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型”教学法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3053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课型”教学法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课型”教学法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课型”教学法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课型”教学法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课型”教学法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运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课型”教学法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运用 “五课型” 教学方式是指按复习课本的归类方法,按教学大纲(考纲)要求把知识分类成:化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元素和化合物,化学计算,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等五大部份(单元)进行复习。一种成功的复习方法具体体现在复习过程中对各种关系的处理。根据几年初中化学总复习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初三级年度总复习时,我采用了“五课型”教学方式,在探索复习过程中正确处理课本与资料,钻研教材和练习题的关系问题,收到了与用以往方法不同的效果。 一、正确处理课本教材与资料的关系 初中化学总复习在处理课本与资料关系问题上往往存在着“唯资料”和“唯课本”的两个极端。根据学生知

2、识基础极低的实际情况,适当编写一些复习资料供师生使用,使考生在短期内掌握各学科的最低要求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新课标下的教材使用之后,各地编写的初中化学复习资料不但有增无减,而且越编越多,迅速形成“唯资料复习”热。在每年化学中考前45个月,课堂上教师讲资料,学生学资料,自习课翻的是资料,回家还是背着资料。有些地方,几乎无人顾及课本,似乎新课一结束,课本的使用也结束了,这是一种企图走捷径的方法,是舍本求末的做法。而另一种是“唯课本”复习的极端,在结束新课之后,又按课本逐章逐节的讲要点,要求学生按课本逐章逐节的看。直到中考前一个月急剧转变为用各地的大量题目,让学生整天埋头苦练。这种方法的结果,必然

3、是让学生带着大量似懂非懂的练习印象进入考场。要彻底改变这两种极端的复习方式,必须正确认识课本和资料在中考复习中各自的价值。 对课本与资料关系的处理,应该是以中考考试大纲为复习线索,以课本知识汇编教材为主要复习教材,以资料辅导教材为辅助复习教材,两者科学有机地结合进行。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按复习课本的归类方法,把教学大纲(考纲)要求归纳为“五课型”:化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元素和化合物,化学计算,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等五大部份(单元)。每部分编写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提纲,指出提纲中各项内容在课本的“页码”。例如:元素和化合物这单元中第一讲:空气 氧气 氢气组成原子的微粒,注明看书P6-9,

4、 P6-21, P44-58。在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则注明看书P58-60等。每单元的提纲印发给学生后,利用2-3个课时的阅读课和晚修(或课外)辅导时间指导学生按每个题仔细阅读教材有关部份。阅读时,要求对概念、理论的引出,现象的解释,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都想清楚;同时,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在此基础上,利用讨论课、重难点内容讲述课、练习课、评讲课对各单元知识展开讨论,进行进一步的解题训练,查漏补缺。在讨论课时,要求学生(不看书)对提纲中各个问题认真发表各人的理解,通过交流,寻求到各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讲述课时,对各单元知识的问题作综合分析、比较。在练习课时,则训练学生限时应用及解题能力。通过这些课

5、本与资料的合理有机结合的复习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记忆大纲等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原子序数1-20号各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元素化合价和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制法、用途,以及它们的相互变化规律。掌握各部份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知识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笔者认为,现行中学课本是中学化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国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中学课本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具有使内容编排与青少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的特点。而中考复习资料是将课本主要内容按知识系统进行浓缩归类,具有将知识转化和同类知识比较,在知识应用和解题分析方面都作了提高处理

6、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资料在复习中利于掌握主要知识,不利于掌握全面知识;利于归类记忆,不利于理解记忆;利于死记现成结论,不利于理解结论的来源。因此,要把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选择较好的资料。较好的资料一般都明确指出,牢固掌握教材是搞好复习的基础。使用复习资料时,要资料与教材(课本)相结合,复习教材是复习资料的前提。“唯资料”复习正是违反了这种原则,其结果是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造成知识面窄、思路窄,对知识理解肤浅或不准确,造成知识模糊,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差。“唯教材”式复习则掌握知识,零散不系统,不能很好综合分析,会记不会用,解题能力不强。两种极端的复习,是不能适应中考试题份量大、覆盖面广、

7、考查全面(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探究各层次)的要求的。 我在所任教的三个教学班进行了教学实验。有一个班在采用“五课型”复习时注意到课本与资料关系的处理,每部分编写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复习提纲,并指出提纲中各项内容在课本的“页码”,方便学生对照。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能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和资料进行复习,并且对教材的知识复习掌握得较全面。在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时,平均分远超另外两个班近8分,特别是基础题部分,得分较高。其他两个班在复习中没有指出提纲中各项内容在课本的“页码”,结果学生大多数放弃了翻看课本,嫌麻烦,只用资料书进行“唯资料”复习。在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时基础知识分失分严重,基础知识丢三

8、拉四,总是在不应失分的简单之处忘记正确答题。 总之,化学总复习过程的始终,要紧靠课本,以课本为主,有一本对知识作系统归类的复习资料(初中化学升学指导)为辅展开教学即可。教材与资料要有机结合,以资料为线索,按线索编提纲,按提纲精读课本。 二、正确处理钻研教材与练习题的关系 笔者把化学总复习分为三大复习阶段: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本教材复习,其次利用“五课型”归类法复习,最后是模拟考试练题复习。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熟悉各种与中考有关的题型。因此,化学习题不可不做。适当的练习题,不但可帮助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检查看书、复习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为查漏补

9、缺提供方向。但是练题要十分注意:第一、不要沉入“题海”,让练题占用完课内、课外时间。第二、教师要做好出题和练题的引导工作,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中考新题型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出题,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练题只是复习的一种方法,它是为理解教材内容并提高解题能力服务的,不能有练题多就可撞上中考题的心理。 通过几年来中考复习工作实践的总结,结合今年化学考试的要求,本年度我对初三学生化学复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的课本教材复习的练习题全部采用课堂内限时完成的套题练习。第二阶段的单元复习期间根据“五课型”教学方式,完成各课型单元复习后引进单元套题。例如:元素和化合物(A、B)两套题,由易

10、到难分别闭卷测试,两段的各次检测均全收全评分,在逐题统计实测难度后发回给学生,在晚修(或课外)化学辅导时间,让学生自己改错。再利用讲评课,对实测难度0.4以上的题目进行讲评,从知识和解题技巧两方面进行查漏补缺。 由于整个总复习过程的练题均在各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后的化学课内限时进行,保证了学生看书复习教材的时间,避免了使学生在漫漫题海中挣扎,并保证了学生对其他科的复习时间,利于学生各科均衡发展。同时,又避免了那种只看教材,不做题,或形式上看了几遍,而碰到具体习题上又无从下手、抓不住题目的实质、考虑问题片面,不能准确做出解答等复习现象。整个复习过程能够把看书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练题巩固基础知识及提高

11、综合分析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效果是比较好的。任教的三个教学班,练习题均在各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后的化学课内限时进行,学生的中考成绩比其他同级非任教的六个教学班总体要高一些,而且其他科目的成绩也较均衡。经调查,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认为复习时间充足,可以合理安排其他科目的复习,能照顾到弱科,复习效率高。而其他班很多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认为做题做得头晕,顾此失彼,中考时各科成绩不平衡。这样,影响了升学,也没把各学科基础打均衡,影响在高一级学校的学习。 “五课型”化学中考复习法在学校开展已经有多年了,该实验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五课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同学们圆了快乐化学复习之梦。通过对学生日常观察与问卷调查,98%以上的学生对学习化学感兴趣,乐于上化学课,乐于看课外书;92%以上的同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把自己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推动了化学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当年中考中,初三有一个班52人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其中48人被录取,并有26名学生考入重点高中,录取比例为全市平均数的2.3倍。其中参考的化学科优秀率为全市第一名,创中考成绩之最。通过“五课型”的复习方法,该班有一位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只考了70分的同学,2006年中考竟考了96分,成绩名列全级第一,进步神速。 责任编辑潘孟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