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流行的社会心理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479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豪”流行的社会心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豪”流行的社会心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豪”流行的社会心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豪”流行的社会心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豪”流行的社会心理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土豪”流行的社会心理研究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一大批富含群众智慧和幽默的流行语言在网络平台上悄然兴起,人们在还没完全使用新语言的时候,新的词语又开始诞生。“土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网友重新推上舞台,以崭新的面目重新示人。 1 “土豪”的由来和运用 众所周知,“土豪”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是一个带有特殊标签的群体,它常和“劣绅”并列提起,是地主中的凶恶者,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是真真正正的贬义词。随着土地革命的落幕,“土豪”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经过几十年的洗礼,“土豪” 以全新的面貌带着闪耀的光环华丽登场。但是,“土豪”一词的运用不是固定的语境,就像巴赫金所说:“语言最敏感地反映着

2、社会存在最细微的运动”,它经历了三种不同的语义。 1.1 “土豪”的由来 新时期,“土豪”一词最早出现在网络游戏中,游戏里的角色的厉害程度主要取决于装备的好快。但是拥有绝好的装备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大量的人民币作为支撑,因此,很多“土豪”玩家就开始花费巨额的人民币来购买顶级装备,让其他玩家束手无策、甘拜下风,这些为了成为游戏中的佼佼者而烧钱很厉害的游戏玩家被讽刺为“土豪玩家”,他们是用金钱购买虚拟世界的成功,以人民币来获取游戏的炫耀。因此,“土豪”在最初的语境中特指只会花钱图捷径,却没有能力和技能,遭到其他人鄙视和嘲笑的有钱无脑的人。流行语的潜台词中首先蕴含了人们狂热的求富致富愿望,都希望着可

3、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于是渐渐地矛盾心理开始产生并且纠缠:羡慕、攀比、嘲讽、自我解嘲甚至是不屑,这样种种心理在流行语中一览无遗。1 1.2 “土豪”在网络媒体中的运用 “土豪”自出现之后便紧紧抓着网络媒体的眼球,迅速地扩散开来成为网友的流行语,特别是“禅师和青年土豪对话的笑话”、“和土豪做朋友”及“为土豪写诗”的微博运动,甚至出现了土豪的等级和标准,加速了“土豪”的走红。由于这场讨论中大量“?潘俊钡牟斡耄?使这两种阶层的差距对比无限扩大,更增添了对“土豪”的羡慕嫉妒恨。“土豪”的流行也与中国人到国外开启疯狂购物模式不无关系,让世界都看到中国人的富有,但是也看到我们的不讲文明礼仪,从随处可见的中文提

4、示语:“请不要拍照”、“请随手冲洗厕所”、“请勿大声喧哗”等等可见端倪。这时的“土豪”可能更偏重于“土”字,认为“土豪”们虽然可以一掷千金,但是他们的品味却不敢苟同,甚至被当成“土鳖”,他们财大气粗、无脑消费、有钱又喜欢炫耀、精神世界比较匮乏、文化素养基本不高,大都带着贬义的倾向。 而现在,我们从媒体中看到“土豪”如何炫富的报道司空见惯,对“土豪”的态度也开始变化,从苹果推出的“土豪金”的横空出世,“土豪”一词开始把目光转向“豪”字。突发事件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契机。在中国,金色象征着权力和富足,苹果推出的香槟金色正好迎合人们想当“土豪”的心理,金色的苹果总是最紧俏的一款。此后,各个领域的商品开

5、始推波助澜,奢华的金色开始引领时尚。媒体报道对“土豪”的态度也更看重“豪”字,“土豪婚礼”、“土豪餐厅”、“土豪学校”、“土豪建筑”、“土豪庆典”、“土豪生日”、“土豪楼盘”、“土豪时装”、“土豪商品”、“土豪官员”等等屡见不鲜,人们此时的焦点是对“土豪”消费的艳羡。人们开始对“土豪”又爱又恨,同时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1.3 “土豪”在日常对话中的运用 “土豪”在经历短暂的网上蹿红之后,开始火速朝线下扩张,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口头语。当自己或者周围某个熟人吃一顿大餐、买几件贵衣服、出趟远门、偶尔买件奢侈品就会被其他人开玩笑地称为“土豪”。这里的“土豪”并不一定真的“土”或者“豪”,他们可能连富豪

6、都称不上,只是在自己承受的经济基础上奢侈了一下,在平时的消费水平上慷慨了一把而已,只要是比自己有钱或者比自己肯花钱的都可以称为“土豪”。 “土豪”不再是富有阶层的专属词语,也不是单指有钱无脑的消费群体,它也可以用在普通人的身上,不再只是讽刺的对象,可以是对他人善意的玩笑,可以把“土豪”当作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这说明年轻人已经开始对“土豪”重新认识,开始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始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这时,“土豪”已经开始成为大众话语的狂欢。 2 “土豪”背后的民众心理 一个词之所以能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追根溯源,是因为它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能非常贴切地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

7、土豪”在网络上一出现就被广泛接受和传播,它生动且形象地映照新富阶层的挥金如土的状态,传达想成为富裕阶层的平民对他们的羡慕嫉妒恨。从这个调侃的词语我们试图窥见社会民众对阶层分化的心态。 2.1 “土豪”身份标签意识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和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2网络流行语具有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和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对个体社会化存在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3“土豪”作为网络流行语本身就代表着富有阶层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就是追赶潮流的面子消费,面子就是生命,只要能让“土豪”有面子,他就会为此一掷千金。消费是产品的消费,也是一种无声的对话,消费

8、者如果拥有相同的产品,无形中就在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特别是经商者们,他们的配备产品就是无声的广告,比如手机、手表、皮带、衣服、车子这些就是实力的展现,增加成功的砝码,有时生意就因为几件奢侈品而谈成。因为人们不会追问你资本的渠道,不会查询你信用和账户,致使“土豪”可以肆无忌惮地炫富,即便是装也会装得有模有样。 可以说,“土豪”的消费无论是偶尔还是经常的,都是在寻求富裕阶层的认可,希望能够其中一员,享受消费过程带来的满足感和认同感。 2.2 “?潘俊薄?寻求心理平衡 “?潘俊焙汀巴梁馈笔且欢悦?盾体,“?潘俊痹纭巴梁馈币荒昕?始流行,“?潘俊倍嘤糜谧猿埃?“土豪”常指他嘲,甚至可以说“土豪”的称谓

9、来源于“?潘俊薄? “?潘俊痹谧猿耙荒暌院螅?认为我已经对自己下手了,对你们开刀也理所应当,伤害也会减少。他们抓着“土豪”读书少、出身不好、品味差的软肋来嘲笑,殊不知他们的羡慕已经超越了嫉妒,因为“土豪”已经率先在物质上完成了他们的梦想。“土豪”的流行首先归功于词语本身的魅力,人们对它的再次出现既陌生又熟悉,它带给人们的新鲜感,自然使它成为网络上的宠儿。其次,在于表达上的巨大张力,人们对富有阶层在消费上的豪爽无力吐槽时使用“土豪”不仅能宣泄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态度,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最后,在于直接体现着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很多人抓住良好

10、的机遇发家致富变为新富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的财富也在不断积累,他们与更多没有富起来的人们比起来差距却在逐步拉大,这种社会分化使大部分人始料不及,人们不愿看到本来同在一个起跑线的同胞已经把自己远远抛在身后,自己难以接受,为了表达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就把往昔“打倒土豪分田地”的梦想重提,可惜现在的“土豪”已非往日的“土豪”,我们已经不能对现在的“土豪”进行政治上的压迫,毕竟他们也是靠自己的勤劳、勇气创造的,但却可以使用这个词语重申自己对财富均配的愿望。 2.3 民众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 “土豪”的称谓使新富阶层无力回击,证明不管是“土豪”还是“?潘俊倍级猿晒辛诵碌囊?求,不仅仅是物质上

11、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一方面,社会舆论会对“土豪”产生巨大的压力,致使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炫富。当一个人只是拥有巨大的财富,而没有文化上的包装时,就会被人们所鄙视,认为是俗不可耐的“土豪”,致使更多人追求更文雅更高尚的精神世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大众的价值观产生变化,财富已然不是优质生活的唯一标志,单纯的经济富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他们对物质崇拜的基础上又要求着文明、品味、关怀、修养等文化自信,肤浅粗鄙俗气的行为被越来越多人唾弃和鄙夷,这种公民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重塑,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网络流行语的层出不穷本身就是人们创新思想的体现,是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体现

12、。另一方面,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是每个人的向往。人们刚开始对“土豪”的仇视促使很多有钱人不敢高调和张扬,但随着人们的态度由仇富转变为包容和接纳,甚至对社会的两极分化开始表现得无所谓,就说明人们已经逐渐看淡物质财富对一个人成功的意义,不只是在物质上进行攀比,还把目光投向精神文明的构建和自身修养的完善,用正能量来面对“土豪”,和知识做朋友,和理想信念做朋友,和友善文明做朋友,和奋发图强做朋友,和爱国奉献做朋友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构建和谐社会,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理性思考网络流行语 “土豪”作为2013年开始盛行的流行语,在经历的明星般的闪耀和追捧之后,也不可避免地走向由盛转衰的局面。

13、因此,对待网络流行语,我们必须认清它的特质。 3.1 通过网络流行语体察舆情民意 网络流行语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维护和整合大众文化,就必须了解丰富多彩的网络流行语。首先,网络流行语反映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各方利益,很多网络流行语就会以简洁婉转的方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态度,这是人们对特定社会事件的自由的言论表达,也是人们民主法律意识的体现,促进政府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使社会更加和谐。其次,网络流行语反映人们的诉求。网民拥有无穷的聪明智慧,流行语的创造就是巧妙地表达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社会管理者可以多关注网络流行语就

14、可以来了解民情民意,特别是一些带有不良情绪的流行语。当人们面对网络这个虚拟化的平台时,身份和地位的差异顿时消失,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本心,发泄内心的不满,甚至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词语自嘲或调侃他人,尽力在平等的交往中达到放松自己、娱乐他人的效果。最后,网络流行语反映人们的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取决于生活实际,是一种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主观表达,真实地展现人们的内心世界、社会情绪。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流行语来探究民众的社会心理。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人们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评判,网络流行语

15、作为一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众心理心态变化的语言,对我们分析人们社会心理变化的情况和预测变化趋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正确引导人们心态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3.2 正确辨识传播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可避免地会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文化特征进行影射,并对社会发展过程起到推动作用。4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效率,表达着更丰富的内涵,比如“我真的是醉了”,寥寥数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境和心态,满足快节奏生活中网民的需求,减少了网友在时空上分隔的距离感,甚至很多词语由网络社交平台转向正式的社交领域,包括党报和期刊以及领导人的发言,这有利于交流过程中

16、的感情共鸣和认同感的产生。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5因此,我们也应该思考这些网络流行语的语境和场合,运用理性的思维参与网络传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认知和辨识能力,不能是盲目地从众行为和毫无意义地纯属娱乐,警惕网络水军的侵袭,运用积极向上的思考对待网络流行语,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学习,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把握恰当使用的分寸。语言是一种文化,网络流行语不但应该带给大家娱乐和新鲜,更应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顺应主流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观念上引导民众文明使用网络流行语,杜绝低俗的语言交流,创造传

17、播积极健康网络流行语的良好环境,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现象。 3.3 “土豪”流行语的未来走向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社交的主要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就连语言词汇也不例外,一些词汇在消亡,一些词汇在产生,深深带着这个时代的烙印,正是这些新词的出现才凸显出语言的创新和生命力。6网络流行语具有爆发性的特征,流行周期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多流行语都是在数以亿计的网友无意中创造出来的,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风靡网络,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使用频率高,但是流行周期短,大都经过大家耳熟能详的过程后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每年由网民评选出的“十

18、大网络流行语”可见端倪,今天也许还在受到众人追捧,明天可能就被新的词语取代,很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如同昙花一现。从以往的例子来看,热门的网络词汇是可以传承下来的,如最早网络兴起时流行的热词“菜鸟”和前几年非常流行的“?濉钡取庑视镌诮患噬铣浞致?足、适应了人们的语言表达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因而能够一直沿用下去。7“土豪”作为网络流行词汇,最终也逃脱不了这种由盛转衰的局面,虽然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强但并不能长盛不衰,只要能够起到良好沟通和交流的效果,我们可以给它足够的发展空间,用时间来检验其生命力。 4 结语 网络流行语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我国的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新颖、简洁、生动

19、、幽默的表达效果是其大红大紫的重要原因,但还处于零散无序的阶段,要想被社会选择并留存下来,必须形成完整的体系,将符合民族认知心理和交往需要的、健康向上、对语言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利的词语整理、规范、制定相应的标准、管理细则并加以引导,重塑良好的网络风气,使网络流行语具有慢慢的正能量。 参 考 文 献 1 周运清.蜕变与更新现代化与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变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2). 2 王仕勇.理解网络文化媒介与社会的视角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34. 3 盛若菁.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2008(4). 4 张传辉,李志超.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影射J.新闻爱好者,2012(01). 5 姜胜洪.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6). 6 支炜华,王峰,贾彩辰.网媒热词的隐喻探微J.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 7 佚名.“土豪”比”暴发户”的称呼更新鲜N.深圳晚报,2013-10-16(A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