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说明()A亨利四世比杨时更有决心 B亨利四世求学更为心切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13.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6、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14.“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A改革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 B解放农奴,给予土地C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度,以巩固统治 D开办手工工场,以发展工商业15.有人评价说,1861年后的俄国就是一个大杂烩,既有资本主义的东西,又有农奴制度的残余,还有极端的沙皇专制主义,这种“大杂烩”社会的具体特征表现为()A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 B殖民帝国主义 C垄断主义帝国 D农奴制帝国16.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

7、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实力和地位有所上升C.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17.如图是18651905年日本女子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图。日本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1865年前,日本女子受教育率不足5%,之后某一时期突然上升,到1905年高达95%以上。日本女子受教育率突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幕府放松了对女子的教育限制 B.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C

8、.日本天皇下达了教育敕语 D.日本政府确立了殖产兴业的方针18.下列材料中,属于研究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19.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20.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A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B依托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C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注定其“造反”会失败D康有为没有反清

9、,只是要改良而已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40分)21改革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6分)材料二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

10、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摘自王安石论五事札子(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对北宋的差役制度作了哪些调整?其目的是什么?(6分)材料三:他(马丁路德)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3)材料三中“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阐述了怎样的宗教改革理论?(4分) 材料四: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

11、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6分)22日本明治维新拉开了中日差距。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

12、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最大特点。(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6分)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2分)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2分)(3)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2分)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