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解读与“幸福32程”思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556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指数”解读与“幸福32程”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幸福指数”解读与“幸福32程”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幸福指数”解读与“幸福32程”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幸福指数”解读与“幸福32程”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指数”解读与“幸福32程”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幸福指数”解读与“幸福32程”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幸福的追问。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幸福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伴随着幸福指数的提出,用幸福指数评价国民幸福感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何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暖融融的体验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对幸福指数的认识误区 真实准确反映民众幸福感的幸福指数不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透视某一地区民众的生活品质,而且也是评价社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重要依据。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对幸福指数的理解上,却存在着将幸福指数的简单化、绝对化、凝固化倾向,使原本以实现科学发展为目的

2、的幸福指数走样变味了。 (一)对幸福指数的简单化理解 所谓对幸福指数的简单化理解,就是将幸福指数等同于幸福感。幸福指数是一个复杂的指标体系,它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运用专门测量工具来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化数据。幸福感是一个社会心理层面的概念,主要表现为民众感性层面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主观指标,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涵,要准确测量民众的幸福感决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幸福指数作为反映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是衡量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方面,但并非幸福感本身。以为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人们幸福感的全面而真实情况,既不科学,也不可能。且不说其幸福指数的指标设计是否全

3、面合理,测量方法与程序是否科学,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估是否专业,即使以上问题都相对得到了解决,但由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断然不可在幸福指数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画上等号。一些官员在发展思路上将社会发展的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混为一谈,甚至用评价客观指标的方法评价主观指标,在实践层面必然陷入新一轮的指标竞赛和形式主义,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二)对幸福指数的绝对化理解 所谓对幸福指数的绝对化理解,就是将具有相对意义的幸福指数当做适用一切情况的普适指标。幸福感与个体的价值观、认知框架、参照系等多种因素有关系,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范畴;幸福指数也具有相对的意义,针对农村的幸福指数对城市未必适用,针对一个

4、地区的幸福指数对另一地区未必可行,测评一个群体的幸福指数不一定适合另一个群体。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者将具有相对性的幸福指数绝对化,在制定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过程中,割裂社会发展中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的辩证统一关系,将社会发展的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分离开来,在GDP与幸福指数之间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甚至以幸福指数取代GDP指标,从GDP崇拜的极端走向了幸福指数崇拜的极端。还有的地方政府和领导者既不考虑城乡居民特点,也不考虑各地发展实际、民生现状和民众的现实期待,一刀切地制定幸福指数标准,甚至将国外的幸福指数测评标准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国内和本地区来,这样的标准难免整齐划一、千篇一律,和百姓真正的幸福感相去

5、甚远。 (三)对幸福指数的凝固化理解 所谓对幸福指数的凝固化理解,就是将幸福感和幸福指数都看做一个静态不变的状态。事实上,幸福感和幸福指数都是动态的、发展的,尤其是人的幸福感,更是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体验都是不同的。民众对幸福的期待总是表现为在现实条件下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初,亿万人民还在温饱线上徘徊,那时候民众期待的幸福生活就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家里能置办上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即“三大件”;在改革开放中期的20世纪90年代,民众的幸福感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吃好穿好,旧的“三大件”也被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新的“三大件”所代替。经过30多年的改革

6、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显著增加,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又发生了变化,要求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也不是凝固不变的,一个收入高、工作稳定、居住条件好的人相对于条件不如自己的人可能会感到幸福,而面对在各方面都比自己优越的富豪,其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了。 (四)对幸福指数的政绩化理解 所谓列幸福指数的政绩化理解,就是将幸福指数与官员政绩直接挂钩,甚至将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有些地方还推出了所谓的幸福指数一票否决制。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所在城市在幸福指数评比中取得好的排

7、名,各显神通,有的在各种媒体和公众中造势拉票,有的以眼前实惠提高民众满意度,有的在统计数据上掺水造假,各地出现了旨在应付幸福指数评比的“形象工程”,掀起了新一轮的幸福指数排名争夺,从而导致官员行为的形式化、庸俗化和短期化。 二、以幸福指数推进“幸福工程” 不论是GDP还是幸福指数,都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是社会运行方向与态势的反映。幸福指数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综合概念,它涵括了民主法治、经济收入、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安全感以及工作满意度等诸多因素。引入幸福指数并不是要以此来代替GDP标准,更不是要掀起新一轮的指标崇拜,幸福指数的引人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彰显的是浓浓的民本情怀。各级政府和决策

8、者应以务实之心,关注百姓幸福,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让幸福指数真正指向百姓幸福。 (一)加快经济建设,夯实幸福基础 幸福指数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物质生活层面的问题,与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有直接关系。通过对影响民众幸福感相关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增长仍是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和提升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如果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就没有统筹协调、惠民为民、提升幸福的能力。 (二)维护公平正义,铸就幸福盾牌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

9、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维护公平正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妥善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如果改革只是使一部分人或某些社会集团得到利益,形成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这只能意味着其他人被剥 夺了幸福的权利和机会。改革必须以增进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从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中看到希望,尝到甜头,感到幸福。 (三)改善民生状况,分好幸福蛋糕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当前,由于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民生状态的改善滞后于经济增长,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相当数量,城乡、区域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治安等问题上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

10、难和压力,这些都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要求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增强幸福感。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进幸福工程,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建立以共享为导向的社会制度和公共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使一些重大民生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让人民群众从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中真正得到实惠,切实感到幸福。 (四)注重心理和谐,提高感受幸福能力 幸福感作为一种主观心理体验,与个体的感受能力有直接关系。幸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外在和

11、谐与心理和谐的统一。幸福的微观基础不容忽视。看不见的幸福比看得见的幸福更为重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心理就像一个传感器,它牵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直接决定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主观感觉和评价。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进幸福工程,既要重视宏观领域,也要重视微观领域;既要优化有形的刚性环境,也要优化无形的柔性环境。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实施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从客观层面让老百姓感受到真实而具体的幸福,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公民健康人格和良好心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困难、挫折与失败,尊重和理解民众的感受,提供必要的渠道和方式,采取适当的办法安抚群众情绪,引导人们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使负面情绪转变为正面情绪,从主观层面提升民众的幸福感,真正实现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有机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