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2160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l(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问题 1.(课件出示学校图书室的图像)管理员王老师问: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买来12本新书,每本24元,你能猜一下我大约付了多少钱吗? 2.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并说说想法。 3.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呢?王老师到底应该付多少钱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自由地进行猜测。在学生猜测时,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猜测的

2、答案,更要关心学生有没有主动投入到“猜测”中来。通过让学生猜测,试图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412”)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学生通过独立探究,经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感受。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刚才老师在看同学们的计算时,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好几种方法了,在交流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写一写,你在小组里

3、发言准备讲哪几点?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生独立思考并有交流准备的基础上,再开展小组交流,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 3.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4. 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介入。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24+24+24=288(12个24相加); 12+12

4、+12=288(24个12相加); 2426=288; 2434=288; 24lO+242=288: 1220+124=288; 2420-248=288; 点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第一个因数24得多少个十,所以,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十位对齐。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3)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比较计算方法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体验方法是否优劣,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另外,应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1.练习。(课件出示) (1

5、)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你能当一回小老师吗? (3)学生笔算,老师口算,比比谁快。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1711= 1811= 设计意图:巩固笔算法则,主要是让学生应用法则去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过程,所以安排了一定量的练习。形式力求多样,主要是想增加学生解题的趣味性,特别是第(3)题这样的比赛,对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法则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有较大的帮助。 2.从学习指导的角度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猜测结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但要总结结论

6、,更要强调学习过程,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的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这样做更能体现学习“过程”。 【教学评析】 1.改变了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转变 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变了教学方式,从而成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2.重视学生的数学现实,实现了学生认知的

7、自主建构 在上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于“2412”的计算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它转化为加法,有的学生根据题目意思把“12本书”拆成两数相加,也有的拆成两数相乘或者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等。这足以说明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体验,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 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够增进师生情感。以往在教师评价学生时,作业干净、认真、正确,就是好学生:一节课后的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这种类型的题是否会做了,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对

8、数学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如:在“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这一环节,提问:为什么不选择加法?为什么不选择连乘?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将加深数学体验。又如: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谈今天怎样与他人合作?今天的学习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帮助?学生就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4.实现课堂教学个性化,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充当导游的角色,学生跟随在后面走,必须细心听讲解,而无法停下脚步进行观赏,无法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学生的学习只是走马观花,没

9、有切身的数学体验”。不同的解法,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可以真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用这种理念指导教学,就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在以上课堂教学中,旨在认真实践“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把算法最优化与思维的个性化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鼓励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或结果敢于评价、善于评价,并要求言之有理,做到实事求是。同学们在评价反思的过程中,能了解各自的见解,并且互相借鉴,互有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