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影响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33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资本”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影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资本”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影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资本”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影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资本”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影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资本”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影响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化资本”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影响分析【关 键 词】流动学前儿童;文化资本;教育平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规模持续扩大,其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分散的“单身外出”方式转变为“举家迁徙”,出现家庭化的流动趋势。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不断的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之间转换,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处境不利群体。社会处境不利群体是在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分化中产生的、处于系统性和结构性不利状况、受到主流社会排挤的社会群体。1据有关资料统计,至2008 年底,我国流动儿童少年已超过2000万名。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部门都在关注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不属

2、于义务教育范畴,以及农民工自身社会经济条件等的限制,跟随农民工父母进城的流动学前儿童大多处于放养状态,无法接受正常的学前教育,这已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2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流动学前儿童如此“不利”的处境?“流动”对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本文将借助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流动学前儿童的不利处境找到症结所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一、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主要观点 “文化资本”、“惯习”和“符号暴力”是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的三个关键概念。所谓“文化资本”是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播式教育、家庭教育、制度化教育)传递的文化物品。由于教育的文化是统治阶级的文化,所以在统治阶级文化背

3、景中长大的儿童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资本,处于教育中的有利地位。“惯习”是深刻地存在于性情倾向系统中的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生成性能力。由于教育体制所传播的文化与统治阶级的文化更为接近,所以统治阶级的惯习被转换成学校的一种想当然的文化资本。“符号暴力”是在一个社会行动者本身合谋的基础上,施加在他身上的暴力。教育对各种不同的文化类目作强行的分等,这是符号暴力的一种表现方式。3布尔迪厄认为教育有助于维护一个不平等的、分化的阶级社会,并使之合法化。学校作为文化传递的主要工具,在传递、再生产文化的同时,也再生产了不平等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关系。 二、流动学前儿童的文化资本分析 对于流动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所占有的最

4、具决定性的文化资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然而“流动”的特性又决定了家庭和社区中的文化资本在他们的惯习养成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少数进入幼儿园的流动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接受的文化是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文化,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利的。 (一)家庭文化资本 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以三种形式存在,第一种即具体的形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这种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处于身体状态之中的,即采取了我们称之为文化、教育、修养的形式。与城市学前儿童相比,流动学前儿童所占有的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投入少以及文化修养缺乏三个方面。 1. 较低的文化水平、较高的教育

5、期望 流动学前儿童的父母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2003年上海市卢湾区妇女儿童委员会办公室所作的调查显示:在上海“全流动”学前儿童中,文盲或半文盲的父亲达到调查人数的1.5%,母亲人数达到6.2%,而沪籍学前儿童的家长此项调查数据为0。这些流动学前儿童的家长学历水平60%为初中,而城市学前儿童家长的学历水平多在高中以上。4 虽然流动学前儿童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偏低,但是他们对子女却大都抱着较高的教育期望,与城市学前儿童的家长基本没有区别。流动学前儿童的家长大都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坐办公室”而不是像他们一样靠出卖劳动力生活。这一点可能受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观点的影响。 2. 落后的

6、教育观念、较低的教育投入 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收入和居住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不能认识到早期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因而使得大多流动学前儿童处于一种放养的状态,很少被送进专门的幼教机构接受教育。部分家长送孩子进幼儿园也会选择一些专门为流动学前儿童开设的价格低廉的个体幼儿园,很少选择当地价格相对较高的公办园。因此更不用说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具、游戏玩具。 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认为文化资本的第二种存在形式即客观的形态,通常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表现。由于流动学前儿童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在教育投入上的相对较少

7、,使得流动学前儿童在客观形态上所占有的文化资本也相对较少。他们很少有专门的故事书、图画本、彩色笔,更不会有城市学前儿童可能拥有的昂贵的智力开发玩具等。 3. 较低的文化修养、较差的行为习惯 文化修养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流动学前儿童的家长由于学历水平较低,很少接触高层次的文化科学知识,更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文化修养水平也相对较低,行为习惯较差,这些都流露在他们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流动学前儿童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的习得了成人们的言语和行为

8、,最终形成惯习。 (二)社区文化资本 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行动者是历史的产物,是整个社会场的历史的产物,是特别的次场内某条通道中积累的体验的历史的产物。”对于流动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所处的社区环境是除家庭以外的另一个次场。由于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收入低,他们多聚居在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的城乡结合部或者城市当中的“城中村”。这种流动人口的聚居性最终造成了流动学前儿童与城市学前儿童几近隔绝的一种状态:他们大多与老乡或者邻居的孩子一起玩,社区也很少(甚至没有)为孩子营造各种文化氛围、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这样就使得流动学前儿童俨然成了大人们眼中无人管教的“野孩子”。 (三)幼儿园文化资本 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

9、文化资本的第三种存在形式即体制的状态,以一种客观化的形式存在。对于流动学前儿童来说,主要体现在他们选择幼儿园,以及进入幼儿园以后所获得的教育资源。由于自身占有的经济资本较少,流动学前儿童大多只能进入师资和设备较差的个体幼儿园。在与城市学前儿童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由于文化、语言、穿着、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总是处于一种不利地位,这就是布尔迪厄所说的“看不见的,沉默的”符号暴力给流动学前儿童带来的文化资本分配不均的必然结果。同时,由于这些学前儿童父母的“流动性”使得他们常常在一个地方刚呆不久就被迫跟随父母离开,这对于他们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也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让每一个流动学前儿童享有平

10、等的受教育权 “流动”是流动学前儿童所固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必然现象,我们不可能改变,但是我们应该为这些“流动”学前儿童享有与城市学前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而努力。儿童权利公约第十八条第2条明确规定:为保证和促进本公约所列举的权利,缔约国应在父母和法定监护人履行其抚养儿童的责任方面给予适当协助,并应确保发展育儿机构、设施和服务。我国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对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要给予照顾,有关费用予以减免。我们相信在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实现城市学前儿童义务教育以后,我们的流动学前儿童也将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教育探究,2006(2). 2张燕.城市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状态与教育状况以北京四环综合市场和游戏小组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9). 3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上海市卢湾区妇女儿童委员会办公室.让每一个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上海教育科研,200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