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历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9232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历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历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历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历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历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历分析抗凝血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抗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盐,主要是因为这种抗凝剂对患者血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仍然会导致机体偶然出现血小板凝聚的现象,进而导致出现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对临床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1-4。血小板在机体凝血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降低会对患者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命,因此临床上医生十分关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容易导致过度治疗以及不必要检查,甚至还会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为了研究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明确患者是否真正出现血小板减少,本文

2、选取我院上年度出现类似情况的1例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上年度治疗过程中出现的1例血小板计数异常偏低情况的患者,患者为女性,年龄55岁,来院治疗的原因是发现颅内占位拟行手术治疗。 1.2 使用的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 我院采用的分析仪为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日本生产(MEK-8222K ),分析仪经过校正之后,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的水平。 1.2.2 试剂 本次研究采用的试剂主要包括溶血剂、稀释液、清洗液、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白细胞稀释液、EDTA-K2真空抗凝管、枸橼酸钠真空管、瑞氏染液。溶血剂、稀释以及清洗液都是与分析仪相配套的进口试剂,草酸铵

3、血小板稀释液浓度为1%,医院科室自配,白细胞稀释液也是科室自配。 1.3 方法 1.3.1 仪器使用方法 分别使用EDTA-K2真空抗凝管和枸橼酸钠真空管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并混合均?颍?然后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全血模式之下进行检测,准确记录WBC值以及PLT值;稀释血液模式下测定,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无名指末梢的血液10L,加入标准的稀释液当中,混合均匀,静置5分钟,然后将分析仪调整到稀释血液模式,将标本在稀释模式下进行测定,准确记录WBC值以及PLT值。 1.3.2 手工法 准确抽取患者手指末梢血20L,与0.38ml浓度为1%的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进行混合,摇晃均匀,直到完全溶血之后再次

4、摇晃均匀,并在计数池当中滴入一滴血小板悬液,静置10-15分钟,然后使用高倍计数血小板数。对于白细胞数的手工计数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1.3.3 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分别选取手指末梢血以及EDTA-K2抗凝血制作血涂片,然后进行瑞氏染色,通过油镜观察血小板的形态。 2 结果 该例患者入院之后,初次采用EDTA-K2抗凝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发现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然而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减少相关症状,并且肝脾淋巴结正常。进而对患者又使用不同的抗凝剂重新采集全血和稀释血进行复查,同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以及红细胞沉降等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再次采用EDTA抗凝血剂时患者血小板的

5、检测值仍然偏低,但是使用其它抗凝血的方法进行复查的结果正常,其他的各项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并且对手指末梢血采用血涂片法进行血小板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均未出现异常,但血涂片直接对EDTA抗凝血进行检测,发现血小板存在聚集成簇的情况,甚至成片,很少见血小板单纯的存在,表明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为血小板聚集在一起,与患者机体功能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此患者采用的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下:EDTA抗凝血标本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血小板计数为45109/L,WBC总数为25.1109/L;通过显微镜对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为220109/L,WBC总数为19.

6、3109/L,然后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进行检测,血小板计数为186109/L,WBC总数为18.5109/L。 3 讨论 相对于其他的抗凝剂,EDTA对血液的影响较小,因此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将其作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检测的常用抗凝剂。通常情况下,EDTA对血液当中血细胞的形态以及血小板的数量是没有影响的,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性,偶尔会出现血小板聚集成块或者成片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的检测结果出现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的情况,这种情况也被成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5-8。由于血小板是机体参与凝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出现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可能会导致误诊的出现,进而影响患

7、者治疗的情况。因此,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正确判断患者是否真的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9-13。 3.1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出现的原因分析 (1)EDTA-K2的特性:EDTA-K2具有使血液产生免疫介导的作用,导致出现冷抗血小板抗体,进而导致血小板发生抗体抗原反应,产生凝聚现象。(2)个体差异性: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只有少数的患者会出现。有研究表明,这类患者血小板的表面存在一种隐蔽性的抗原,在EDTA促使血小板活化的同时,会导致血小板表面的抗原与血浆当中自身抗体相结合,进而产生一种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会

8、导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活性增强,致使血小板凝聚成一团,进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少的情况。(3)仪器自身的特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工作的原理是电阻法或化学发光原理,对于体积大小不同的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电阻会增加,进而产生脉冲数目,然后通过脉冲数目来计数细胞的数量。因此,仪器只是对细胞的大小进行判断,但是对于细胞的类型还不能明确判断,这样以来,聚集在一起的血小板就会被当中一个单细胞或者是其他的类型的细胞计算,由此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14-15。 3.2 纠正方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采用另外方法对机体血小板计数进行复检是切实可行的,可以有效的纠正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并且操

9、作相对比较简单,虽然有报道指出,个别患者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之后仍然会出?F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但是总体上来说,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是纠正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用方法之一。此外,检测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仪器和器材的使用都需要规范。在将悬液滴入计数池之后,要静置10-15分钟的时间,避免时间过短,导致血小板没有完全沉下;同时所有的检测需在1h之内完成,避免时间过长,导致血小板被破坏,从而影响计数的准确性。另外,在检验结果表明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一定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凝血功能情况、病史等情况,及时与患者主治医生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跟踪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

10、准确性,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标准,防止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 3.3 各种检查方法分析 血小板计数检查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一定要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检查结果存在疑问的标本需要使用其他方式复查。手工法是临床上评价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参考方法,但是这种检查方法得到的结果精密性比较差,虽然如此,但是这种方法仍是临床上有效的确定血小板计数的复检方法。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进行复检时,如果检查的结果与手工法检查的结果差异明显,则不能像临床上发送检验报告书,需要进一步确定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瑞氏染色方法对血涂片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存在血小板大量聚集但是数量并没有减少的情况,则需要

11、将其作为可疑病例进一步复查。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见于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患病人群多为癌症、肝病、肺心病、全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发生率非常低。尽管如此,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临床上会进行大量的辅助检查,从而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发生误诊等情况,对患者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没有明显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的人一定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检,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对临床医生造成误导,发生误诊。 综上所述,使用EDTA抗凝剂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凝聚的情况,从而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主要的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增多,对患者临床检查和治疗都会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导致辅助检查项目增多,严重时导致出现误诊的情况。因此,临床检验工作当中,一定要提高对PTCP的重视程度,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