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527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引言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生硬地将数学课本上的公式列在黑板上,按照书上的例子举出几个例子,演示出证明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然后根据原有例子的基础上设计出几个新的需要思考的题目,要求学生解答。接着进行讲解和考核。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持续了很久,并无太大改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生硬无趣,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平等的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领导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则处于被动状态,这样致

2、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在中学数学课堂所实施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利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任何的数学定理都不再是通过口头传述的,而是让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从互动中总结出来的。例如,在学习定理“三角形两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准备好三角尺和直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量出三角尺三边的长度,然后计算出三角形三条边中任意两条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些身边的三角形物品的边长,再用加法算算两边之和是不是大于第三边。这样

3、的方式,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增加了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展了自学能力。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的模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授予者,他们同时也是学习者。在每一堂课上,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记下来,进行整理,下次讲课的时候可以把它们作为重点来讲解。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明白学生认为的重难点究竟是什么。 与此同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也可以密切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不再害怕老

4、师,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勇敢地提出来,不把任何一个问题留到课下。同学之间的友情也可以帮助对方好好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们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不足,用自己的长处帮助别人弥补不足,再通过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最终促进了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减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定理和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一方面要赶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要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学生之所以觉得辛苦是因为以往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而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第一次学习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牢记下来,在接下来的家庭作业的巩固后,便更难得忘记。 结语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的“导学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上,不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感觉轻松自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积极向上,兴趣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